托吡卡胺滴眼液对防治青少年假性近视的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09-06-30 浏览次数:620次
作者:吴晓玲作者单位:辽宁省凌源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 【关键词】 青少年假性近视 青少年近视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对于防治青少年近视,有各种可行的办法,包括药物疗法,雾视疗法,以及针灸、理疗等。我院用托吡卡胺滴眼液来防治青少年假性近视,效果较为理想,我们随机抽取自2005~2007年共63例(126眼)青少年近视患者,对其屈光度及视力进行观察,现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抽取2005年1月~2007年12月间,在我院眼科门诊首次诊断为近视后应用0.25%托吡卡胺眼液滴眼并追踪观察,定期复诊、资料完整的病例63例(共126眼),其中男27例,女36例,年龄9~15岁,平均年龄:12.5岁。其中9~10岁7例,11~12岁21例,12~15岁35例,病程4个月~2年,平均6个月,近视力无显性遗传家族史,排除因使用缩瞳药物、局部炎症或病灶刺激调解中枢引起的假性近视。眼科常规检查使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视力,依次检查眼位、眼球运动、屈光间质、眼底、注视性质,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 1.2 方法 用0.5%复方托吡卡胺眼液滴双眼,每5分钟1次,共6~8次,滴最后一次的30分钟后检影验光并试镜矫正视力,记录散瞳前后裸眼视力,散瞳后的静态屈光度和矫正视力,然后给予0.25%托吡卡胺眼液滴眼,每晚睡前2次,间隔10分钟一次,连续滴眼4周为一疗程,4周后再用上述验光方法做第二次检影验光,记录散瞳前后裸眼视力,散瞳后的静态屈光度和矫正视力。 2 结果 本组63例(126眼),经用0.25%托吡卡胺眼液每晚睡前滴眼治疗后,均呈远视力提高(见表1)。观察期最长1年,最短4周。63例均显示近视屈光度降低(散光按等效球镜计),15例呈正视,见表2,其中近视度数降低最少0.50D,最多1.50D,平均降低0.75D,由此说明此类儿童治疗前存有假性近视的情况,经用0.25%托吡卡胺滴眼液每晚滴眼松弛睫状肌后,假性近视或部分假性近视被消除。 表1 治疗前、后散瞳验光前裸眼远视力情况(略) 表2 治疗前、后静态屈光情况(等效球镜)(略) 3 讨论 假性近视是由于持续性地睫状肌紧张致使眼睛看远时调节不能松弛或松弛迟缓的屈光状况。假性近视是一种暂时性可逆性的近视现象,即患者的远视力低于正常,调节痉挛解除后近视现象消失,呈现正视或远视眼。许多学者认为青少年近视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假性近视-混合性近视-真性近视的演变过程,在这一时期如果进行合理的治疗,放松调节,假性近视的变化是可逆转的,混合性近视也可以降低屈光度数。可见切断从调节紧张到调节痉挛,调节麻痹的途径是预防近视的关键。近年来在治疗方法上包括提高视中枢的兴奋性,达到改善视觉功能,如各种直流电疗、穴位导电、耳针等,其疗效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预防假性近视眼的方法中睫状肌松弛剂点眼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方法。0.5%~1%阿托品眼液被临床证实治疗近视疗效肯定。治疗过程中未发生眼压改变或青光眼。缺点是副作用较多,如扩瞳及畏光、调节力降低及过敏性结膜炎等,不宜推广。0.25%托吡卡胺眼液为抗胆碱药,能阻滞乙酰胆碱引起的虹膜括约肌及睫状肌兴奋作用,可引起瞳孔散大及睫状肌麻痹作用,可持续作用6小时,因此可以短暂解除睫状肌的调节痉挛。而且长时间滴托吡卡胺眼液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 本研究证明0.25%托吡卡胺滴眼液能解除睫状肌调节痉挛和调节麻痹的作用确切,同时作用时间短(约6小时),晚上睡前滴眼,不影响学生次日的正常学习。因此,0.25%托吡卡胺眼液防治青少年假性近视是有一定疗效的,而且治疗过程中未见有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是防治青少年假性近视的首选药物。
【参考文献】 [1] 李凤鸣.中华眼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435
[2] 张靖东,张冬梅.双星明不同时间滴眼预防小学生近视的观察[J].安徽医药,2004,8(1):34
[3] 关航.眼科主治医生400问 假性近视的形成机制及防治[M].2000:21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