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眼视网膜电图明视负向反应研究
发表时间:2010-03-03 浏览次数:521次
作者:左成果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眼科,湖北 武汉 430060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性别、年龄正常眼的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中明视负向反应(photopic negative response,PhNR)的潜伏期和振幅,并分析性别、年龄对PhNR的影响。方法 选取正常健康者和单眼外伤者共54例(60眼),进行ERG检查,记录其视网膜电图PhNR的潜伏期和振幅,分别按年龄(<20岁组,20~40岁组,≥40岁组)和性别统计其正常值范围并进行比较。结果 PhNR潜伏期女性较男性略短,PhNR振幅女性较男性略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年龄增大,PhNR的潜伏期延长,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随年龄增大,PhNR的振幅下降,差异出现在40岁以上组与其他两组之间(P=0.02)。结论 与其他ERG成分类似,PhNR的潜伏期和振幅亦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故在进行视网膜电图PhNR分析时应综合考虑性别、年龄等因素。
【关键词】 视网膜电图 明视负向反应 潜伏期 振幅
明视负向反应(photopic negative response, PhNR)是接收视锥细胞信号的第三级神经元产生的,在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中紧接着 视锥细胞b波出现的一个负相波[1]。自1996年Viswanathan等[2]首次报道以来,相继有学者对人和动物记录到的视网膜电图PhNR反应进行了研究[3-4],认为其在视神经病变的早期阶段即有改变,是反映原发性视神经萎缩[5]、青光眼[6]、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7]、视神经横断[8]等疾患早期视神经病变的敏感指标,而且记录相对简便[9],具有一定临床意义。鉴于PhNR为ERG中继明视a、b波后的波形,而a、b波均受性别、年龄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对一组正常眼进行了PhNR的测定,分析性别、年龄等对PhNR的影响,以进一步阐明其分布规律,指导临床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实验对象 2004年5月~2005年12月收集正常健康者34例和单眼外伤者20例,共54例60眼,其中男31例(33眼),女23例(27眼),年龄7~72(34.42±15.40)岁。正常人眼标准:?譹?訛矫正视力大于或等于1.0,屈光度在±2.00 D范围以内。?譺?訛无视网膜、视神经疾病,无色盲,无青光眼病史及家族史。?譻?訛周边部晶状体可轻度混浊,余屈光间质清晰。
1.2 检查方法 采用德国Roland公司RETIscan 3.15系统进行闪光ERG检查。ERG检查前12 h避免眼底检查、眼底照相等强光刺激。检查前受检眼用美多丽滴眼液(日本参天制药,含托吡卡胺0.5%,盐酸去氧肾上腺素0.5%)充分散瞳(瞳孔直径≥ 7 mm)后,进行至少30 min的暗适应,在弱红光下放置角膜接触镜电极。参考电极和接地电极分别放置在受检查眼外眦和前额正中处。严密遮盖对侧眼,嘱患者固视中心视标。刺激器为Ganzfeld全视野刺激器,采用临床电生理国际标准分别记录ERG的暗视反应、最大反应、振荡电位、明视反应以及30 Hz闪光反应。明视反应的记录条件为白色背景光,亮度25 cd/m2,白色刺激光,强度3.0 cd·s/m2,刺激时间 5 ms,三次叠加平均。弃去前三次反应,第四次录入试验结果。其中,PhNR是明视视网膜电图中紧接着b波出现的一个负相波。PhNR的振幅是从其波谷测到基线,其潜伏期是从闪光刺激开始到波谷的时间。将54例正常人按年龄分成20岁以下、20~40岁及40岁以上三组,按性别分为男、女两组,分别测量其PhNR潜伏期及振幅。
1.3 统计学方法 ?譹?訛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譺?訛三组样本均数比较采用F检验,如果显示有差别,使用SNK检验再次进行每两组之间的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正常人眼的PhNR潜伏期和振幅的平均值 由表1结果可以看出,随着年龄增加,PhNR潜伏期延长,振幅下降,三个年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SNK进一步检验发现,PhNR振幅在20岁以下组和20~40岁组之间差异未见显著性,而40岁以上组与其他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PhNR潜伏期在各年龄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图1显示不同年龄组正常人的PhNR波形。由图1可见,随着年龄增加,PhNR振幅下降,显著性差异出现于40岁以上组与其他两组之间(P<0.05)。随着年龄增加,PhNR潜伏期延长,各年龄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2.2 不同性别PhNR的潜伏期、振幅 将正常人按性别分组,分别比较其PhNR潜伏期及振幅。由表2结果可以看出,女性PhNR潜伏期短于男性,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女性PhNR振幅低于男性,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见表2)。
3 讨论
PhNR的产生与无长突细胞或神经节细胞的突起或轴突活动有关,可以反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的功能,已在视神经萎缩、青光眼等疾病的临床、动物模型及药理实验中得到验证[10],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电生理研究的热点[11]。
我们进行了PhNR正常值方面的研究,结果发现与其他ERG成分类似,PhNR亦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加,PhNR的振幅下降,潜伏期延长,其中<20岁组和20~40岁组患者振幅差异无显著性;PhNR的振幅男性较女性略高,潜伏期 男性较女性略短,但差异无显著性。该结果与Viswanathan等[5]的结果相近,他们同样认为PhNR的潜伏期随年龄而增加,振幅随着年龄的增大而下降。但在他们的研究中,PhNR的振幅随年龄增加而降低的差异无统计学上的意义,这与我们的结果略有不同,可能是由于刺激条件和年龄分组的不同引起。他们采用蓝光背景下的红光刺激,并且把正常人按间隔10岁的年龄分组,而我们则采用白光背景下的白光刺激,并且将正常人按<20岁,20~40岁和≥40岁进行分组。
由于视觉电生理的变异性较大,故检查者在操作时应耐心而仔细,以记录稳定波形减少变异性。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一般记录的前两次变异较大,自第三次后则波形较稳定。因此,我们建议:?譹?訛充分明适应后记录四次明视ERG,取第四次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譺?訛其次,在检查前嘱受试者集中注意力,放松肌肉,以减少肌电、精神等的影响,根据患者的视力设置适当的固视目标以减少眼球转动和眨眼。?譻?訛电极的金属环应贴附于角膜上,避免漏水和气泡产生。本研究采用角膜接触镜电极进行记录,因为在以前的研究中发现,与DTL电极和钩状电极相比,角膜接触镜电极引出的波形受瞬目影响较小,波形较稳定和明显。
本研究在本实验室检测并统计的基础上提供了PhNR正常值范围,可以作为该记录条件下得出的PhNR的参考标准。但由于PhNR受性别、年龄等的影响,故在进行分析时应综合考虑性别、年龄等因素;同时PhNR还受到各实验室条件等具体因素的影响,故本实验室的结果仅供参考,各实验室亦应建立各自相应的正常值范围。
【参考文献】 [1] Viswanathan S, Frishman LJ, Robson JG, et al. The Photopic Negative Response of the Macaque Electroretinogram:Reduction by Experimental Glaucoma[J].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1999,40(2):1124-1136.
[2] Viswanathan S, Frishman LJ, Harwerth RS, et al. Inner retinal contributions to the photopic flash ERG of macaque monkey:suppression of responses by pharmacological agents and experimental glaucoma[J].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1996,37(3):s348.
[3] Ueno S, Kondo M, Piao CH, et al. Selective amplitude reduction of the PhNR after macular hole surgery:ganglion cell damage related to ICG-assisted ILM peeling and gas tamponade[J].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06,47(8):3545-3549.
[4] Niemeyer G. ERG components of negative polarity from the inner retina and the optic nerve response[J]. Doc Ophthalmol,2005,111(3):179-189.
[5] Gotoh Y, Machida S, Tazawa Y. Selective loss of the photopic negative response in patients with optic nerve atrophy[J]. Arch Ophthalmol,2004,122(3):341-346.
[6] Vismanathan S, Frishman LJ, Robson JG, et al. The Photopic Negative Response of the Flash Electroretinogram in 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J].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01,42(2):514-522.
[7] Kizawa J, Machida S, Kobayashi T, et al. Changes of oscillatory potentials and photopic negative response in patients with early diabetic retinopathy[J]. Jpn J Ophthalmol,2006,50(4):367-373.
[8] Li B, Barnes GE, Holt WF. The decline of the photopic negative response (PhNR) in the rat after optic nerve transaction[J]. Doc Ophthalmol,2005,111(1):23-31.
[9] Machida S, Gotoh Y, Tanaka M, et al. Predominant loss of the photopic negative response in 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J]. Am J Ophthalmology,2004,137(5):938-940.
[10] Rangaswamy NV, Frishman LJ, Dorotheo EU, et al. Photopic ERGs in patients with optic neuropathies:comparison with primate ERGs after pharmacologic blockade of inner retina[J].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04,45(10):3827-3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