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临床检验诊断学》

血站优化单采血小板品种的可行性探讨

发表时间:2014-10-10  浏览次数:1129次

本研究就冰冻保存单采血小板的方法进行试验以评价和探讨血站优化单采血小板品种的可行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用美国Haemonetics公司产的MCS+(型号为 LN9000)的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符合国家规定体检标准的无偿献血者的血小板,所采血小板计数≥2.5×10 11 /L。 1.2 方法:将所采集到同一人的单采血小板均分为两袋(2.5~3.0×10 11 /袋),室温下振荡保存,一袋于24 h后取出,另一袋于72 h后取出,在分别加入DMSO(二甲基亚砜)于两袋血小板样品中,使终浓度为5%。再将血小板样本立即放入- 80℃的冰箱内保存,设置10 ℃/min的程序降温至-80℃。于1个月以后解冻取样检测两袋中血小板的各项体外指标(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第三因子有效性(PF3A)、聚集强度、血小板黏附性、血块收缩试验)。

1.3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7.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采集后1 d制备的冰冻血小板和采集后3 d制备的冰冻血小板之间的体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冰冻保存的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冷冻剂的选择、降温速率等均会影响血小板的活性,本研究中采用的是DMSO冷冻保护剂,因为DMSO能有效的抑制细胞内冰晶的形成,有效地保护细胞膜和细胞骨架,维持细胞活性。而且DMSO输入人体内也不会对人体有不良反应。在对血小板进行降温时,降温速率过快和过慢都可能会使细胞受到损害,有关研究指出10℃/min的程序降温的血小板在解冻后的活性最佳[1-3]。故本研究采用的是10℃/min 的程序降温至-80℃。血小板第Ⅲ因子有效性主要在血小板的活化过程中发挥作用,可能通过细胞膜磷脂的改变表现出血细胞第Ⅲ因子活性,能参与到一些促凝复合物的形成,所以通过检测血小板第Ⅲ 因子的活性变化来判断血小板的活性变化。由于黏附调节是血小板发挥功能的前提,所以血小板的黏附性的高低也能代表血小板黏附功能的强弱。而血小板的聚集强度和血块收缩试验也都是测定血小板是否能发挥正常作用的相关指标。在本研究中,采集后1 d和3 d制备的冰冻单采血小板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第Ⅲ因子有效性(PF3A)、聚集强度、血小板黏附性、血块收缩试验的各项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经过冷冻保存的血小板的仍然具有较好的活性。而PF3A在冷冻保存后优于冷冻保存前,可能是由于冷冻使膜磷脂的改变使得血小板第Ⅲ因子的活性增加所致。第3天 DMSO添加前的各项体外指标与第1天DMSO添加前相比较有所降低,说明常规的3 d保存会使血小板的活性有所降低。而冰冻保存用于血站单采血小板品种的优化保存,效果显著。

4 参考文献

[1] 杨孝顺,谢 琳,朱鸿杰,等.冰冻单采血小板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与输注新鲜单采血小板效果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27(25):5015.

[2] 叶有玩,何春辉,廖长征,等.联合应用冰冻单采血小板与冷沉淀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J].中国急救医学,2007,21(1):71.

[3] 张 宏,邬旭群,陈云龙,等.低温-80℃长期保存单采血小板的功能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4,27(5):844.

[收稿日期:2014-03-13 编校:朱林]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