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临床检验诊断学》

溺血消颗粒治疗隐性血尿的疗效研究

发表时间:2014-09-26  浏览次数:1176次

血尿是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的一种症状,它的出现常常被认为是泌尿系统疾患的重要讯号,目前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正逐渐深入。隐性血尿即病因不清且无明显症状的镜下血尿,多为慢性发病,在体检时检出率较高。其病因多种多样,国内外虽然都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但目前临床上还没有明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往往致使患者反复就诊,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和经济压力。笔者对溺血消颗粒治疗隐性血尿的疗效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154例隐性血尿患者,男61例,女93例,年龄30~62岁,平均(51.58±8.7)岁。患者无任何不适感觉,无肾脏系统疾病和全身性疾病病史,仅在尿常规检查时发现红细胞 5~8/HP。通过泌尿系统B超检查排除肾脏结石、囊肿、肿瘤等疾病。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将血压严格控制在140/90 mm Hg(1 mm Hg=0.1333 kPa)以下;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将空腹血糖控制在6.1 mmol/L以下。将154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 74例,男28例,女46例,年龄30~54岁,平均(49.8±8.2)岁。 B组80例,男33例,女47例,年龄35~62岁,平均(51.8±7.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A组用溺血消颗粒治疗,B组采用止血宝颗粒治疗。1剂/d,分2次温水冲服。两组均以20 d为1个治疗疗程,3个疗程以后进行尿常规检查和临床疗效统计。

1.3 疗效标准:结合临床实践,并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尿血的疗效标准制定评价标准:①红细胞计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红细胞计数。②临床疗效:疗效分为治愈、有效、无效三个标准。治愈:尿常规红细胞计数正常;有效:尿常规红细胞计数减少;无效:尿常规红细胞计数无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5.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组、B组治疗前后红细胞计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尿常规红细胞计数,治疗前,A组、B组尿常规红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P>0.05);治疗后,两组尿常规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5353,P<0.05)。详见表1。

2.2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后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A组、B 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 =19.32,P<0.05)。详见表2。

3 讨论

中医辨证隐性血尿主要为脾肾气阴两虚。脾虚肾亏则封藏失职,脾虚则固摄无力,以致精微下注、血随气下发,是为尿血。因此,血尿的治疗要坚持以治疗肾虚为本,兼带改善血瘀。宜采用益气养阴、通络、止血的药物配伍进行治疗[1]。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A组、B组尿常规红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尿常规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这就充分证明了溺血消颗粒的疗效。综上所述,溺血消颗粒能减少患者尿红细胞计数,并明显改善了患者镜下血尿症状。

4 参考文献

[1] 周嘉洲,刘小虹.溺血消颗粒治疗隐性血尿的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08,30(2):148.

[收稿日期:2014-05-15 编校:苏建东]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