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临床检验诊断学》

乌司他丁对大鼠心肺脑复苏后早期海马兴奋性氨基酸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4-06-12  浏览次数:1179次

乌司他丁(UTI)是一种广谱蛋白酶抑制剂,有研究[1]表明,UTI对心肺复苏(CPR)后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近年来,对UTI脑保护作用机制有诸多新发现,UTI对CPR后脑组织海马兴奋性氨基酸 (EAAs)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采用窒息法制作大鼠即刻CPR模型,观察应用UTI对大鼠海马组织EAAs含量和海马病理损害的影响,探讨UTI 对即刻CPR大鼠模型早期脑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MPS0多参数监护仪(飞利浦德国)、HX-300s 动物呼吸机(成都泰盟科技有限公司)、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鸭ez⒆ 5,UⅤ -⒉⒆ 紫外检测器,z75荧光检测瑁藩)、色谋拿本主 (SUPELCOsIL LC - 18; 250mm× 4.6mm,5u狃,sIGMA)、Empowσ 3讵巳谱工作站。乌司他丁(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批号:∞ 090921)、氨基酸对照品: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生化试剂,纯度均)98%)、AccQ· Flu。r 氨基酸衍生试剂盒(美国W乱e鸦公司,包括AQC粉末2A、2B和硼酸盐缓冲液),乙腈和甲醇为色谱纯; 其他为分析纯试剂。

1.2 实验动物与分组 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szI 只(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控制中心动物研究所提供),许可证号:mⅨΚ(军)2007-陇3,清洁级,体质量280~32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生理盐水复术组(NS组)和乌司他丁复术组(UTI组);每组18只。每组又分为0.5h、 1,0h、2,0h三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术前禁食 ⒓ h,不禁水。

1.3 大鼠CPR模型的建立 采用窒息法并加以改进建立大鼠CPR模型[2]。实验参数设计和记录均参照复苏实验研究的LTtstein模式[3]。3%戊巴比妥钠(35mg/吒)腹腔注射麻醉,将动物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分离左侧颈总动脉,结扎远心端,向近心端置入” 号套管针连接压力换能器,使用MPs0多参数监护仪监测有创动脉压,标准肢体导联心电图,给气管切开置管。大鼠手术后室温下稳定10min,NS 组和UTI组于呼气末夹闭气管导管,窒息6~7 血n,待大鼠心跳停止后立即开放气道,进行CPR: 连接HX-⒛0S动物呼吸机行机械通气(口乎吸频率 SO犯/min,潮气量8mL/吒,氧浓度100%),同时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频率160犯/血n,按压深度为大鼠胸廓前后径的1/3,同时经颈动脉推注肾上腺素 ⒛ u酽kg,必要时追加同等剂量,直至自主循环恢复 (ROSC)。UTI组在ROSC后2血n内经左颈总动脉推注乌司他丁10万U/kg,NS组推注等量生理盐水。s组大鼠仅行麻醉、气管插管和左颈总动脉穿刺,不给予任何液体输入。

1.4 成模标准 参照Kam。hara等[4]标准,心搏骤停判断标准:心电图呈室颤、停搏或电机械分离,颈动脉平均动脉压<30mm Hg;ROSC判断标准:心电图呈自主节律,平均动脉压>ω mm Hg,持续时间超过10min。

1.5 兴奋性氨基酸的标本留取和测定

1.5.1 标本的留取 UTI组和NS组于ROSC后 0.5h、1h、2h,S组于气管切开后0.5h、1h、2h快速断头处死,于冰台上取右侧脑海马组织,称质量, 于液氮中保存。

1.5,2 EA热的测定 1.5.2.1 色谱条件 流动相A:7,4g无水乙酸钠, 加水叻0mL,冰醋酸调pH值6.5,加乙腈⒛ mL,混匀,用0.笱um滤膜过滤。流动相B:甲醇:乙腈:水为⒛:60:⒛ 。柱温:37℃ ;荧光检测:激发波长⒛5 nm,发射波长∞5nm;流速:1.0mL/椭n,线性梯度洗脱(T/B%):0而n,0;5血n,2%Ⅱ 0而n,5%;12 Ⅱ1in,0;20n1in,1009b。

1.5.2.2 氨基酸样品的处理及衍生反应 ′ ①海马称质量,加预冷的甲醇——水(1 )溶液1mL,冰浴匀浆;②低温离心(4℃ ,12O00r/血n,15血n),取上清液(可于-⒛ ℃储存)0,” um滤膜过滤;③采用AQC柱前衍生法,取脑组织匀浆上清液10uL, 力日AccQ· Flu。1·zA彳汀生试齐刂70uL,AccQ· Flu。1·zB衍生试剂10uL,涡旋混匀(3500√血n,30s);④温箱衍生(55℃ ,10而n);⑤进样5uL进行色谱分析。

1,6 海马组织的标本留取和病理观察 UTI组和 NS组于Ro℃ 后0.5h、1.0h、2.0h,S组于气管切开后0.5h、1.0h、2.0h快速断头处死,于冰台上迅速取右侧脑海马组织,置于10%甲醛溶液中固定z/I h后,制备为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并照相。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叩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死±s)表示,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方差齐性检验采用Levene’ s法,方差齐时组间均数比较采用ⅡD法,方差不齐时采用Tamhane’ s 检验,P(0.O~s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高效液相荧光法测定EAAs含量 与S组比较,ROSC0.5h,UTI组和NS组大鼠海马组织中谷氨酸(αu)、天冬氨酸(Asp)和甘氨酸(Gly)浓度均显著升高(P<0.01)。与NS组比较,R0℃ 0.5h, UTI组大鼠海马组织中EAAs含量显著降低,以αu 最为显著(P(0。“ )。与S组比较,ROSC1~2h, UTI组和NS组αu浓度均逐渐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O~s),羝p和Gly浓度显著升高(P< 0.01)。与NS组比较,ROSC1h,UTI组大鼠海马组织中EAAs浓度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NS组比较,ROSC2h,UTI组大鼠海马组织中Glu和Asp浓度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Gly浓度升高(P胞排列较规则,细胞轻度肿胀,核周围淡染,核仁清晰(见彩色插页图14)。RO℃ 后2h,NS组海马神经细胞排列较规则,大小较均匀(见彩色插页图 16);UTI组海马神经细胞排列较规则,大小均匀,核仁清晰(见彩色插页图17)。

3 讨论

心搏骤停后的CPR过程是缺血-再灌注的过程,其引起的脑损伤涉及与能量代谢相关的诸多环节。即刻复苏早期也可能发生能量代谢紊乱[5],由此引起的兴奋性氨基酸释放增加可能是ROsC脑损伤的主要机制之一[610],通过改善CPR早期能量代谢障碍,减轻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可能是脑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尚无此类特效药物。细胞间隙EAAs的转运驱动力依赖于Na+¨ Κ+-ATP 酶的维持,我们前期实验[5]发现,UTI可以改善CPR 早期的能量代谢紊乱,减轻脑组织病理学损伤,然而 UTI是否能通过能量代谢的改善而减轻EAAs的神经毒性尚不清楚。海马区是高级神经活动的重要部位,该区的神经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对缺血的反应最敏感,因此,我们的研究通过观察大鼠即刻复苏模型对缺血、缺氧最敏感的海马CA1区EAAs的浓度及其病理学变化,进一步探讨UTI对即刻CPR可能的脑保护机制。

有研究[910]表明,细胞外EAAs如Glu、热p和 Gly的过多释放是神经细胞损伤的关键因素。其毒性作用涉及受体的过度活化、自由基的大量生成、能量代谢障碍等[11]。而其中αu含量占中枢神经末梢囊泡中EA热含量的ω%~70%,本研究发现,海马组织三种EAAs含量中G1u的浓度变化最明显, 且Glu变化趋势与光镜下海马病理学损伤的严重程度相一致。其中,Asp和αy含量虽然也有明显变化,但其浓度变化趋势与海马组织病理学损伤并不一致,推测海马组织病理的改变可能主要是由αu 浓度的改变所致,而A叩和G1y的作用并不占主导。

CPR强调早期(5min内)按压、即刻启动复苏, 可提高CPR的成功率,最大限度地减轻神经功能损伤[⒓ ]。然而,我们的研究还发现,即使是即刻复苏后0.5h,光镜下海马组织仍有细胞排列紊乱,部分神经元坏死、细胞水肿等表现;高效液相荧光检测证实,复苏成功后0.5h,UTI组和NS组的EAAs含量均显著高于S组;同时,我们发现,ROsC0.5~2.0 h,各组中海马组织Glu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各组光镜下病理学损伤的严重程度相一致。因此,我们认为,即刻CPR模型引起的脑内迅速升高的EAAs可能是其出现病理学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UTI是一种广谱蛋白酶抑制剂,具有广泛的抑酶谱,研究表明,uTI可稳定细胞膜电位,稳定溶酶体膜,抑制脑复苏时自由基及炎症因子的产生。对于其CPR脑损伤的作用,我们前期实验发现,UTI 可增加即刻复苏模型ATP的含量,降低乳酸水平[5]。

本研究发现,UTI可降低EAAs含量,改善海马组织病理学损伤。我们认为,这可能是由于UTI 在心肺脑复苏早期减少了ATP的过度消耗,进而促进qTP的恢复,从而增加了ATP依赖型Glu转运体对Glu的摄取,减少了突触间隙Glu的蓄积,因此, 减轻了EA热的神经毒性。在本研究中,即刻后CPR后1h和2h,UTI组和Ns组光镜下海马组织病理学损伤逐渐减轻,αu 含量逐渐接近S组,UTI组αu含量低于Ns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我们认为,可能与两方面因素有关:①UTI静脉注射后5血n达峰值,消除半衰期们而n,3h内血药浓度直线下降,因此,在即刻复苏1h后药效逐渐减弱;② 由于即刻复苏其损伤程度能在早期恢复相对正常的循环,通过机体自身调节达到αu的产生和摄取的相对平衡,从而降低了EAAs的水平,减轻了脑损伤。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UTI可能是通过降低即刻CPR模型脑组织Glu浓度来减轻海马组织的病理学损伤,然而,其对于谷氨酸引起细胞损伤通路上的相关因素如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细胞膜电位及细胞内Ca2+的影响还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孙亮,刘萍,常忠路 .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 .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 2010年 8卷 第02期

[2] 杨晴,李新宇,王晓燕 . 乌司他丁对大鼠心肺复苏后早期血清S-100B蛋白和NSE的影响 . 中国急救医学 , 2011年 31卷 第12期

[3] Benveniste H . Glutamate,microdialysis,and cerebral ischemia:lost in translation . Anesthesiology , 2009年 110卷 第02期

[4] 吴倩佳,李光来 . 乌司他丁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aspase-3表达的影响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2011年 9卷 第05期

[5] Koch HP,Brown RL,Larsson HP . The glutamate-activated anion conductance in 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s is gated independently by the individual subunits .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 2007年 27卷 第11期

[6] Kamohara T,Weil MH,Tang W . A comparison of myocardial function after primary cardiac and primary asphyxial cardiac arrest .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 2001年 164卷 第07期

[7] Park E,Lee GJ,Choi S . The Role of glutamate release on voltage-dependent anion channels(VDAC)-mediated apoptosis in an eleven vessel occlusion model in rats . PLoS One , 2010年 5卷 第12期

[8] 张舒岩,及志勇,雷宇 . 乌司他丁对心脏骤停大鼠复苏后心脑IL-1β和TNF-α的影响 . 中国实验诊断学 , 2010年 14卷 第09期

[9] 陈寿权,李章平,王姗姗 . 窒息法致大鼠心脏骤停模型复苏的影响因素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2005年 14卷 第10期

[10] Idris AH,Becker LB,Omato JP . Utstein-Style guidelines for uniform reporting of laboratory CPR research.A statement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a task force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the American Colleqe of Emerqeruy Phsicians,the American Lollege of Cardiology,the European Resuscitation Council,the Heart and Stroke Foundation of Canoda,the Institude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the Safar Center for Resascitation Re . Circulation , 1996年 94卷 第09期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