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节苷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面神经炎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2-12-05 浏览次数:1094次
作者 作者单位
张波 商洛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商洛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陕西 商洛
冯文萍 商洛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商洛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陕西 商洛
面神经炎是指茎乳孔内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的周围性面瘫,又称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或Bell麻痹,主要为面神经核或面神经受损引起。有研究表明,神经节苷酯GM1与周围神经再生密切相关[1]。2006年8月~2010年8月用神经节苷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面神经炎,获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病例资料
2006年8月~2010月8月在神经内科住院5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30例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42.2±16.8)岁;面瘫部位:左16例,右14例。对照组29例中男性19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41.7±17.2)岁;面瘫部位:左16例,右13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面瘫的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2 入选及排除标准
全部病例均符合下列标准:(1)起病急,部分患者有病毒感染的史、面部受寒史;(2)周围性面瘫表现(患侧眼裂大,眼睑不能闭合,额纹消失,不能皱眉,鼻唇沟变浅或平坦,口角下垂);(3)单侧发病;(4)部分患者可合并听觉、味觉、泪腺及唾液分泌障碍; (5)均于发病1周内就诊。排除标准:周围性面瘫继发其他疾病,如 Guillain-Barre综合征、腮腺炎或腮腺肿瘤脑血管病变、后颅窝病变、耳源性面神经麻痹(如中耳炎、乳突炎、迷路炎等)引起的周围性面瘫。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地塞米松40 mg冲击治疗4 d,后改为强的松30 mg,1次/d,1月后逐渐减量,2月后停用,(疗程在8周左右),并予维生素B12 0.5 mg,肌内注射,1次/d,;维生素B1 100 mg,肌内注射,1次/d,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酯40 mg+5%葡萄糖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8~14 d。
1.2.2 观察指标
采用改良Portmann简易评分法[2]评定面神经功能缺损;实验室指标:血、尿常规、肝、肾功、空腹血糖、血脂(TG、TC等)和ECG等;观察时间为病程第1~30天;治疗前询问既往史及伴发疾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28天各评定1次;记录合并用药情况和不良反应。
1.2.3 疗效评价
按改良Portmann简易评分法计算积分进行评定,包括皱眉、闭眼、动鼻翼、吹口哨、微笑、鼓腮6项自主运动,与健侧对比,每项3分,总分20分。与健侧基本相同记3分,减弱记2分,稍可活动记1分,完全不能活动记0分,最后加安静时印象分2分,积分20分为痊愈,19~15 分为显效,14~10 分为好转,9 分以下列为无效。总有效率计算:基本痊愈、显效、有效的例数之和除以各组总例数的百分比[3,4]。上述观察均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28 d各进行1次。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指标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不良反应采用Fisher′s确切概率法。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Portman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第7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第14天和第28天时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表1 2组治疗前、后Portmann评分值比较
2.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痊愈7例,显效13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为93%(28/30);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10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为72%(21/29)。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着增高(P<0.05)。
2.3 2组不良反应
治疗组6例、对照组5例出现不同程度失眠、心悸、食欲增多汗,未行特殊处理,2组患者治疗后血尿便常规、肝肾功、电解质均无异常变化。
3 讨论
面神经炎经传统治疗约70%~80%患者可在1~2周后开始逐渐恢复,1~3月完全或基本治愈,但约有10%~25%的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面神经功能障碍[5],会出现面肌痉挛、面部联带运动或鳄鱼泪综合征等症状,这给患者造成面部缺憾外,还会带来心理上和社交上的障碍,因此,有必要探索面神经炎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以及缩短病程的措施。近几年的研究表明:面神经炎是一种病毒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或神经嵌压引起的病变,导致茎乳突孔内面神经局部缺血、水肿、受压,最终神经脱髓鞘或轴索变性,这是急性期使用皮质激素治疗的理论依据。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发现,单纯使用糖皮质激素或联合糖皮质激素与神经营养剂,有时效果并不明显,用药2周或4周后症状不能缓解者所占比例较多,特别是一些有严重疾病(糖尿病、高血压、消化性溃疡、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使用糖皮质激素就有一定禁忌症,所以亟待寻找一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案[6]。
神经节苷酯(GM1)其生物学功能主要集中在亲神经性和神经再生两方面。GM1富含于神经细胞上,外源性GM1能被神经细胞摄取,对维持神经细胞膜正常功能及其稳定性起重要作用,它能激活酪氨酸激酶受体,Na+-K+-ATP酶受体,参与突触的发生过程,调节细胞内Ca2+平衡,减少活性物质的产生,使神经细胞在缺氧的条件下存活率提高,并能使神经细胞轴突、树突发芽和再生[7,8]。
近年来研究表明,GM1对神经再生有促进作用。张引成等[7]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GM及NGF和GM混合液对损伤面神经的作用,探讨GM1介导NGF对运动神经元再生的影响,结果提示NGF能促进运动神经元再生,但这种能力有限;GM1能介导NGF促进运动神经元再生,表现出良好的生物学效应,表明GM1对NGF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至关重要。
有实验显示,局部应用GM1可使损伤后12 d再生有髓神经纤维增粗,说明在再生早期GM1可促进轴突发芽,后期促进神经纤维发育成熟。
由于神经节苷酯的以上作用机制,我们在治疗面神经炎时加用神经节苷酯,结果显示:治疗前后进行改良Portmann 简易评分法,GM1对面神经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GM1改善面神经炎患者的预后,不良反应轻,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稳, 高志强. 单纯疱疹病毒1型与Bell麻痹[J].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5,29(3):144-147.
2 徐保平. β-七叶皂甙钠治疗Bell麻痹26例疗效观察[J].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2):123-124.
3 吴秀书,张术华,李亚军, 等.脑生素治疗贝尔麻痹疗效观察[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5,8(1):7-8.
4 李耀彩,张其梅,张永萍,等.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2):58-59.
5 赵劲民.苏伟.扬志.等.神经节苷酯促进异体周围神经再生的实验观察[J].广西医学,2004,26(4):470-472.
6 曾少明,卞英伟,张伟.面神经鞘瘤诊断和治疗(附3例报告).海南医学院学报,2008,14(4):385,386.
7 张引成.王责和.张政华.神经节苷酯GM1介导神经生长因子对运动神经元再生的影响[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2001,22(5):459-462.
8 卢国君, 王永.神经节苷脂治疗婴幼儿脑性瘫痪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3(4):104-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