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皮肤病与性病学》

伐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4-09-26  浏览次数:1231次

带状疱疹是一种皮肤科临床治疗中多发病和常见病。其主要发病原因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沿单侧神经出现大量小水泡。带状疱疹起病后,如不及时接受积极有效的治疗,极易引发后遗神经痛,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应用伐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方式对43例带状疱疹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2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52例,女34例,年龄34~79岁,平均(51.8±6.9)岁;疱疹部位:头面部19例,臀部23例,四肢13 例,躯干31例。86例患者均符合《临床皮肤病学》中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1],排除药物过敏、肝肾功能不全、哺乳期妇女、孕妇、治疗前使用过其他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86例患者均使用1%碘伏对带状疱疹局部皮肤进行涂抹,2次/d,10 d为1个疗程,持续涂抹3个疗程。对照组口服伐昔洛韦片(永信医药有限公司生产)300 mg, 2次/d,肌内注射Vit B12注射液0.5 mg,1次/d,连续治疗 10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肌内注射干扰素α-2b(安徽安科生物有限公司生产)注射液300万IU,每2天1次,共 3次。

1.3 疗效判定标准:痊愈:疼痛感完全消失,疱疹消退,皮损基本愈合。显效:疼痛感明显缓解,≥75%疱疹萎缩、脱落,皮损愈合范围≥60%。有效:疼痛明显减轻,疱疹消退约 50%,皮损愈合范围≥30%。无效:疼痛无明显减轻,皮疹消退 ≤30%。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6.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02% (40/43)、76.74%(33/4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疼痛、皮损恢复时间比较:观察组疼痛、皮损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3 不良反应: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均表现为胃部不适、头痛等。观察组服用药物初期出现发热、疲劳、呃逆等轻微症状。

3 讨论

带状疱疹是一种累及神经的病毒性疾病,其主要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元中,机体感染上病毒,抵抗力下降后病毒会侵犯神经,导致患者出现皮肤疱疹、疼痛等症状。在临床治疗上,主要应用伐昔洛韦、维生素等药物进行营养神经、抗病毒、止痛治疗。但该种治疗方法均无法取得显著疗效,镇痛及皮损愈合速度均较慢。临床研究证明,在带状疱疹治疗上,需抗病毒、免疫调节同时进行才可有效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伐昔洛韦是一种核苷类似物,其水溶性强,药物吸收快,与阿昔洛韦相比,其生物利用度提高了3~5倍,可对病毒DNA 复制进行选择性地抑制,对病毒合成进行干扰作用,起到有效抗病毒的作用[2]。干扰素是临床治疗中常用抗病毒蛋白,其具有杀毒、调节免疫等多重作用,不仅可有效抑制病毒进行转录、复制及释放,同时还可大大增强淋巴毒素活性的自然杀伤作用,同种干扰素在应用过程中不会抗体,不易出现耐受性,可多次重复给药。伐昔洛韦联合干扰素应用,可从多方面对病毒复制进行阻断,对机体免疫功能进行调节,有效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病毒能力。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伐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后,其治疗总有效率及疼痛、皮损恢复时间均明显优于单纯接受伐昔洛韦治疗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个结果表明,伐昔洛韦联合干扰素对带状疱疹进行治疗,可有效促进疱疹消解,加快皮损愈合速度,改善预后。综上所述,应用伐昔洛韦联合干扰素对带状疱疹进行治疗,可有效缓解神经疼痛,促进疱疹消解及皮损愈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张晓玲,邓英键,杨如学.伐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2,12(12):372.

[2] 张优拉,方金仙.伐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带状疱疹疗效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麻风病杂志,2012,8(35):188.

[收稿日期:2014-04-22 编校:潘宏竹]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