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四年级学生预防性侵犯教育影响评价
发表时间:2014-06-06 浏览次数:1125次
随着研究者对儿童虐待问题发生情况及其负向影响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儿童虐待问题的预防。然而,有关儿童虐待预防的研究,做的比较多的是在高收人国家[1]。目前,在我国有关预防儿童虐待研究报告还比较少[2-3],农村地区预防儿童虐待问题的研究更少[4]。为探讨农村小学预防性侵犯教育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影响,在河南省某农村地区8所小学四年级学生中开展了预防性侵犯教育研究。本研究结果将为在我国农村地区开展学校基础的预防性侵犯教育工作提供实践经验。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本研究对象为河南省某农村地区同一乡镇的8所小学四年级学生[5]。4所学校为教育组,4所学校为对照组。有362人参与了本研究的三次问卷调查,合格问卷为2份,占三次问卷调查都参加人数的O.7%,占注册人数的68.5%。教育组177人;对照组115人。除母亲文化程度构成外,教育组与对照组男女性别比例、父亲文化程度构成和父母职业构成等比较显示,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1.2教育内容和方法本研究是将预防性侵犯教育与预防艾滋病教育相结合[5],以参与式教学方法为主,如头脑风暴,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情景分析等,进行6个课时的健康教育。先对教育组学生进行教育,在教育研究结束后再对对照组学生进行教育。与预防性侵犯教育相关的内容包括认识我们的身体、做正确决定、预防性侵犯、主动寻求帮助等。
1.3评价方法有关预防性侵犯教育评价,采用小学生预防性侵犯知识技能调查表[2.4.6]。调查内容主要涉及:识别陌生人;熟悉的人也可能对儿童进行性侵犯;好的接触和不好的接触;男孩也可能受到性侵犯;受到性侵犯不是受害儿童的错;应对性侵犯的策略。调查表内容主要包括预防性侵犯知识和预防性侵犯技能。预防性侵犯知识有11个条目,其中有3个条目是基于某个假设情景而设问。每个条目的问题,回答正确记1分,答错、不知道或不确定或没有回答记0分;预防性侵犯技能有6个条目,在假设的性侵犯情景或潜在有性侵犯可能的情景中,表示能采取适当行动的记1分,反之或不确定或没有回答记0分。分别于教育前、教育后1周及教育后5个月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教育前问卷调查结果作为评价学生预防性侵犯知识技能状况[4],同时也用作教育效果评价的基线。通过教育后调查结果与基线调查结果的比较,评价健康教育对学生预防性侵犯知识和技能的影响。
1.4统计分析计算相关指标的频数和百分数,描述学生预防儿童性侵犯知识回答正确和技能拥有的人数及比例。采用莎检验和/检验,探讨教育前后教育组与对照组知识技能的差异以及教育组和对照组教育前后知识技能变化的差异。
2结果
2.1预防性侵犯知识教育前教育组与对照组学生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教育后1周和教育后5个月,教育组学生知识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知识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与教育前比较,教育组学生教育后1周和教育后5个月知识得分均有明显的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显示,教育后1周知识得分增长值教育组(3.6±3.2)高于对照组(0.3±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10.381,P<0.001)。教育后五个月知识得分增长值教育组(2.4±3.1)仍然大于对照组(0.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6.O52,P<0.001)。总的看来,与对照组学生进行比较,教育后教育组学生下列知识有明显增长:喜欢的人也有可能对儿童进行性侵犯;若遇到性侵犯、或受到性侵犯的威胁,应该告诉信任的成年人,如果告诉的人不相信,要告诉其他成年人,直到有人相信为止;若受到性侵犯的威胁,要拒绝、离开、告诉。见表3。
2.2预防性侵犯技能教育前教育组与对照组学生技能得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教育后1周和教育后5个月,教育组学生技能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与教育前比较,教育组学生教育后1周和教育后5个月技能得分均有明显的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显示,教育后1周技能得分增长值教育组(1.3±1.6)高于对照组(0.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6.6,P<0.001);教育后5个月技能得分增长值教育组(1.3±1.8)仍明显高于对照组(0.6±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的看来,与对照组学生比较,教育组学生若被性侵犯表示不保守这样的秘密,会对别入说,以及若受到性侵犯的威胁表示除了家人之外9有可以告诉的其他成年人的比例有明显的提高。见表5。
3讨论
有关学校预防性侵犯教育对儿童知识和技能的影响,国外有一些研究报告。Teohalln SK等在小学三年级学生中开展了2个小时的预防性侵犯课程教育,分2次进行,每次课程1小时。教育内容涉及帮助学生了解儿童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家庭和社区中的支持系统;安全与不安全的接触,秘密接触;个人安全规则;发生性侵犯不是儿童的错;不要保守性侵犯这样的秘密;若有人试图对他们进行性侵犯知道怎样做;能理解性侵犯受害者。在教育中,采用了角色扮演,观看录像,示范和讨论等方法。由受过培训的志愿者和来自社会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对照组学生相比,教育后学生预防性侵犯知识和行为意向得分有明显提高[7]。Machtyre D等为考察以学校为基础的安全项目对小学生的影响,在爱尔兰都柏林郊区5所小学二年级和五年级学生中进行了教育影响研突、缀果漩点弑岬生想皈崽萁皱生瞧佥知识和技能得到明显的提高,教育后3个月追踪调查结果显示这些知识和技能仍然得到很好的保持。
DakeJA等在美国开展了有关预防虐待教育对小学三年级学生知识和自我效能影响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教育后,教育组学生知识有明显提高,对照组学生知识无明显变化;自我效能两组学生均无明显变化[9]。对岁项学校预防儿童虐待教育研究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显示,教育时间超过4次课或更多,使儿童有更多的时间能积极参与其中,效果最好。Meta分析结果显示,积极参与、项目时间比较长,对所有年龄的儿童都显示出更好的教育效果[10]。在我国某城市小学二年级学生中进行的预防性侵犯教育效果评价结果显示,教育后学生预防性侵犯知识和技能水平有明显的提高[2]。本研究结果显示,总的看来,与对照组学生相比,参与预防性侵犯教育的学生,预防性侵犯知识有明显的提高;在假设的性侵犯情景或潜在有性侵犯可能的情景中,显示能采取正确行动的比例明显提高。而且教育后5个月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学生预防性侵犯知识和技能得分仍然明显高于教育前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得分。预防性侵犯教育是否减少了儿童性侵犯的发生?∏nkelhor等通过调查发现,在课堂上有机会练习技能的儿童在现实生活中更可能采取保护行为和使用保护策略[11]。
对825名女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有能%在儿童时期接受过学校预防性侵犯教育。在接受过教育的女生中有8%受到性侵犯,而没有接受过教育的女生中有I4%受到性侵犯。显示出学校预防性侵犯教育在预防儿童性侵犯的作用。本研究尚不能提供实证性依据显示参与教育活动的儿童在实际生活中更能有效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预防性侵犯的发生。这也是本研究的局限性。本研究的评价内容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本研究为在我国农村小学开展预防性侵犯教育提供了实践经验。希望在未来的生活中儿童将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9预防性侵犯的发生。致谢:感谢所有参与本研究的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
参考文献:
[1]Mikton C,Butchart A.Child maltreatment prevention:asystematic review of reviews[J].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9,(05):353-361.
[2]陈晶琦.小学二年级学生预防性侵犯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2,(02):148-150.
[3]朱相华,李娇,王成东.综合干预对受虐待小学生行为问题和社会能力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02):193-195.
[4]陈晶琦,杜晓娜,张曼.某农村地区小学四年级学生预防性侵犯知识和技能调查研究[J].中国性科学,2012,(06):37-40.
[5]杜晓娜,陈晶琦,张曼.河南某农村地区小学四年级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2,(02):153-155.
[6]陈晶琦,孑L艳秋,李秀珍.小学二年级学生预防性侵犯知识和技能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2,(01):12-14.
[7]Telljohann SK,Everett SA,Price JH.Evaluation of a third grade sexual abuse curriculum[J].Th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1997,(04):149-153.
[8]MacIntyre D,Carr A.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tay safe primary prevention programme for child sexual a-buse[J].Child Abuse and neglect,1999,(12):1307-1325.
[9]Dake JA,Price JH,Murnan J.Evaluation of a child abuse prevention curriculum for third-grade students:assessment of knowledge and efficacy expectations[J].Journal of School Health,2003,(02):76-82.
[10]Davis MK,Gidycz CA.Child sexual abuse prevention programs:a meta-analysis[J].Journal of Clinical Child Psychology,2000,(02):257-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