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皮肤病与性病学》

急性带状疱疹及其疼痛治疗

发表时间:2012-11-12  浏览次数:913次

  作者:刘志军,杨虹,王利群,李嵩  作者单位:刘志军,杨虹,王利群,李嵩

  【关键词】 急性带状疱疹;疼痛;治疗

  急性带状疱疹是神经节及其所属神经相应分布区域皮肤的复发性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疾病。病原体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患者的特征性表现为沿着被感染神经分布区的局限性疼痛及相应区域内出现的阶段性、排列成束状簇集水疱,同时局部皮肤出现剧烈疼痛的特异性临床表现。本门诊部外科2011年9月至今共收治急性带状疱疹病例17例,其中胸段肋间神经分布区14例,眼区带状疱疹2例,耳带状疱疹1例。根据这17例患者的发病过程、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预后,现总结如下。

  1发病情况

  本病好发于秋季,易感人群为成人,10岁以下儿童少见。

  2临床过程及临床表现

  急性带状疱疹整个病程为15~20天,根据临床表现,其临床过程可分为4期,即:前驱期、疱疹期、恢复期、后遗症期。

  2.1前驱期此17例患者在发病前1~7天均有发热、全身倦怠、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继而局部皮肤出现烧灼感、感觉过敏和神经痛,但皮肤表面尚无皮疹。

  2.2疱疹期1~3天后,疼痛区域的皮肤潮红,进而出现多处成簇的粟粒状丘状疱疹,并迅速变成水疱。疱疹沿受累神经支配皮区分布,排列成不规则的束状带,单侧发疹,不超过体表中线。早期疱疹独立分布,后期可融合成大片皮损,处理不当可发生细菌等继发感染。

  2.3恢复期疱疹一般持续1~2周,机体抵抗力增强,疱疹局限,且范围缩小,疱疹枯干结痂,同时主要症状消失,仅遗留局部色素沉着。

  2.4后遗症期随着机体抵抗力逐渐恢复增强,皮损逐渐消失,绝大多数患者通过合理的治疗,疼痛和其他不适感逐渐消失,达到临床治愈的目标,而部分患者进入后遗神经痛期。

  3诊断要点

  (1)春秋季易发病,痊愈后获终生免疫;(2)病前有发热、全身倦态等前驱症状;(3)皮肤损害,初起皮肤潮红,继而出现簇集性、粟粒样丘疱疹或水疱;(4)神经痛为主要特征,疼痛大多为沿着肋间神经的剧烈的刀割样或烧灼样痛。

  4治疗针对

  带状疱疹的病因、病情变化及临床过程的发展。结合当前所遇到17例患者自身情况。采取了以抗病毒、镇痛,保护受累神经为目的的综合治疗方法。阿昔洛韦片0.8g,5次/d,口服;聚肌胞注射液2ml,1次/隔日,肌肉注射;维生素B1注射液0.1g,1次/d,肌肉注射;维生素B12注射液0.5mg,1次/d,肌肉注射;将西咪替丁注射液0.4g加至5%葡萄糖液或0.9%氯化钠液250ml静滴。5预后全部17例患者10天后,局部皮损好转,皮肤接近正常。其中15例神经疼痛好转并消失,2例患者仍存在轻中度肋间神经痛。给予这2例患者肋间神经局部阻滞治疗,2周后症状完全消失。6讨论阿昔洛韦主要成分为无环鸟嘌呤,对疱疹病毒有强抑制作用。抑制病毒聚合酶,并掺于病毒链中,使病毒不能合成,从而具有高效、低毒、对炎细胞有高度的选择作用的特点。因此对带状疱疹治疗效果是满意的。有报告称大剂量的阿昔洛韦能减轻疼痛、缩短病程、减少新疹发生、防止耐药菌株的发生。聚肌胞是一种广谱的抗病毒药物,由多分子核苷酸组成,能刺激巨噬细胞激活增强其吞噬作用,同时刺激其产生干扰素,干扰病毒复制时所需的各种酶类,兼有抗肿瘤、抗各种微生物及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西咪替丁是一种H2受体阻滞剂,主要用于上消化道溃疡的治疗。近几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该药具有增强和调节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该药对组胺有显着减轻作用,减轻免疫复合物对机体的病理性损伤,能使血管收缩及疱疹消失。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