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皮肤病与性病学》

针刺配合斑蝥酊外用治疗斑秃129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03-31  浏览次数:694次

  作者:陈建超 作者单位:116041 辽宁大连,解放军92763部队医院内科

  【关键词】 针刺;斑蝥酊;斑秃

  斑秃俗称“鬼剃头”,是一种骤然发生的局限性、斑片状的脱发性毛发病。其病变处头皮正常,无炎症及自觉症状。本病病程经过缓慢,可自行缓解和复发。该病与免疫力失调、精神压力突然加大有一定关系。

  1临床资料

  本组129例,均为男性,年龄18~45岁,平均32.8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3个月,经治疗:痊愈65例(50.4%),显效23例(17.8%),有效26例(20.2%),无效15例(11.6%),有效率为88.4%。

  2治疗方法

  2.1针刺方法

  2.1.1取穴

  (1)主穴:阿是穴、阳性反应点、风池、百会;(2)配穴:太渊、内关、颈部、骶部、腰部。(3)阳性反应点位置:多位于脊椎两侧,或为触之有条索状、结节状、疱状软性物等阳性反应物,或为压之有酸麻胀之阳性反应。

  2.1.2治法每次阿是穴与风池穴必取。配穴多取颈腰骶部。以阳性反应点为叩刺重点。针具可用普通皮肤针,亦可用电梅花针。如为单头电梅花针,叩刺前,给病人手握铜棒,双头电梅花针则均由术者掌握。启动开关,电流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频率70~90次/min。叩刺方法电梅花针和普通皮肤针相同。首先密刺脱发区,落针均匀,从脱发区边缘开始呈螺旋状向中心绕刺,然后再从不脱发区向脱发区中心绕刺。接着叩刺风池穴或百会穴,在穴位表面0.5~1cm直径内密刺。依据头皮情况选择刺激量,头皮无明显变化者采用中等刺激量叩刺,使局部充血潮红;头皮轻度发红肿胀者,施以轻叩法;头皮苍白者则宜重叩至少量渗血。刺激次数可逐步自初期的20次左右渐增至40~50次左右。其他穴位叩刺同风池穴。背部叩刺方法为:由后颈部直至尾骶部叩打脊椎两侧和脊柱正中,反复叩打数遍。各椎体间横刺3下。全部叩打完毕后,皮肤针治疗每日或隔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为5~7天。

  2.2斑蝥酊外用

  2.2.1复方斑蝥酊制备全斑蝥20g,红尖辣椒20~30g,鲜姜30g,水合氯醛50g,樟脑粉10g,甘油50ml、升汞1ml、奎宁粉2g,置于1000ml 75%酒精中。

  2.2.2斑蝥酊涂擦方法用洁净纱布蘸斑蝥酊制剂少许,稍用力反复涂擦患处,擦至患处微疼、有温热感,每日3~4次,患处有新发长出时,刺激强度可酌情减轻。

  3结果

  3.1疗效判别标准痊愈:头发全部长出,头皮厚度恢复正常(5~7mm),头皮温度亦恢复正常(30℃~34℃);显效:脱发区80%长出新发,脱发停止,头皮厚度及温度恢复正常;有效:50%脱发区长出新发,脱发减轻或停止,头皮厚度及温度基本正常;无效:针刺前后改善不明显。

  3.2治疗结果经治疗:痊愈65例(50.4%),显效23例(17.8%),有效26例(20.2%),无效15例(11.6%),有效率为88.4%。

  4讨论

  斑秃是临床常见的病症,常和遗传、自身免疫和精神因素有关,传统的中医治疗疗效明显,同时自身心理调节对该病治疗也具有重要意义。毛发的生长和再生依赖于对毛囊的足够的营养供血,斑秃皮损的血流量明显减少。直接导致患部毛细血管持久性收缩使毛乳头供血障碍,毛发失营养而脱落,局部针刺可以使局部皮肤敏感性增加,促使局部毛细血管的再生,另外,在针刺部位涂擦复方斑蝥酊,可以增加对皮损下的组织刺激,有效的促进毛细血管的再生,恢复皮下微循环,为生发提供营养基础,微循环的改善也使萎缩的毛囊恢复活力,激发毛囊的活性,为生发提供必备条件。在进行上述治疗的同时,患者要保持心情愉快,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和暗示也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