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皮病皮损中肥大细胞密度及脱颗粒率的检测
发表时间:2012-02-16 浏览次数:643次
作者:康瑞花,袁永贵,高顺强 作者单位: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皮肤科(康瑞花、高顺强);湖南省新化县人民医院皮肤科(袁永贵)
【摘要】目的探讨肥大细胞密度及脱颗粒率与硬皮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方法检测硬皮病皮损中肥大细胞密度及脱颗粒率,同时以10例正常皮肤作为对照。结果 硬皮病皮损中肥大细胞密度(6.0±1.5) pie/H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2.1±1.2) pie/H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硬皮病皮损中肥大细胞脱颗粒率(80.8±5.7)%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13.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硬皮病皮损中肥大细胞密度及脱颗粒率增高可能参与了硬皮病的发病。
【关键词】 肥大细胞;硬皮病;脱颗粒率
硬皮病(Scleroderma)是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及内脏器官结缔组织的纤维化或硬化,最后发生萎缩为特点的疾病,目前该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肥大细胞(Mast Cell)是富含细胞质颗粒的组织定居细胞,体外的许多研究表明,肥大细胞能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及纤维形成的作用。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肥大细胞与硬皮病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皮损标本:皮损标本来源于2003年5月至2007年9月到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皮肤科就诊的患者,结合临床表现、病理确诊为硬皮病20例(硬皮病组),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16~52岁,平均年龄28.00岁;病程2~24个月,平均6个月。所有患者近1月来未经治疗,也无其他并发疾病。对照组标本来自外科外伤患者切除的躯干四肢近端皮肤10例,未合并系统性疾病及皮肤病,2组年龄、性别比等与硬皮病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实验方法
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染色步骤简述如下:(1)切片脱蜡至水;(2)0.5%甲苯胺蓝20~30 min;(3)稍水洗;(4) 0.5%冰醋酸分化,直到细胞核和肥大细胞颗粒清晰(在显微镜下控制);(5)稍水洗,用风扇吹干;(6)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固定。
1.3 结果判定标准
真皮层胞质中含紫红色颗粒、胞核蓝色的细胞为肥大细胞。脱颗粒肥大细胞形态多样,细胞体积较大,边缘模糊。未脱颗粒肥大细胞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体积较小,边界整齐光滑。肥大细胞密度统计方法:每个病例取三张切片,每高倍镜下取5个肥大细胞最多的视野计数,取平均值为肥大细胞密度。肥大细胞脱颗粒率统计方法:脱颗粒肥大细胞占总肥大细胞百分数。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硬皮病组肥大细胞密度高,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边缘模糊不清,脱颗粒现象明显。对照组肥大细胞数量少,细胞多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体积较小,边界整齐光滑。硬皮病组肥大细胞密度(6.0±1.5)pie/HP明显高于对照组(2.1±1.2)pie/H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大细胞脱颗粒率:硬皮病组(81±5)%明显高于对照组(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硬皮病是一种以大量的胶原纤维在皮肤组织和内脏器官沉积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疾病,病因不明。大量研究证明成纤维细胞在硬皮病纤维生成、纤维沉积进行性增加中起了重要作用,同时发现炎症反应在硬皮病的发病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3]。肥大细胞是富含细胞质颗粒的组织定居细胞,由造血前体细胞衍化而来,它在过敏反应中起中枢性的作用,并且也参加其它疾病的病理生理,例如先天性与获得性免疫反应,组织损伤,纤维化,肿瘤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4]。体外的许多研究表明,肥大细胞能增加成纤维细胞的增殖,LeviSchaffer等[5]把小鼠的肥大细胞与成纤维细胞一起培养时发现成纤维细胞被活化且增加了成纤维细胞的迁移、增殖,同时也增加了胶原的合成。肥大细胞是许多活性介质的来源,能释放多种细胞因子促纤维化。其中肥大细胞释放的组织胺具有刺激人成纤维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和合成胶原的功能[6,7]。又有研究发现H2受体拮抗剂能抑制肥大细胞的增殖与胶原的产生,提示肥大细胞衍生的组胺在促进纤维生成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肥大细胞产生的纤维蛋白溶酶能促进和刺激正常的肺组织与皮肤的成纤维细胞的Ⅰ型胶原的产生[8]。最近研究发现,神经生长因子也是肥大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它能促进成纤维细胞的迁移及胶原的聚集[9]。本实验结果表明:硬皮病患者皮损中肥大细胞密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脱颗粒率明显升高,说明肥大细胞可能参与了硬皮病的发病,推测其可能的机制为:肥大细胞直接或者间接影响成纤维细胞的纤维化进程,从而导致皮肤与内脏结缔组织纤维化或硬化加速而至病
【参考文献】
1 Kawaguchi Y,Harigai M,Hara M,et al.Increased interleukin 1 receptor,type I,at messenger RNA and protein level in skin fibroblasts from patients with systemic sclerosis.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1992,184:15041510.
2 Feghali CA,Bost KL,Boulware DW,et al.Mechanisms of pathogenesis in scleroderma.I.Overproduction of interleukin 6 by fibroblasts cultured from affected skin sites of patients with scleroderma.J Rheumatol,1992,19:12071211.
3 Galindo M,Santiago B,Rivero M,et al.Chemokine expression by systemic sclerosis fibroblasts:abnormal regulation of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 1 expression.Arthritis Rheum,2001,44:13821386.
4 Benoist C,Mathis D.Mathis,Mast cells in autoimmune disease.Nature,2002,420:875878.
5 LeviSchaffer F,Rubinchik E.Rubinchik,Activated mast cells are fibrogenic for 3T3 fibroblasts.J Invest Dermatol,1995,104:9991003.
6 Falanga V,Soter NA,Altman RD,et al.Elevated plasma histamine levels in systemic sclerosis (scleroderma).Arch Dermatol,1990,126:336338.
7 Gailit J,Marchese MJ,Kew RR,et al.The differentiation and function of myofibroblasts is regulated by mast cell mediators.J Invest Dermatol,2001,117,11131119.
8 Blair RJ,Meng H,Marchese MJ,et al.Human mast cells stimulate vascular tube formation.Tryptase is a novel,potent angiogenic factor.J Clin Invest,1997,99:26912700.
9 Micera A,Vigneti E,Pickholtz D,et al.Nerve growth factor displays stimulatory effects on human skin and lung fibroblasts,demonstrating a direct role for this factor in tissue repair.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1,98:6162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