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小腿内侧胫后动脉皮支皮瓣修复足趾区皮肤缺损
发表时间:2011-10-25 浏览次数:628次
作者:王兴刚,兰国,邢书文 作者单位:河南信阳,解放军71811部队
【关键词】 小腿内侧 胫后动脉 皮支皮瓣 足趾区 皮肤缺损
严重的足部 趾撕拉、辗压伤,常无再植条件致足 趾缺失,足部远端小块皮肤缺损,需皮瓣修复创面。2004年11月—2007年5月,我科应用游离小腿内侧胫后动脉皮支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3例,术后皮瓣成活,足部功能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2例,女1例,年龄9~23岁。其中足 趾撕拉离断伤1例,辗压伤2例,伤后2~12h入院,断趾均无条件再植。
2 应用解剖
小腿内侧中、下部皮瓣血供来自胫后动脉向内侧发出的肌间隙皮动脉,经比目鱼肌与趾长屈肌之间的肌间隙穿小腿内侧深筋膜浅出。胫后动脉在小腿内侧中、下部发出2~7支皮动脉,其中2~4支的占75%,发出部位以小腿中1/3的上中部最多,各皮动脉穿出深筋膜处的体表投影为胫骨内侧缘中上1/3交点至内踝后缘与跟腱中点的连线,皮动脉外径为1.0mm,皮动脉长度由上向下逐渐变短,上部的长度在2.5~5.0mm,下部长仅0.2~1.1mm,一般在内踝上方4、7、9、11cm 4处有较大皮支,皮动脉常伴行1~2支静脉,静脉外径较动脉为粗。
3 手术方法
胫骨内侧缘中上1/3交点与内踝后缘与跟腱中点连线为皮瓣血管轴心线,视情况以内踝上方4、7、9、11cm任意皮支发出点为中心,按大于受区缺损面积10%~15%画出皮瓣轮廓,首先在皮瓣稍下方切开皮肤,显露胫后血管下端,切开皮瓣的前缘,沿深筋膜深面向后分离,注意保留胫骨骨膜的完整,在关键点处此时可见紧贴深筋膜深面与皮支动脉伴行的暗紫色静脉皮支,并寻此皮支向后仔细分离至比目鱼肌与趾长屈肌之间的内侧肌间隔,直至胫后动脉处,切开皮瓣的后缘,沿深筋膜下向前解剖分离至内侧肌间隔,沿途结扎其他肌支,并在胫后血管深面,将其与深部组织游离。若需做感觉皮瓣,在小腿上部切开皮肤时,注意暴露隐神经并适当向近端游离并切断,完成以上的解剖,此时除血管蒂未断以外,皮瓣已完全游离。根据受区血管情况,尽可能长的切取皮支血管蒂,移至受区,以11-0或10-0血管吻合线将皮动脉与第一跖背动脉或趾固有动脉吻合,伴行皮静脉与皮下小静脉吻合,隐神经与受区皮神经吻合,供区一般可直接缝合。 本组3例术后皮瓣均成活,获随访6个月~2年,外观效果满意。
4 讨论
足部远端小块皮肤缺损,以往常采用大腿皮瓣修复,术后患者生活不便,住院时间长,需经多次手术。本组采用游离小腿内侧胫后动脉皮支皮瓣修复足远端 趾区皮肤缺损,血供恒定有保障,皮瓣质地优良,手术一次成功,不损伤主要动脉,可视为修复足远端皮肤缺损的佳径,但对术者微血管吻合术及皮瓣切取技术要求高,术中切取不可伤及胫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