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皮肤病与性病学》

结节性红斑77例临床回顾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0-11-01  浏览次数:538次

  作者:郑小帆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广西钦州535000)

  【摘要】 目的 探讨结节性红斑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对77例结节性红斑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女∶男为3.8∶1),病因:感染(链球菌感染33.77%,结核杆菌感染31.17%),病因不明16.88%,结缔组织病9.09%,淋巴瘤1.2%,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链球菌及结核杆菌等细菌感染可能是结节性红斑的主要病因,其他病因包括结缔组织病和肿瘤。治疗上应积极驱除病因和对症治疗。

  【关键词】 红斑,结节性;细菌感染

  结节性红斑是由于真皮脉管和脂膜炎症所引起的结节性皮肤病,病因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各种病原菌感染以及药物、结节病、白塞病等。笔者对2004~2008年收治的且资料齐全可供分析的结节性红斑患者77例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结节性红斑患者77例,其中女61例,男16例,女男比例为3.8∶1;年龄13~69岁,其中<20岁10例(12.99%),20岁~35例(45.45%),41岁~29例(37.66%),65岁~3例(3.90%)。病程<1年者42例(54.55%),1年~24例(31.17%),10年~9例(11.69%),20年~2例(2.60%)。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临床皮肤病学》结节性红斑的诊断标准[1],组织病理为间隔性脂膜炎而确诊。

  1.2 方法 对收治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检,实验室检查以及特殊检查(PPD试验、胸部X线检查、皮损病理组织活检等),并依据初诊病因的不同治疗。①对症治疗:一般予复方丹参注射液、复方甘草酸苷、非甾体抗炎药、维生素C、维生素E等;②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加用抗生素(青霉素为主,皮试阳性者予大环内酯或喹诺酮类抗生素);③PPD强阳性者,加用异烟肼和利福平;④结缔组织病、白塞病、或经其他治疗仍反复发作者予加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或)火把花根或雷公藤多甙及外用夫西地酸、肝素钠软膏、物理治疗等综合治疗。

  1.3 统计学处理 综合分析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及治疗结果确诊发病病因,将各明确病因组与不明病因组行χ2检验,使用SPSS 11.0统计软件。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77例患者皮损主要表现为胫前或四肢皮肤的红斑、结节,皮疹有疼痛及压痛,部分伴发热及关节痛。所有患者胫前均有皮疹(100%),单发于胫前者27例(35.06%),胫前与小腿屈侧有皮疹者22例(28.57%),小腿与大腿有皮疹者11例(14.29%),上下肢均有皮疹者17例(22.08%),同时伴口腔和外阴溃疡4例(5.19%)。伴发热17例(22.08%),伴关节痛23例(29.87%),关节痛伴红肿3例(3.90%),有轻微关节痛18例(27.38%),无关节畸形。患者临床症状一般在1~3周得到缓解。

  2.2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增高32例(41.56%),C反应蛋白增高24例(31.17%),抗“O”阳性21例(27.27%),血沉增快45例(58.44%),类风湿因子阳性7例(9.1%),抗核抗体阳性2例(6.00%),抗ds-DNA阳性1例(1.30%)。

  2.3 特殊检查 24例PPD试验阳性,胸部X线检查3例提示活动性肺结核,11例提示陈旧性肺结核。30例行病理组织活检主要表现为脂肪间隔性脂膜炎,部分病例真皮及皮下组织小血管及毛细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及肉芽肿形成,红细胞外渗。

  2.4 统计分析结果 综合分析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及治疗结果,归纳病因为5组:①细菌感染32例(41.56%),其中急性咽炎(链球菌感染)26例(33.77%),病灶不明但白细胞总数增高且抗感染治疗有效6例(7.79%);②结核杆菌感染24例(31.17%),其中肺结核14例(18.18%),淋巴结结核2例(2.6%),8例(10.39%)未找到明显结核灶而PPD试验阳性且抗结核治疗后红斑消失,考虑为结核感染状态;③结缔组织病7例(9.09%),其中白塞病3例(3.90%),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例(2.60%),类风湿关节炎(RA)2例(2.60%);④霍奇金淋巴瘤1例(1.30%);⑤病因不明13例(16.88%)。将各明确病因组分别与病因不明组行χ2检验,其中细菌感染组及结核杆菌感染组与病因不明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χ2=11.33,4.30,P<0.01或P<0.05)。

  3 讨论

  结节性红斑是炎症性脂膜炎的最常见形式,是一种免疫复合物疾病。主要表现为胫前或四肢皮肤的红斑、结节、疼痛及压痛,部分伴发热及关节痛[1]。大多数病例发生在年轻成年女性,女性远多于男性。本组女男比例为3.8∶1,结节性红斑的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以往多认为与细菌(主要是链球菌)、结核、病毒、真菌、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等感染以及药物、自身免疫病、肿瘤等有关,其中与链球菌有关的比例最高[1],有学者认为[2]结核、结缔组织病是本病的主要原因,但本组有33.77%的病例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在诱因中仍占首位。链球菌感染与结节性红斑的关系已经比较明确。患者通常在感染后3周内发生皮肤结节,可伴有抗“O”增高。其急性发病的机制是循环免疫复合物性血管炎、血黏滞度增高、氧自由基等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单个皮损几周不退,则与细胞免疫有关。抗生素治疗可缩短病程。结节性红斑与结核杆菌感染有关,国内报道[3]近年结节性红斑患者中结核杆菌感染率较高。本组诱因中结核杆菌感染占31.17%,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结节性红斑可能与免疫复合物介导和细胞介导的免疫机制有关。结核菌素试验中人体对结核菌素及其代谢产物的细胞免疫属于第Ⅳ型(迟发型)变态反应,试验强阳性提示体内可能有结核菌新近感染或潜伏活动病灶。本组患者经抗结核治疗均取得较好的疗效,也间接证明了结核与结节性红斑的关系。本组统计结果亦表明,结核杆菌感染及链球菌等细菌感染是结节性红斑的主要病因。本组病例中,结缔组织病占9.09%,结缔组织病可能与自身免疫异常导致血管炎性损伤有关。淋巴瘤占1.2%,可能与肿瘤细胞浸润及肿瘤抗原引起的变态反应有关。本组病历中原因不明者占16.88%,考虑多与感染、结缔组织病等多种因素有关。笔者认为本病虽然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但从临床病例分析其病因与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关系最为密切,因此治疗过程中首先应积极寻找病因和原发疾病,对常见的诱因如上呼吸道感染、结核应针对性地选择治疗药物。对症治疗方面因结节性红斑患者存在血液流变学异常,且病变轻重与本身血液流变学密切相关,故多选用活血化瘀药物,丹参作为活血化瘀的中药已被证明有改善其血液流变学异常的作用,同时有抗炎、扩血管、促进组织修复等作用[4]。复方甘草酸苷的主要成分为甘草酸,具有抗变态反应、抗炎症和免疫调节作用。其抗炎作用主要是通过选择性地抑制与花生四烯酸发生反应的代谢酶的活性完成的,这使得前列腺素、白三烯等炎性介质无法产生,并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这为甘草酸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提供了重要依据[5]。非甾体抗炎药能迅速缓解炎症引发的疼痛、发热等症状。通过以上治疗病情大多能迅速获得缓解。而对于结缔组织病、白塞病或反复不愈、病情较重者酌情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雷公藤多甙等药物,还可辅助应用维生素C、维生素E及物理治疗等。

  【参考文献】

  [1] 赵辩.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01:860.

  [2] 彭朝全,朱国兴,余步云,等.102例结节性红斑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分析[J].岭南皮肤性病学杂志,1999,6(4):8-10.

  [3] 吴泳,徐祖森,王育英,等.84例结节性红斑临床分析[J].福建大学医科学报,2005,39(1):75-77.

  [4] 成于伽,胡萍,徐刚.丹参对结节性红斑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0,16(4):242.

  [5] 郝飞.甘草酸国外研究的进展[J].中国医学论坛报,2001,27(1):13.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