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皮肤病与性病学》

咪唑斯汀治疗127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

发表时间:2010-09-17  浏览次数:530次

  作者:王玉,余晶晶,陈玉杰 作者单位:郧阳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皮肤科,湖北 十堰 442000

  【关键词】 皮炎;湿疹;咪唑斯汀

  我科于2005年10月-2007年5月应用咪唑斯汀治疗127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病例选择:191例均为我科门诊确诊为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年龄12~70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咪唑斯汀与派瑞松霜组)127例,男61例,女66例;年龄12~70岁,平均40.2岁;病程1周~8年,平均0.65年。其中接触性皮炎58例,特应性皮炎39例,自身敏感性皮炎30例。对照组(氯雷他定与派瑞松霜组)64例,男31例,女33例;年龄12~69岁,平均39.5岁;病程10 d~8年,平均0.68年。其中接触性皮炎28例,特应性皮炎22例,自身敏感性皮炎1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种分类及病情严重程度上差异均无显著性。

  1.1.2 入选标准:1个月内未使用过长效糖皮质激素,7 d内未使用过其它抗组胺药及糖皮质激素(包括内服及外用),无严重内脏及系统性疾病者。

  1.1.3 排除标准:糜烂、渗液较多的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皮损广泛者;正在接受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咪唑类抗真菌药物治疗者;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对咪唑斯汀、氯雷他定或派瑞松霜过敏者。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治疗组:咪唑斯汀10 mg,口服,1次/日;对照组:氯雷他定10 mg,口服,1次/日。两组均同时外用派瑞松霜,2次/日,1周为1个疗程,每周随访1次,共观察2周。

  1.2.2 疗效评分及判断标准:每次观察时,症状及体征按4级评分标准进行判断疗效[1]。瘙痒程度重,影响睡眠,搔抓严重者为3分;瘙痒较明显,须搔抓为2分;瘙痒轻微,不需搔抓者为1分;无瘙痒为0分。皮损面积:初诊时定为4分,每下降25%为下降1分。丘疹:≥6个/cm2为3分;3~5个/cm2为2分;≤2个/cm2为1分;无丘疹为0分。渗出糜烂或浸润肥厚:重度为3分;轻度为2分;少许糜烂渗液或皮损表面有丘疹为1分;无渗出糜烂或浸润肥厚为0分。积分下降指数=(治疗前总积分值-治疗后总积分值)/治疗前总积分值×100%。治愈:积分下降指数>95%;显效:积分下降指数61%~95%;无效为积分下降指数≤60%。治愈率加显效率为有效率。

  2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于1周、2周时疗效见表1。

  从上表中可看出,两组于1周时有效率分别为92.13%、76.56%,有显著性差异(P<0.05);2周时有效率分别为97.64%、85.94%,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治疗组有2例出现短暂的头昏、乏力,不影响继续用药;对照组有3例出现头昏、嗜睡,其中1人因此而停服药物,其余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咪唑斯汀是新一代苯并咪唑类H1受体拮抗剂,它是强效非镇静性抗组胺药,临床上广泛用于荨麻疹和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咪唑斯汀有双重作用,不仅有高效的抗组胺H1受体作用,而且还有显著的抗炎作用。这是其疗效优于其他H1受体拮抗剂的基础。Pichat等[2]研究发现小鼠足垫注射花生四烯酸后可诱导炎症性水肿,咪唑斯汀可迅速显著地抑制这种炎症反应,但其它组胺H1受体拮抗剂均不能抑制由花生四烯酸诱导的炎症水肿反应。在体外人外周白细胞中咪唑斯汀也可以抑制A23187诱导的白三烯产生[3]。同时,咪唑斯汀还可抑制抗原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游走及减少细胞因子TNF-α等的释放。TNF-α等细胞因子在IV型变态反应中参与招募巨噬细胞及发挥效应作用[4]。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是一组主要发生于皮肤浅层的炎症反应性疾病,它由多种内外因素共同引起,发病机制较复杂,其发生与IV型变态反应有密切关系,组胺、白三烯、肿瘤坏死因子-α等都是皮炎湿疹类皮肤病中重要的炎症介质。咪唑斯汀均可抑制皮炎湿疹类皮肤病中这些重要炎症介质的释放而发挥其治疗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咪唑斯汀在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中疗效确切,止痒效果好,起效快,副作用小,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几乎无嗜睡等副作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型抗组胺药物。

  【参考文献】

  [1]孙建方, 郑志忠, 顾军. 0.05%地萘德乳膏治疗湿疹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6, 39(1): 26-28.

  [2]Pichat P, Angel I, Arbilla S, et al. Anti-inflammatory properties of mizolastine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n arachidonic acid-inducedcutaneous reaction in the rat[J]. Arzneimittelforschung, 1998, 48(2): 173-178.

  [3]CarayoL N, Crampette L, Mainprice B, et al. Inhibition of mediator and cytokine release from dispersed nasal polyp cells by mizolastine[J]. Allergy, 2002, 57(11): 1 067-1 070.

  [4]周光炎. 免疫学原理[M]. 上海: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3: 221.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