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巴斯汀治疗荨麻疹疗效及对血清IgE和组胺点刺试验影响观察
发表时间:2010-08-30 浏览次数:509次
作者:王忠永 邱会芬 安荣贞 张俊花 李海英 作者单位: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 滨州市 256603
【关键词】 荨麻疹;依巴斯汀;IgE;点刺试验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病因复杂。目前临床多使用抗组胺类、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等药物治疗,但均存在着疗效较差、停药后病情易复发等缺点。为评价依巴斯汀治疗荨麻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我们自2006年1月以来应用依巴斯汀治疗156例急、慢性荨麻疹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同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gE的变化及其抗组胺点刺试验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 所有入选患者在治疗前1月内未应用过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半月内未应用过抗组胺药物;无严重心、肺、肝、肾、胃等器官及系统性疾病;排除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对本类药物过敏者。胆碱能性荨麻疹及皮肤划痕征患者不入选本试验。
1.2 临床资料 156例荨麻疹患者均为2006年1—12月在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者,均符合观察的入选标准。156例患者中急性荨麻疹65例,男29例,女36例;年龄15~53岁,平均27.9岁;病程2~28 d,平均12.7 d。慢性荨麻疹91例,男42例,女49例;年龄16~59岁;病程2个月~20年,平均39.6个月,1年以内32例,1~5年43例,5~10年10例,10年以上6例。接受组胺点刺试验的10名健康志愿者均为在我科实习医师,男7名,女3名,平均23岁。
1.3 治疗方法 156例急、慢性荨麻疹患者均口服依巴斯汀(商品名:开思亭,西班牙艾美罗医用药物有限公司生产)10 mg,1次/日,急性荨麻疹患者在首次服药后留观2 h,连续服药7 d。慢性荨麻疹患者连续用药4周,在治疗过程中若患者连续1周无风团及瘙痒出现者,依巴斯汀减至原来剂量的一半,即5 mg/d,若减量后病情反复,则再恢复到原来剂量至疗程结束。分别于2周、4周观察并判定疗效。治疗期间避免接触可能致敏的食物及吸入物。
1.4 观察及评分方法 对急性荨麻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 h、第7天,慢性荨麻疹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7、14、21及28 d时随访,根据患者的瘙痒程度、风团数量及大小、体征情况,按0~4级评分方法纪录,见表1,各项评分相加为总积分。同时通过对患者的询问和体检发现并记录不良反应,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例数/总病例数)×100%。
表1 临床症状体征4级评分标准症状体征01分2分3分瘙痒无轻度瘙痒中度瘙痒但能忍受重度瘙痒不能忍受风团大小无直径≤0.5 cm0.5 cm<直径<2.0 cm直径≥2.0 cm风团数目无1~5个6~12个>12个皮肤划痕征无稍高起,缓起条索状隆起,较快起条索状隆起,迅速1.5 疗效判定标准 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计算。以SSRI判断疗效。首次服药以后症状积分下降指数>50%的时间视为起效时间。痊愈为SSRI≥95%;显效为95%>SSRI≥70%,进步为70%>SSRI≥30%;无效为SSRI<30%,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
1.6 检测方法 急性荨麻疹于治疗前及治疗第7天、慢性荨麻疹于治疗第28天分别检测患者血清总IgE,采用ELISA试剂盒(天津新传公司)检测。在包被有抗人IgE抗体的微孔中加入标本及缓冲液后保温;洗掉未结合的血清组分,加入酶结合物二次保温,最后将结合上的酶结合物通过与氧化物和四甲基联苯胺反应显色,显色的光密度与最初结合在微孔中的IgE成比例。正常值<150 IU/ml。
1.7 组胺点刺试验 用75%乙醇消毒前臂屈侧皮肤,待皮肤干躁后,将10 g/L的盐酸组胺溶液滴在点刺部位,用特制的点刺针将滴液垂直刺入皮肤,20 min后口服依巴斯汀。在组胺溶液点刺的同时,于其上方5 cm处用生理盐水点刺作阴性对照。于点刺15 min、服药后1 h和2 h测量风团和红晕的最大直径(D)及垂直直径(d),求出平均直径[(D+d)/2],按下列公式:A=3.14×[(D+d)/4]2分别计算其面积×100%。
1.8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急性荨麻疹疗效 65例急性荨麻疹患者中有51例(78.46%)在首次服药后1 h起效,其余患者在首次服药后2 h起效。65例急性荨麻疹患者治疗后1 h和2 h的总积分由治疗前的(6.721±1.655)分下降到(3.206±1.769)分(P<0.05)和(0.929±0.874)分(P<0.05)。疗程结束时痊愈38例,显效21例,进步5例,无效1例,有效率达90.77%。对痊愈的38例患者于停药7 d随访一次(电话随访或患者复诊),结果有2例复发(5.26%)。
2.2 慢性荨麻疹疗效 9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后1、2、3、4周的总积分分别由治疗前的(6.437±1.740)分下降到(3.601±1.537)分、(2.119±1.679)分、(1.563±1.831)分、(0.832+1.265)分(P<0.05)。治疗后疗效见表2。开始有效时间最短2 d,最长5 d;同时对痊愈的72例患者于治疗结束后1个月及2个月各随访一次,1个月时复发率为9.72%(7/72),2个月时复发率12.50%(9/72)。
2.3 血清总IgE治疗前后比较 急性荨麻疹治疗前为(569.32±143.19)IU/ml,治疗后为(135.42±67.68)IU/ml,慢性荨麻疹治疗前为(537.97±106.35)IU/ml,治疗后为(97.90±24.63)IU/ml,急慢性荨麻疹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
2.4 依巴斯汀对组胺诱导风团和红晕的抑制作用 见表3。实验表明服用依巴斯汀1 h和2 h后,对组胺诱导风团的抑制率分别为49.28%和87.36%,对红晕的抑制率分别为53.49%和89.27%。
2.5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于治疗后作血、尿常规、肝功能及心电图检查,均无异常。5例出现轻微的嗜睡,1例口干。上述症状均较轻,未影响继续用药。
表2 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的疗效评估(n)时间例数痊愈显效进步无效总有效率(%)1周91363317575.822周91532511285.713周9166177191.214周9172145094.51表3 依巴斯汀对组胺诱导风团及红晕的抑制作用(x±s)时间例数风团面积(mm2)红晕面积(mm2)风团抑制率(%)红晕抑制率(%)服药前1037.971±16.350857.905±1024.636服药1 h1021.236±9.021430.712±375.82949.2887.36服药2 h105.848±4.176103.452±133.05653.4989.27
3 讨论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约有20%左右的人一生中至少发生过一次,但绝大多数患者找不到确切的病因,特别是慢性荨麻疹 [1],从而导致部分患者病程较长且难以彻底治愈,给患者及家人带来较大的烦恼和痛苦。
依巴斯汀(开思亭) 是一种有效的、具有高选择性的新一代H1受体拮抗剂,其活性代谢物为卡瑞斯汀。国外有报道,依巴斯汀抑制组胺诱导的红斑及风团的作用,较西替利嗪及氯雷他定强[2]。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依巴斯汀对组胺诱导红斑及风团的抑制作用明显而且快速,从急性荨麻疹患者服药情况看,服药后瘙痒减轻时间最快为15 min,一般为1~2 h,治疗结束时有效率达90.77%。依巴斯汀每日5~20 mg均能有效控制慢性荨麻疹的症状,其疗效与剂量有一定的相关性[3,4]。本试验应用依巴斯汀10 mg治疗91例慢性荨麻疹,开始有效时间最短1 d,最长5 d,疗效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提高,治疗7 d时有效率为75.82%;治疗28 d时有效率达94.51%,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且停药后复发率低,2个月时仅为12.50%。该药不良反应少,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功能及心电图检查,均无异常,其困倦发生率很低,仅为3.21%,与文献报道的基本一致[5]。
IgE是一种亲细胞性反应素型抗体,在正常人血清中含量甚微,但在I型变态反应中含量明显增高,我们的检测结果显示,荨麻疹患者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与有关报道一致[6],说明多数荨麻疹与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有关。本研究表明急、慢性荨麻疹患者经依巴斯汀治疗后血清IgE水平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表明依巴斯汀有明显降低血清IgE水平的作用,随着血清IgE水平的降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以明显改善。
通过对156例患者的观察,我们发现服用依巴斯汀治疗急、慢性荨麻疹具有近、远期疗效好,作用时间及缓解期长,复发率低,无明显不良反应等优点,是治疗荨麻疹较理想的药物,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学军. 皮肤性病学[M].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8.
[2] Gispert J,Antonijoan R,Barbanoj M,et al.Efficacy of ebastine,cetirizine,and loratadine in histamine cutaneous challenges[J].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 ,2002,89(3):259364.
[3] Hurst M,Spencer M.Ebastine: An update of its use in allergic disorders[J].Drugs,2000,59(4):9811006.
[4] Kaplan AP.Clinical practice,chronic urticaria and angioedema [J].N Engl J Med,2002,346(3):175179.
[5] Hindmarch I,Shamsi Z. Antihistamine:models to assess sedative properties,assessment of sedation,safety and other sideeffects[J].Clin Exp Allergy,1999,29(3) :133142.
[6] 吴慧珍,邵笑红,林孝华.130例慢性荨麻疹皮试及血清总IgE含量检测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3,19(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