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皮肤病与性病学》

更昔洛韦治疗172例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09-06-30  浏览次数:741次

作者:张冀炜,单晓玲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分院,银川 750001

【摘要】  为观察更昔洛韦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分析2004年3月~2006年3月我院分部儿科172例疱疹性咽峡炎住院患儿资料。治疗组87例,更昔洛韦5 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200 mL中缓慢静滴,1日1次;对照组85例,利巴韦林10 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200 mL中缓慢静滴,1日1次。两组均给予对症及支持治疗,疗程3~5d。结果,治疗组平均退热时间、平均疱疹消失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68±0.67)d、(2.98±0.86)d和(4.88±1.07)d,均较对照组(2.88±0.82)d、(4.24±1.17)d及(6.54±1.27)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表明更昔洛韦治疗疱疹性咽峡炎见效快、疗效佳,能够缩短病程,小剂量、短期应用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

【关键词】  更昔洛韦;疱疹性咽峡炎;利巴韦林;小儿

  疱疹性咽峡炎是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两种特殊临床类型之一,传染性很强,流行快。常突起高热,病情重,病程长,无特效治疗。我科应用更昔洛韦(genciclovir, GCV)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72例患儿均为我院儿科2004年3月~2006年3月收治的住院患儿。诊断标准依据 “实用儿科学”[1]。全部病例均有发热 (T38~40℃)、食欲减退、年长儿诉咽痛。主要体征有咽部充血,咽弓、悬雍垂及软腭部疱疹。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年龄、 性别、临床表现及就诊前病程等均相仿,χ2值分别为0.086、0.258、0.5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略)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更昔洛韦(湖北科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80189,规格:50 mg/(kg·d))5 mg/(kg·d)加入5% 葡萄糖注射液100~200 mL,1日1次,缓慢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 (宁夏启元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9090,规格:100 mg/mL) 10 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200 mL,1日1次,缓慢静脉滴注。两组均给予对症及支持治疗,疗程3~5 d。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分析采用u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平均退热时间、平均疱疹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u值分别为10.53、 8.13、9.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表2   两组患儿平均退热时间、平均疱疹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略)

  2.2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现任何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疱疹性咽峡炎病原体主要是柯萨奇A组病毒,为RNA小病毒,夏秋季发病率最高,主要侵犯1~7岁小儿,治疗主要以抗病毒为主[1]。利巴韦林(Ribavirin)属于广谱抗病毒药,为鸟苷、次黄嘌呤核苷类似物,进入细胞内经酶的作用磷酸化形成单磷酸利巴韦林,与肌苷单磷酸竞争,抑制肌苷单磷酸脱氢酶,阻断鸟苷单磷酸合成,从而抑制多种DNA、RNA病毒复制[2],被广泛应用于临床。GCV为一种新的广谱抗DNA病毒药,进入细胞后在鸟苷激酶(TK)等酶作用下形成三磷酸GCV,抑制DNA合成,对巨细胞病毒有显著抑制作用[2]。有资料报道,更昔洛韦对轮状病毒、柯萨奇病毒B等核糖核酸病毒亦有作用,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3]。本组资料观察发现,更昔洛韦治疗组平均退热时间、平均疱疹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利巴韦林组(P<0.01)。有资料显示,更昔洛韦有骨髓抑制作用,对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也有副作用[4]。但我们在应用更昔洛韦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期间,无1例发生明显不良反应,考虑与剂量小、疗程短有关。因此我们认为,应用更昔洛韦治疗疱疹性咽峡炎虽然价格偏高,但由于见效快、疗效佳,能够缩短病程,小剂量、短期应用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患儿家长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褚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07.

  [2]宫道华,吴升华.小儿感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24-225.

  [3]江岚,王卫华.更昔洛韦抗柯萨奇病毒B3作用初步观察[J].四川医学,2002,23(6):627-628.

  [4]林靖雯,陈谦明,周红梅.抗疱疹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41(1):60-61.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