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26例误诊分析
发表时间:2009-06-30 浏览次数:688次
作者:高启发作者单位:江苏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蓬朗医院 江苏昆山 215300《九江医学》2007年3月22卷1期 病例报告【关键词】 痘疮苔藓样糠疹 误诊 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皮疹表现为丘疹、红斑、瘀点、水疱、脓疱、坏死等多形性损害,如不详细询问病史,认真进行皮损特点的检查、分析,则易于误诊。现就近年来收治的26例误诊病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6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23例,女3例;年龄19~41岁,平均32.5±1.5岁;误诊时间2w~2.5y,平均4±0.6m。 1.2 误诊情况 误诊为湿疹8例、丘疹坏死性结核疹7例、过敏性紫癜5例、糠秕疱子毛囊炎3例、其它3例。 2 讨论 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又称痘疮样型副银屑病,是由Muchua和Habermann于1916年提出的一种良性皮肤病变,以多形性皮疹广泛分布为其临床特征。病因不清,现多认为是对某种感染原因的超敏反应。也有人认为本型是点滴型副银屑病的一种急性型。亦有人报告此两型可相互转化。近来还有人将此型归属于血管炎的一类疾病[1]。本病具有以下主要特征:①发病年龄:多见于青壮年,婴儿及老年人罕见;②好发部位:主要位于躯干、腹部和上臂,尤其是屈侧、掌跖和面部极少受累;③皮损特点:呈多形性、有红斑、丘疹、水疱、脓疱、坏死、结痂等,皮疹泛发,治愈后留有痘疮样瘢痕;④症状:瘙痒;⑤病程:急性发病、慢性病程,预后良好;⑥组织病理:表皮角化不全,表皮细胞破坏可致坏死形成,真皮浅层毛细血管周围炎;⑦治疗:本病治疗有多种方法,全身应用四环素、氨苯砜、昆明山海棠、雷公藤及补骨脂素,长波紫外线(PUVA)等有效。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不足,缺乏临床经验,不认真仔细检查是本组误诊的主要原因。【参考文献】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第2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