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儿童低位性肠造瘘手术前后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5-04-15 浏览次数:1208次
肠管内容物经肠壁的操作或病变进入腹腔、腹内或其他脏器与体表相通,并有持续存在倾向者。其前者为内瘘,后者为外瘘。这与所患疾病,机体的抵抗力有着密切联系,肠瘘的位置越高,造成机体的紊乱越大,处理的难度亦较大。
1临床资料
我院2000年~2011年对10例低位性肠造瘘进行治疗及护理,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 3个月~7岁。
2护理
2.1 术前护理:①建立静脉通道;②禁食及胃肠减压;③体位护理;④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2 术后护理 2.2.1 术后回房:应给全身麻醉术后护理,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醒后6 h给半卧位,用约束带将涉猎的双上肢妥善固定,避免在麻醉苏醒期及术后将各种管道,如吸氧管、胃肠减压管、导尿管、静脉穿刺针等拔出,影响治疗。
2.2.2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术后每15~30 min测量心率、血压、呼吸1次。逐渐平稳后每小时测心率、血压、呼吸1次,并详细记录;病情平稳后每2~4 h测心率、血压、呼吸1次并记录。
2.2.3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面罩喷氧、氧流量可达3~5 L,亦可根据缺氧程度及病情而定,参照血气分析,逐渐降低氧流量,直到缺氧症状改善。进行超雾、吸痰,防止坠积性肺炎发生。
2.2.4 保证静脉输液通畅:术后除给患儿应用止血剂、抗生素,还应尽早给静脉滴注高营养药物,以供给足够热量,氨基酸、脂肪乳剂、血浆、白蛋白及全血、维生素,所以要保证静脉通道通畅,以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2.2.5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腹胀、排气、排便、胃肠减压,腹部切口敷料渗出液颜色及量。
2.2.6 严格记录出入水量:如胃肠减压、尿量、输入液体量、腹部切口渗出量,并记录颜色。
2.2.7 各种管道的护理:在护理各种管道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避免交叉感染,要保持管道通畅,避免受压,扭曲,并要妥善固定。
2.2.8 疼痛的护理:由于手术的创伤,患儿自身的恐惧及引流管的刺激,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小儿一般不用镇痛剂。
2.2.9 皮肤护理:因有的患儿体质弱,机体抵抗力下降,病程长,容易出现皮肤发红、溃疡,所以要加强皮肤护理,在皮肤受压处涂以滑石粉加以按摩、翻身等。
2.2.10 加强心理护理:首先要主动热情对待患儿,将其安置在安静舒适的病房里,绝对卧床休息限制一切床上不必要的活动,要安慰鼓励患儿消除紧张情绪,取得患儿合作,争取早日康复。
2.2.11 营养的护理:待患儿肠蠕动恢复后,可拔除胃肠减压管,给予流质饮食30 ml/次,1次/3 h ,以后逐渐增加至90~120 ml/次。
2.2.12 肠造瘘口的护理:①瘘口打开后要严密观察肠管的血运,如为鲜红色表示血运良好。如肠管颜色为暗红,应立即查找原因;②观察肠瘘液的颜色和量,并详细记录;③加强造瘘口周围皮肤的护理。肠液呈碱性,护理上稍有不慎即可使周围皮肤发红、溃烂,可给予烤灯治疗。先将肠管用无菌油纱包裹,再在发红、溃烂的皮肤处烤灯,20 min/次,要密切注意,以防患儿烫伤;④保持瘘口通畅,护理肠管时,可先在瘘口周围皮肤上涂抹氧化锌软膏,在肠管上包上层无功油纱,然后用熏蒸后的薄膜塑料袋,一面按肠管大小剪成U型,将塑料袋妥善固定在肠管上,几分钟后应观察肠管颜色和肠瘘液的量;⑤在更换油纱及塑料袋时,要注意在塑料袋固定好以后,再将干棉球取出,切记勿将干棉球旋转肠管内,以防遗忘造成严重的后果[1-2]。
3小结
肠瘘可引起儿童感染,造成体液丢失。对患儿行低位性肠造瘘手术,手术前后的护理工作对患儿是十分重要的。
4参考文献
[1]周敏娜,王莉.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结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应用及护理[J].吉林医学,2012,33(32):7130.
[2]王泽红,徐飞,刘芸.综合式健康教育对直肠癌术后造口患者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2,33(32):7114.
[收稿日期:2013-09-22编校:陈伟/郑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