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室护理工作的质量监控方法分析
发表时间:2014-08-14 浏览次数:827次
供应室的护理工作质量好坏会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极大影响,不利于医院的稳健发展。提高护理质量尤其是供应室的护理工作质量,加强质量控制,满足患者的需求,促进护理的质量持续改进,是供应室的重大责任。在医院供应室的各项护理工作中,应当建立起完善的护理质量监控制度,完善工作流程体系,控制护理质量,为各部门提供相关信息,加强供应室消毒灭菌的科学管理,保证医疗安全,以适应现代医院文明的建设需要,医院应当从自我管理,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等多个侧面进行供应室的护理质量监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的供应室主要职责是为各科室提供无菌器械、敷料及其他医疗用品。医院消毒供应室的所有工作人员均通过了专科培训,并持有相关培训合格证,持证上岗。但仍存在人员配备不足,工作积极性不高、效率低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表格填写、物品取用记录不规范,器械灭菌消毒清洗没有一定标准,工作流程不规范等,供应室本身也有消毒设置不完善和监管机制不力的客观问题。
1.2 方法:做好医院供应室的护理管理和质量监控可以从外部控制、内部管理、自我监督等方面入手进行综合处置。 1.2.1 外部控制:合理布局建筑设施。医院消毒供应室应当严格按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建设,明确各个分区,流程合理,人物分流,工作人员生活区与工作区分开,将污染物品和清洁物品的通道分开,物品不可以交叉逆行,而且需要有专用的密闭车来运送。合理布局供应室的设施,可以节省人力、财力、物力,避免出现交叉感染,是保障基础供应、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条件[1]。配备充足专业人员。护士长应经过省级专科的知识培训,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均应接受市级以上专科知识培训,供应室的消毒员则应持压力容器操作的上岗证才能上岗,每年应当派各区组长、护士外出学习培训新的知识和技术。完善消毒设施配置。医院的消毒供应室应当配备相关消毒设施,确保仪器清洁、安全。一般来说,供应室应当配备全自动清洗的消毒机、超声清洗机、空气净化消毒器、干燥柜等大型的设备,有基本的清洗装置、压缩空气的供应装置等。 1.2.2 内部管理:完善各项制度。在供应室建立起健全的护理工作管理制度、工作流程、质量标准、应急预案等,规范各项操作、完善各区域的工作制度,根据实际需要做动态调整及修订,进行全员培训,使每位工作人员均能熟练掌握科室的制度、工作流程、质量标准,并帮助各区工作人员学会技术的实操方法,以达到全程的目标质量控制管理,利于实现工作程序规范化[2]。建立健全质量控制组织。建立起质量控制管理小组,全面进行护理质量的持续监督,充分发挥管理人员在护理管理工作中所起的作用,对消毒灭菌的质量严格进行监测。工作流程的建立。供应室的工作类型基本包括污染物的回收,分类,清洗,包装,灭菌,无菌物品的下送。医院供应室应当引起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结合自身的情况制定合理的工作流程,对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确保工作流程规范化,避免交叉感染、污染等现象的发生[3]。制定质量控制的计划。每月定期召开质量讲评的分析会议,采取检查,反馈,改进以及再检查的方法对各个环节的质量进行分析,将“质量第一的观念切实落到实处[4]。通过建立质量标准的体系,不断的补充与制定新流程标准,并不断加以改进,确保实现每项工作标准化。提高质量控制的意识。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应当熟练掌握其工作岗位的标准、质量标准以及工作流程,其次应当对质量控制的意义认识清楚,自觉接受监督及检查。科室的护士长则应当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其自觉遵守制度和标准,对全体人员进行质量标准培训,按照既定目标努力,对自身的行为进行控制和约束[5]。 1.2.3 自我管理:细化岗位职责。质量控制小组的成员应当定期进行检查,做好记录,护士长应当不定期进行抽查,检查小组成员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分析质量缺陷,并及时进行整改,有效控制各个环节中质量缺陷的发生率。控制器械清洗质量。工作人员对清洗环节应当重视起来,对器械上存在的污渍进行彻底清洗,以确保灭菌成功。组长应当抽查当天物品回收,分类,清洗以及消毒等各环节工作质量,一旦出现残留的血块、蛋白质黏液等有机物,则有可能形成芽胞或细菌的保护膜,进而影响到灭菌效果[6]。
1.3 观察指标:对照实施质量监控前后的清洗人员数目、平均器械清洗时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7.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规范工作流程,强化质量监控,使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大大提高,与未改进上述工作以前相比,每天进行清洗工作的人员较比之前减少了一个人,而且清洗时间同过去相比也减少了30 min,工作效率显著提高,而且工作质量也明显提高。工作中的返工现象(错写、误写、消毒与有效日期弄混)的现象显著减少,而且供应室工作中的事故发生率明显降低。与此同时,统一打印的标签可以使供应室消毒包规范美观、整齐,而且包内的器皿清洁,光亮如新。护理监控前后,我院的护理缺陷发生率由13%下降至4%,而且没有发生过严重的护理差错,医院护理服务受到了患者的广泛好评。患者满意度由2009年的86%提升至96%,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监控前后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通过供应室的护理工作的质量控制、质量控制小组成员的自查与互查,护士长的抽查以及护理部的定期检查等质量监控方法,可以达到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与跟踪,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监控应当从完善基础化设施、建立健全的自我监管机制、加强各环节质量控制、规范化工作流程、加强人员培训等方面抓起,落到实处,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4 参考文献
[1] 何学文,周繁华.供应室护理工作的质量监控方法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3):143.
[2] 王海珍.提高新形式下供应室护士素质的要求[J].医院感染管理规范,2011,22(3):612.
[3] 王志明,林廉香.基层医院再生医疗器械供应室集中处理质量监控探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2):231.
[4] 刘仁琼.“五常法”在供应室工作中的应用[J].消毒技术规范,2011,33(3):504.
[5] 姜远平.浅谈手术室器械在供应室管理体会[J].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11,23(2):400.
[6] 魏艳荣,赵菊荣.加大供应室质量管理力度确保临床医疗护理安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7):1370.
[收稿日期:2014-05-20 编校:郑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