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阳性孕产妇护理工作的风险及职业防护
发表时间:2014-07-28 浏览次数:712次
有文献报道,我国HIV病毒感染中男性占39.4%,女性占 28.7%,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该病主要经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及母婴传播。产科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常需要接触孕产妇的血液、羊水、分泌物等,因此成为HIV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为进一步评估我院医护人员HIV职业暴露风险,特作了以下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3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诊断为HIV阳性的22例孕产妇,其中有6例是急诊分娩,平均年龄(24.3±1.5)岁;回顾性总结25名医护人员HIV的职业暴露情况。根据《医护人员艾滋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的标准,统一设置调查表,包括医护人员的专业、锐器种类、受感染情况、危险分级、暴露后处理方法、跟踪结果等情况进行填写。
1.2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5位医护人员中,有4位被血液、羊水污染和缝针刺伤,其中住院医师、护士各1位,助产士2位,职业暴露率为16%。详见表1。
3 讨论
3.1 HIV阳性孕产妇护理工作的风险:医院妇产科是职业危害较高的科室之一,工作中常遇到急诊如急产、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DIC、羊水栓塞等,需要及时抢救,在抢救过程中难免会发生羊水、血液污染,针刺伤等情况;在孕产妇待产过程中的备皮、抽血、缝合伤口、人工破膜等操作,以及术后清洗器械过程中可能被污染的器械损伤,这些均是医护人员HIV职业风险的暴露因素[2]。我院医护人员在处理HIV阳性孕产妇时职业暴露风险主要是:在急诊中被血液及羊水污染和被污染的缝针刺伤。
3.2 职业暴露风险原因 3.2.1 缺乏HIV职业暴露的防护知识:有研究显示,临床护士对可能遇到的危险问题及如何预防的正确率约为50%[3]。临床护士在实际操作过程自我保护意识较弱,存在侥幸心理,不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如将锐利器械直接传递、在助产过程中不带防护面具、不穿隔离衣、不戴双层乳胶手套等。 3.2.2 管理制度需完善:医院虽然制订了HIV职业暴露安全防范规章制度和上报制度,但缺乏监督和整改措施。另外防护费用短缺、设施简陋、设备缺乏也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重要原因之一。 3.2.3 高度暴露的环境:HIV的传染源包括了HIV感染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羊水、含艾滋病毒的各种样本等,使产科医护人员处于高度暴露的环境中,HIV职业暴露风险上升。
3.3 职业防护对策 3.3.1 加强医护人员业务知识培训:加强产科医护人员的安全教育,要求在上岗前进行医院感染、安全工作技术、职业防护方法培训,增强防艾意识。并经过严格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对于已经考核通过的医护人员,仍然需要定时学习医院感染知识[4]。 3.3.2 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针对HIV传染源及传播途径,产科医护人员在不影响患者治疗的情况下,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护。如严格洗手、带防护眼镜、双层乳胶手套、穿胶鞋及防护围裙,以防止被HIV阳性孕产妇的血液及羊水污染;在手术过程中,锐利器械放置于托盘中传递。清洗污染的器械时需检查清楚是否还有缝针在托盘里,以免在清洗过程中扎伤手指。 3.3.3 加强医疗废物的处理:对HIV阳性孕产妇用过的医疗器械和物品,需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条例,与其他未污染的分开放置,分类消毒,医疗废物加危险标识,由卫生部门统一焚烧处理。 3.3.4 及时规范处理伤口: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切忌惊慌失措,如有伤口,应立即挤出血液,然后用消毒液75%乙醇或0.5%碘伏涂抹并包扎;暴露的黏膜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及时报告疾控部门,由专科医生对感染危险性进行评估,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药物阻断及应用药物种类。如需用药,应在1~2 h内服用,最迟不要超过24 h。
4 参考文献
[1] 马力凤.助产士艾滋病职业暴露与预防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5):55.
[2] 陈秀艳.产科医务人员发生HIV职业暴露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 [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8):157.
[3] 邱敏芬,彭根英.产科医护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目标性监测 [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9):1811.
[4] 李 春.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与护理管理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4):335.
[收稿日期:2014-04-15 编校:郑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