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模式对ICU护理质量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4-06-23 浏览次数:746次
为了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减少护理差错及护理风险事件,2012年10月~2013年9月对ICU病区尝试实施风险管理模式,从而探讨其对护理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ICU病区人力资源配置有护理人员13 人,男1人,女12人;年龄21~50岁,平均(26.16±4.16)岁;学历:大专4人,本科9人;职称:护士3人,护师6人,主管护师 3人,副主任护师1人。
1.2 方法:①成立风险管理小组: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主管护师为组员的风险管理小组,各主管护师负责护理文书、仪器维护和隔离消毒等工作,并制定相应管理制定、职责,定期检查工作、召开风险管理小组会议,分析不良事件的原因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②实施3级质控管理:实施管床护士—护理小组长—风险管理组长的3级管理制度,小组长和组长检查重点患者、重点环节,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③识别护理危险因素:对护理人员进行风险意识教育,提高护理人员风险识别与评估的能力,查找护理中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和高危因素,制订相应防范措施。④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激励机制:不良事件需及时上报管理小组,分析原因,查找潜在的风险,制定切实可行防范措施;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奖励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优秀护理人员,培养护—护间的团结合作,对彼此工作中的缺陷和漏洞给予提醒,减少护理差错。⑤强化理论与技能培训:实施“一对一” 导师带教指导制,高年资护士对低年资护士的工作给予监督、指导,并定期进行理论和操作技能考核,组长不定期抽查学习情况,挑选工作表现突出的人外出进修学习。⑥加强护理文书管理:护理文书是医患纠纷时最有力的证据,对每项治疗、护理都必须详细记录,而且记录书写必须规范、字迹清楚,内容全面。
1.3 观察指标:①从服务态度、责任心、沟通能力、护理记录书写、理论知识考核、操作技能考核及应急能力等7个方面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每项100分。②向患者及家属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8.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风险管理后ICU护士的服务态度、责任心、沟通能力、护理记录书写、理论知识考核、操作技能考核及应急能力等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详见表1。给患者和家属发放问卷各120份,全部回收,患者和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96.67%(116/120)和94.17%(113/120),明显高于实施风险护理前的79.84%和81.26%(P<0.05)。
3 讨论
风险管理是一门研究风险的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新兴科学,是指在风险识别、衡量、分析的基础上有效处置风险,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手段[1]。风险管理最早由欧美管理者将其应用于医院管理,其在医疗中活动中最大程度地降低人为、系统因素及组织上的风险,以提高医疗质量。ICU患者病情多较危重、复杂,原发疾病常导致多个系统、器官受到损伤,治疗和护理中存在多种侵入性操作,明显增加了护理的风险。因此,对ICU护理人员的急救知识、应急反应能力及对各种监护与抢救设备的熟练程度要求较高。实施风险管理旨在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工作积极性,从而促进护理质量不断提高。本项研究显示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人员在服务态度、责任心、沟通能力、护理记录书写、理论知识考核、操作技能考核及应急能力7个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而且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与相关文献报道结论一致[2-3]。由此,进一步证实在ICU护理人员实施风险管理,可有效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提升理论与实践能力,按有关规范和制度完成护理操作,进而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
4 参考文献
[ 1 ] 缪薇菁. 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 J ] . 中华护理学杂志,2007,42(9):830.
[2] 武淑敏.护理风险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1):70.
[3] 陈 平,钟 永,袁 逊,等.澳大利亚/新西兰风险管理标准在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2,19(10):37. [收稿日期:2013-11-31 编校:苏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