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护理探讨
发表时间:2014-06-09 浏览次数:643次
腰椎间盘突出症系骨科常见多发病,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刺激和压迫马尾神经或神经根所引起的综合征[1]。该病多见于中年人,症状多,病程长,在经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效果的情况下,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近三年来我院对有手术指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例施行了手术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院骨科于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2例,对有明确手术指征及手术意愿的86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男65例,21例;年龄最小者23岁,最大者64岁,平均43.01±12.29岁;86例患者术前均经CT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部位:L3-4间隙11例,L4-5间隙41例,L5-S1间隙34例,合并两个及两个以上间隙突出者73例;所有病例均表现为明显的腰痛及坐骨神经放射痛、腰椎活动受限、腰椎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经长期的非手术治疗效果不明显。1.2 方法本组有69例患者行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及髓核摘除术,另17例行椎间孔扩大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术前以心理护理和技术指导为重点,术后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和功能锻炼等护理。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交谈,掌握其思想动态,进行心理疏导,并利用以往成功的病例现身说教消除患者的顾虑,增加安全感,使患者心情放松,情绪稳定,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手术[2]。同时,还要向患者家属交待手术的必要性、危险性、预后,以及术后恢复过程的注意事项,以取得家属的配合。2.1.2 术前观察观察患者腰腿痛的性质、程度、下肢的感觉、运动和反射的变化,有无尿潴留、尿失禁、大便失禁等异常,协助患者做好必要的术前辅助检查,了解其检查结果。本组术前尿潴留3例,大小便失禁1例,分别行留置管导尿。2.1.3 术前指导由于腰椎手术时不能随意活动,所以术前需进行体位训练。教会患者功能锻炼的技巧,如轴型滚动式翻身方法,直腿抬高动作和腰背肌的锻炼,练习床上使用便器。指导中老年患者进行肺功能训练,教会患者深呼吸,避免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恢复。2.2 术后护理2.2.1 体位术后24小时,仰卧于硬板床上,以压迫伤口,帮助止血,保持脊柱平直;术后24小时后,仰卧时,枕不宜过高;侧卧时,头可略抬高,使颈部与躯干保持一直线,不向任何方向偏离[3]。平卧6小时后开始翻身与按摩,每2~3小时呈轴线翻身1次,保持腰椎稳定,预防压疮。2.2.2 病情观察定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切口局部有无渗血、渗液、脑脊液漏。本组86例术后引流管均通畅,引流物的颜色、性质、量等均无异常,术后24~72小时拔除引流管。注意观察下肢感觉、运动情况,观察腱反射有无异常,有无头痛、鞍区麻痹及大小便失禁,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措施。2.2.3 预防并发症术后常见并发症有椎间隙感染、肺炎、褥疮、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肌肉萎缩等。术后从体温、腰部情况等观察有无椎间隙感染,按医嘱采集血标本送检,查血常规,必要时协助患者行CT检查。本组病例无一例发生椎间隙感染。术后24小时后,帮助患者进行轴型滚动式翻身、叩背,每2小时一次,做好皮肤护理。适当活动四肢、练习足背屈,逐渐练习直腿抬高。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为下床活动创造条件[4]。2.2.4 大小便护理术后初期指导患者床上大小便。便秘者调整饮食结构,多吃含粗纤维食物,必要时服缓泻剂,保持大便通畅,防止腹压增高。对术后出现尿潴留者,先行下腹部按摩或热敷,让患者听流水声等,部分患者能自行排尿。对不能缓解者,行导尿术。本组有12例留置导尿,行膀胱冲洗,消毒尿道口,避免了泌尿系统感染。2.2.5 功能锻炼术后功能锻炼开始的时间、方法和强度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手术3日后开始练习直腿抬高。手术1周拆线后开始帮助患者锻炼腰背肌,尤其强调腰伸肌的锻炼。开始可采用仰卧抬臀举腹法进行,即仰卧位,双肩与骶尾部紧贴床面,腰部向上抬起。如患者情况允许,则进一步采用俯卧位“飞燕式”后伸脊柱,进行背伸肌锻炼,方法是俯卧位,颈部后伸,稍用力抬起胸部,离开床面,两上肢向背后伸,两膝伸直,抬起双腿,使腹部为支撑点,身体两头翘起形似飞燕点水状,锻炼的次数和幅度依个人具体情况而定,以不感到疲劳为宜。术后1至3周视病情系腰围下床活动。2.2.6 康复指导告诉患者出院时如须乘车,应取侧卧位,以缓冲脊椎手术部位受颠簸震荡的外力作用,防止因颠簸引起的脊椎横向运动。若条件限制取坐位时,必须用腰围保护。回家后继续卧硬板床。注意腰背肌锻炼和腰部的继续制动。3个月内多卧床休息,不负重,不弯腰,佩带腰围。3个月后可恢复一般轻体力工作,但禁止重体力活动。术后一年内,避免增加腹压,如便秘、咳嗽、喷嚏等。平时要加强腰背肌的功能锻炼,以增加脊柱的稳定性,防止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同时应正确使用腰围,即每天间断佩带腰围,睡觉、吃饭时取下腰带。恢复后期腰围只用于久坐和弯腰负重时,防止腰背肌萎缩。3 结果86例患者经过细致、正确的手术治疗及围术期护理,临床症状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无一例发生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最长者62天,最短者9天,平均为15.10±4.38天。出院后随访多数患者半年即可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4 讨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坏、髓核组织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征[1],虽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愈率很高,但它毕竟给患者带来了不小的身心创伤,手术前后也有可能会出现各种护理问题,高质量的护理对预后至关重要。让患者恢复生理功能和社会职能是现代骨科护理的发展趋势[5]。因此,如何让患者早日康复、回归社会是我们护理工作的重要目标。只有精心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才能保证实现这一目标。本组86例患者的护理效果表明,采用各种身心护理措施,提高患者配合治疗、护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康复,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成功率的关键。【参考文献】[1] 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72.[2] 吴玉碧。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10(2):20.[3] 贺爱兰,张明学。实用专科护士骨科分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92.[4] 何敏娟,康丽。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0):748~749.[5] 杨明玉,孙雪莹,崔松育,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与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 5):375~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