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急诊低年资护士综合能力现状分析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4-06-09 浏览次数:703次
急诊护理行为面对的是病情危重、复杂多变、年龄和经历不一的各种急症人群以及多发伤、批量伤员的救治,其中交织着多种未知因素。而急诊护士的综合能力又是具有超过各种服务之上的高科技行为的组合活动,具有高风险性并承担着较大的法律责任[1]。因此,有必要对目前临床急诊护士的专业技能和技术现状进行分析,评估其综合业务技术能力,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其专业技术能力。本文就我院急诊护士综合能力现状分析如下。1 我院急诊室护士现状1.1 急诊中心护理人员结构。我院急诊中心有3个护理单元,分输液组、抢救组及重症监护组。共有护士71名,其中3-5年以内的护士46名,学历结构:26名低年资护士中,大专12名,占46%;本科13名,占50%;本科在读1名,占4%。1.2 急诊护士专业技能培训及考核现状。桂莉等[2]对上海市9所医院,282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发现有71.45%的护士选择进入急诊以后接受过培训,但所有急诊科均无急诊护士系统培训计划,对于急诊专业知识来源依次有6.33%、64.03%、48.92%的护士选择主要获取途径来自工作经验、院内活动和以往的院校教育。我院急诊科结合医院青年护士规范化培训纲要制定了相应的“急诊科青年护士培训计划”,目前医院或科室经常开展的培训形式有护理技术操作考试及比赛、业务学习、护理查房、示教与操作练习及模拟训练等,只有2%的人参加短期或长期脱产学习培训。1.3 急诊护士综合能力现状调查。宋春艳等[3]对上海市9所医院,282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护士的急救知识得分虽然平均达到70分以上,但其中作为急诊科中坚力量的年轻护士得分并不尽人意,护龄不足5年的护士平均得分明显低于高年资护士,而护龄不足1年的护士平均得分尤其低。我院2008年对急诊中心71名护理人员进行综合能力测试结果高年资护士平均分在85.66±6.12;3-5年护士平均分77.88±10.33;3年以内65.64±5.45,情况令人堪忧,这与当前社会对于急诊科护士的要求不相适应,说明全面提高急诊科护士的整体综合素质势在必行。2 急诊室低年资护士工作中最常见的问题2.1 专业知识及技能不足。急诊护理工作涉及内、外、妇、儿等多学科、多专业的知识,低年资护士知识掌握不足,从而分析、处理问题思路受到限制,易导致分析判断错误而造成护理不当。急诊护理操作技术要求准确、熟练、快捷[4]。在对患者实施抢救的过程中,有时一人须完成多项操作,如气管插管、电除颤、深部静脉穿刺等,低年资护士不能达到这些专业操作的要求[5]。2.2 抢救意识及应变能力缺乏。急诊科患者病情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等特点[6]。低年资护士业务生疏,缺乏工作经验,对复杂多变的病种和病情变化缺乏准确的判断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和危机预见能力。2.3 护理报务意识及沟通能力缺乏。护士敏锐的观察能力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低年资护士由于缺乏临床经验,在抢救危重病人时,容易忽视一些细节问题,给工作造成被动。危重病人及家属,由于病情重,心情急躁,对护士的要求更高,低年资护士由于工作年限短,缺乏阅历,缺少社会经验与沟通技巧,回答问题不够全面透彻,容易产生误解,甚至会耽误抢救有效时机而引起医疗纠纷[7]。2.4 缺乏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低年资护士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往往手忙脚乱,遇到会做的常规操作,也会因为紧张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8]。2.5 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低年资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易出现只注重护理技术的实施,而忽略护理记录的书写,或由于临床经验的缺乏,病情观察不到位造成记录不准确、不全面[9]。当涉及医患纠纷时,易陷入法律盲区,影响正常工作,也会使低年资护士情绪低落,以至专业思想动摇。3 影响急诊低年资护士专业技能不稳定的原因3.1 主观能力。主观能力造成技术不佳的原因有3方面:(1)一个人的能力与素质是密不可分的,素质的匾乏导致能力的构成不足,致使一些护士的学历和能力不成正比;(2)急诊护理工作以急、忙、多学科、易感染、涉及暴力事件多为特点,使一些急诊护士压力大、身心健康不良。一旦遇到突发情况,心理准备不足,直接影响专业技术发挥;(3)缺乏自学能力、不善于吸纳新知识也是造成专业技术提升障碍的原因。3.2 客观因素。客观因素造成急诊技术发挥不稳定的因素很多,调查发现主要有以下3种:(1)由于医院的改制,大专、中专护士以技能型人员为主,工作2-5年的护士即成为临床一线的主体,护龄趋于年轻化、临床技术和工作经验缺乏;(2)护校毕业后直接进入急诊岗位,基础知识储备不够,临床经验和应急能力明显不足;(3)急诊科是多岗位护理的科室,许多护士由于岗位的不同对一些急救技术的熟练掌握程度也不同。3.3 其他因素。急诊患者的病情不同和就诊的随机性,同一岗位的护士也不能对急救技术保持永久性的熟练程度,长期不做某一项技术可导致该技术的熟练程度下降[10]。4 急诊护士综合能力培训内容、评估方式及评分标准4.1 培训内容。许虹等[11]认为急诊护士综合能力应包括:应急应救能力、急诊专科理论知识及急救技能、急诊预分诊能力、突发事件处理协调能力、护患沟通技巧。4.2 不同的评估方式[12]:①对应急综合能力的评估,应该依“结构-过程-效果”框架进行评估。虽然可以通过模拟演练或训练等方式进行观测,但与真实情况还有一定差别,而且由于演练的模拟性质,对于“效果”的评估就更加困难;②问卷评估;③演练评估;④随时评估和回顾性评估。4.2 评分标准。周秀华等[13]从资历、专业技术水平、应急能力以及责任心等方面对急诊护士综合能力的进行量化评分,在资历方面,把从事急诊护理工作10年以上的定为5分,5~10年的为3分,3~5年的为2分,3年以下为1分。在急救技术水平、应急能力、责任心三个方面的分值分别为:特强为5分,强为3分,一般为2分,差为1分。5 对策5.1 完成3年规范化培训。我院工作3年内的护士全院轮转,加强各科的理论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制定专科护理量化表,由专门的带教老师检查考核。每月写读书笔记1篇,由护士长检查。3个月出科时组织理论和操作考核。5.2 加强急救意识的培养。由于急诊病人病情发展快的特殊性、随机性和难预测性,就需要护士时刻保持急救意识和警觉性,善于观察急救环境中的整体情况,对一些细微的病情变化,快速反应,做到迅速判断和适当处理到诊的每一位病人[14]。5.3 加强急救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急救护理技能是衡量一个急诊护士是否合格的核心标准,熟练娴熟的技能是保证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是体现和衡量急诊护理稳、准、快的重要标志[15]。为此,我们制定了急危重病人的常规抢救护理流程,如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抢救流程、休克病人抢救流程、高热病人抢救流程等,要求低年资护士人人掌握。在护理查房时组织情景模拟教学,由护士长、高年资护士共同制定抢救预案,采取反复训练的方法,训练、讲解、考核,加强低年资护士全面掌握急救技能的能力,熟练使用现代化仪器,使她们具有独到的急救意识和敏锐的观察能力。5.4 晨会小讲课,突出重点病例。我们在晨会时选择近期发生的有代表性的重大抢救案例,有针对性地讲解,并请当事人说出自己的抢救过程,当时的判断依据和采取的措施,再由高年资护士指出不妥之处,需要加以改进的环节,培养低年资护士的抢救意识及经验积累,同时也请其他低年资护士发表自己的想法,最后由护士长评述,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5.5 加强沟通的技巧。护士长、高年资护士多与低年资护士交流,帮助他们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同时教会她们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16]。如无名氏的病人来诊后的就诊程序,酗酒病人的处理等,培养她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同时加强心理素质的锻炼,提高护理质量。5.6 不定期对低年资急诊护士进行综合能力测评。护士长每月发放每位护士的评估表,进行护士自评、互评和医师评三项调查,将这3次的评估结果作为参考,结合每位同志的日常工作表现及工作质量检查情况,护士长对每位护士各方面的等级评分作最后评定,然后计算出每位护士的综合分值。通过分数评定,可以帮助护士正确认识自身优势与差距,同时对于比较突出的方面,积极鼓舞,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对存在的差距,以促使其产生学习的动力,这样既有利于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又有利于护士综合素质的提高。6 小结急诊护理岗位越来越突出的高风险和高压力,护理人员更新很快,年轻护士不断补充到急诊护理岗位。低年资护士在工作中的风险系数高,易引起护患纠纷。要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必须在急诊科的全体护士中进行规范的专科培训,尤其是年轻护士。通过系统化的培训,定期及不定期进行急诊护士综合能力评分,提升低年资护士综合能力是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重要因素。【参考文献】[1] Drenkard K,Rigotti G,Hanfling D,et al.Healthcare system disaster preparedness,part 1:readiness planning[J].J Nun Adm,2002,3(2):461-469.[2] 桂莉,陶红,陈亭。急诊科护士专业水平及培训现状调查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4,1(4):22~24.[3] 宋春艳,桂莉,蒋少华,陶红。急诊科护士急救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调查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5):37-39.[4] Noji E K,MPH.Public health issues in disasters[J].Crit Care Med,2005,33(1 Suppl):S29-33.[5] 惠君,安锦慈。张玲。急诊护士心理压力分析及缓解[J].解放军护理杂志,20 03,20(2):88-89.[6] LIBERMAN M.LAVIE A.ULDER D.et al.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rrors made by pre-hospital emergency medical sonnel[J].Resuscitation,1999,42(1):47-55.[7] 许开云。急诊护理与人文关怀探析[J].家庭护士,2006,9(48):40-41.[8] 宋红莉,廖淑梅。注重护士综合能力的培养[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8):1234-1235.[9] 张永翠,王小鹏,刘丽丽。急诊科年轻护士综合能力的培养[J].当代护士,2005,7(21):22-23.[10] 李晓娟,于兰贞。对急诊护理管理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9):435-436.[11] 许虹主编。危重症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 07.1.[12] Nelson c,Lurie N,Wasserman J.Assessing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preparedness:concepts,tools,and challenges[J].Annu Rev Public Health,2007,28(1):1-18.[13] 周秀华,张静。危急重症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3-62.[14] Lovelace K,Bibeau D,Gansneder B,et al.All-hazards pre-paredness in an era’bioterrorism funding[J].J Public Health Manag Pract,2007,13(5):465-468.[15] 刘晓华,胡艳。急诊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现状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7):94-95.[16] 刘玉峰。护理人员综合评分法在急诊科排班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26(7)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