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梗死致偏瘫临床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4-01-20 浏览次数:609次
脑梗死是脑卒中的一种,多产生以偏瘫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功能障碍或后遗症,是脑血管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致残率较高[1]。根据流行病学资料,脑血管意在我国位列人口死亡因素的第二位,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给家庭及社会带来负担[2]。为了患者有效的恢复肢体功能,近年来,医学界在不断研究新的治疗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2009年 6月~2012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脑梗死致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的方法,治疗组在采用常规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的方法的同时加上针灸及运动疗法,回顾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对象共80例,男48例,女32例,年龄35~85岁,平均(45±5.5)岁。其表现为肢体无力、麻木,口齿不清,头晕,视力模糊,记忆力丧失,此症状发作次数不等,均与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符合[3]。排除伴有严重肝肾及心功能不全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的方法,使用抗凝、溶栓(无禁忌证)加对症支持治疗,对症支持包括脱水剂和神经营养剂以及抗生素(必要时)等预防使用。治疗组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即采用对照组治疗的同时加上针灸及运动疗法治疗,针灸用来促进患者神志,语言及肢体的恢复,在头部、和颈部及肢体取穴,以取穴进行醒脑及通督调神为原则。其针灸取主穴为内关、人中、极泉及尺泽,低频脉冲断续波输入,30 min/次,1次/d[4];上肢偏瘫取穴为肩髑、肩井、大椎、天宗、合谷、曲池等。下肢瘫取穴:足三里、环跳、秩边、承山、阳陵泉及绝骨。在患者治疗起到效果时,穴位的针灸会有酸、麻及涨的感觉;运动疗法为锻炼瘫肢体,起坐翻身等运动。偏瘫痪肢体的关节,在主动运动恢复之前坚持进行,2次/d,先从上肢开始,接着下肢,肩、肘、腕、指、髋、膝、踝及趾各个关节依次进行活动。要用正确、柔和的活动动作,让每个关节完全伸直、屈曲,保证关节在正常活动范围,其有助于活跃神经代谢。
1.3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sx±)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比对照组的有明显降低,Barthel评分有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2。
3 讨论
近年,随着脑血管病诊断及治疗方法在不断的提高,虽然使死亡率有所降低,但致残率仍然有升高,很多患者生活能力明显下降及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对个人、家庭、社会带来精神及经济的压力。在国外,有多篇报道表示,该如何给高血压脑血管意外致偏瘫患者采用更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快速减少偏瘫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于高血压脑血管意外致偏瘫患者采用恰当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本次研究对患者采取综合治疗方法,应用到针灸及运动疗法,在以取穴进行醒脑及通督调神为原则,进行对患者针灸,用来促进患者神志及其对瘫痪肢体的有效恢复,运动治疗能很好的助于活跃神经代谢。患者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比对照组的有明显降低,Barthel评分有明显升高(P<0.05)。
综上所述,应用综合治疗方法,针灸及运动疗法对高血压脑血管意外致偏瘫临床患者有很好的恢复疗效,效果显著,有效减少致残率及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提高生活质量。
4 参考文献
[1] 耿蓄芳.脑卒中患者早期肢体康复护理进展[J].家庭护士,2011,32(6):1686.
[2] 赵瑞香.脑卒中偏瘫60例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8(23):5643.
[3] 王新德.急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5, 23(6):670.
[4] 陈国华.针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偏瘫30例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8):39.
[收稿日期:2013-07-16 编校:苏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