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护理预防献血不良反应的临床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4-05-08 浏览次数:621次
近年来,随着《献血法》的实施,无偿献血工作得到广泛宣传,人们对无偿献血的认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无偿献血,但由于献血群体的文化层次、经历背景和年龄、性别参差不齐,其生理、心理状态差别很大,造成献血者献血过程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或较强烈的献血不良反应。献血不良反应是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由于生理或心理因素引起的以血容量急剧下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特征的综合征[1]。其主要症状是晕厥、大汗淋漓、恶心、呕吐、一过性的意识丧失等。献血过程中一旦出现献血不良反应,就会加重人们对献血的恐惧和担扰,不利于无偿献血的开展。因此,针对引起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对献血者进行及时、正确的个体化护理,在临床预防献血不良反应中非常重要[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云浮市2011年3月1日~2013年3月31日共有36810例参与无偿献血,其中男19845例,占53.91%,女16965例,占46.09%,年龄18~55岁[3],均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在首次无偿献血的人群中随机抽取对照组200例和研究组200例,两组的年龄、身高、体重、献血量、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采血前统一宣教,统一采血,采血后统一安排休息和心理护理。
1.2.2 研究组采用个体化护理手段:实施个体化的护理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献血前的心理分析和疏导:根据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通过沟通,对献血者的心理状态作初步分析和判断,以便采取不同的疏导方式,消除恐惧,使献血者平静接受献血,包括开展微笑服务并注意自身仪表言行,布局优雅整洁的献血环境,加强献血前宣传,注意言语沟通,对空腹献血,适当进食,睡眠不足及疲劳者,劝其下次再来。②献血过程中的心理护理,根据献血者献血过程中的不同表现,分析其心理状态,给予恰当的疏导方式,增强献血者的安全感、信任感和愉悦感,使献血过程顺利完成。同时动作轻巧柔和,操作准确,严格的操作规程。③献血结束后的心理护理,及时给予鼓励、关怀和照顾,更多地给予爱心感谢,耐心告知献血后注意事项,指导献血后的自我护理;做好采血后献血者资料的整理收集,对于出现过不适反应的献血者,做好登记并进行跟踪回访,总结经验教训。④提供舒适的环境和体位,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术,力求静脉穿刺准确率达到100%,尽可能地一针见血,将献血者的痛苦减至最小。
1.2.3 问卷调查:在献血完成后,采用自制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发出问卷200份,收回200份,回收率为100%。匿名填写,当场回收。
1.3 献血不良反应评价金标准:①轻度:表现为紧张、面色苍白、头晕眼花等。②中度:表现为渐渐失去知觉、四肢冰凉等。 ③重度:表现为惊厥、晕厥、抽搐甚至大小便失禁[3]。
1.4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软件包选用SPSS17.0,计数资料采用χ 2检验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程度的比较:
3 讨论
3.1 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使献血者平静接受献血:在实施个体化护理中,由于采血人员和献血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沟通,做到热情、大方、百问不厌、和蔼可亲,对献血者提出的问题做出正确而合理的解释。献血前消除了献血者精神紧张,使其懂得献血常识,接受无偿献血,预防献血不良反应。献血中采血人员在技术上精益求精,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术,力求静脉穿刺准确率达到100%,尽可能地一针见血,减少穿刺疼痛给献血者带来的心理压力,有效预防了献血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在采血的整个过程中采血者主动根据不同年龄、职业、文化水平选择不同的话题与献血者交谈以转移献血者的注意力,从而减轻其紧张、恐惧心理,并且告诉其献血后的注意事项,使之精神放松,在友爱、轻松的交谈中不知不觉地完成献血,使献血者平静接受献血。献血后教会献血者学会自我保护,鼓励其再次献血,从表2可知,研究组愿意继续参与无偿献血的人数明显比对照组多。
3.2 提高采血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采血人员的医疗操作技术及其医德是献血者获得安全感的基础,对献血者进行耐心的询问以及悉心体贴的人文关怀,能够使得献血者对工作人员产生信赖感,从而获得安全感,有助于采血的顺利进行[4]。近几年,由于我们不断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提高采血技术,规范操作,力求做到采血穿刺一次成功。组织学习心理学知识,掌握心理护理方法,学习掌握与献血者沟通和交流的技巧,提高对突发情况的反应和应对能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树立以人为本,以献血者为本的服务理念,使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
大量临床实际工作表明,献血不良反应是影响无偿献血工作顺利进行的主要影响因素,而献血不良反应是献血者采血过程中或采血后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系列短暂性不良反应[5]。因此,针对引起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对献血者进行及时、正确的个体化护理十分必要,不仅是对献血者精神上的安慰和体贴,也可减少或避免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6]。无偿献血是一项全社会参与的系统工程,为了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争取在短时间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偿献血,除了要做好宣传工作外,护理在无偿献血中的作用已日显益彰,在减少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及稳定无偿献血队伍和吸引更多新的无偿献血者的工作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相信随着护理工作在无偿献血整个过程中的参与及渗透,必将促进无偿献血事业不断发展,为临床提供更多高质量、安全的血液,造福于人类。
4 参考文献
[1] 王小玮,谭更红,张棉泉.湘潭市2007年至2009年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30(12):78.
[2] 吴燕飞.互联网技术在采血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10,16(5):37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局.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M].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8469,2005.
[4] 范 瑾.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与护理体会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3:149.
[5] 李 丽.献血者献血心理因素分析与献血时不良反应的原因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3):355.
[6] 邱 斌.3768例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分析及处理措施[J].医学前沿,2011,10(19):88.
[收稿日期:2013-09-01 编校:侯小玲/郑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