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护理学》

心理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郁情绪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4-05-08  浏览次数:672次

慢性心力衰竭病程较长,患者经济负担重,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如抑郁情绪等。这些不良情绪影响临床治疗效果。所以在临床治疗中,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心理情绪,减轻心理情绪对疾病的影响。本文选择我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此类患者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68例,上述患者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同时排除精神障碍患者、不能够正常交流患者、肝肾功能障碍患者。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最小为49岁,最大为76岁,平均年龄(62.1±6.1)岁;文化教育背景:初中文化及其以下共7例、高中文化及中专共14例,大学文化共13例。对照组患者共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最小为50岁,最大为75岁,平均年龄(63.9±5.8)岁;文化教育背景:初中文化及其以下共8例、高中文化及中专共15例,大学文化共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干预,观察组患

者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干预:①首先要有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在和患者交流沟通过程中,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并对患者心里的困惑不解等做出正确解释,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过程中,让患者对自己心里的郁闷等情绪进行表达和宣泄,并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取得患者对治疗的积极配合。②向患者讲解慢性心力衰竭发生的原因、相关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治疗措施、防治诱因等,提高患者的慢性心力衰竭的认知程度,纠正患者的慢性心力衰竭的错误认识,嘱咐患者适当加强营养,合理饮食,避免受凉感冒,提高患者机体的抵抗能力,多摄入蔬菜等,避免便秘,保持大便通畅等,嘱咐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避免劳累,适当参与体育运动;嘱咐患者坚持根据医嘱服药,摈弃不良生活习惯。③在心理护理过程中,嘱咐患者和其家属等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鼓励家庭成员参与护理过程,使患者得到家庭成员支持,鼓励患者或者患者家属多与患者多沟通交流,取得家属的鼓励和支持,让患者也树立自信心[1]。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抑郁情绪进行评定;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和护理干预后采用6min步行运动试验了解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变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对两组患者所得的抑郁、6min步行运动试验结果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均在统计学软件SPSS14.0下处理,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抑郁情绪评定及6min步行运动试验结果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前抑郁自评量表评分、6min步行运动试验结果分别和对照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干预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6min步行运动试验结果分别与本组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6min步行运动试验结果分别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脏疾病病情发展到最后的病理生理阶段,此时患者的心脏的舒缩功能障碍,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出现了体循环或肺循环淤血的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此类患者病程长,经济负担较重,以及其他因素等,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此类情绪会影响到疾病和疾病的治疗效果[2+3]。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心理情绪、增加患者治病信心等起着重要作用。在本文中,观察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干预后的分钟步行试验距离远于对照组,说明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郁情绪,有利于提高患者心功能,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4 参考文献

[1] 吕 蓉,孙路路.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与心理状态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报,2011,18(1B):172.

[2] 曾利娅,秦银波.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2):128.[3] 刘 芳,方淑华,赵 强.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绪及心功能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9,2(11):2953.

[收稿日期:2013-09-16 编校:王丽娜]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