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干预
发表时间:2014-01-23 浏览次数:577次
蛛网膜下腔出血(即SAH)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是指脑表面或者脑底部的血管破裂,血液流入了蛛网膜下腔。它的发病率(5-20)/10万,整个脑卒中的5%~10%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平均死亡率达到25% [1]。因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要进行有效而恰当的护理,而护理的措施和护理效果则对其康复及预后都有着关键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8月~2012年8月入院就诊的10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男 32例,女18例,年龄45~77岁,平均(62.4±11.2)岁。对照组年龄49~78岁,平均(61.4±9.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最为常见的症状是喷射性呕吐和剧烈头痛等。
1.2 护理: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采取护理干预措施。
1.2.1 急性期的护理:患者应该严格遵守卧床休息的原则,以防止活动而引起蛛网膜下腔再出血。
1.2.2 生命体征的监测: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24 h检测,避免再出血的发生。如患者出现了剧烈头痛或者双侧瞳孔不等大等症状时,即为出现脑疝或再出血发生的提示,应做好进行抢救的准备工作。
1.2.3 住院防护:住院病房要卫生、安静、舒适、通风,如每天上下午分别至少通风1 h等。合适的住院环境能够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
1.2.4 饮食护理:在患者饮食方面,要注意均衡营养以促进患者免疫力的提高,要选择易消化的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利于维生素的补充和排便的通畅。
1.2.5 并发症预防:要预防患者因长期卧床而产生压疮,因此要进行定期的翻身和擦背;多食用高纤维素食物、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因排便用力而产生的再出血现象;对患者的咯痰方法进行正确的指导,使呼吸道保持通畅,对于痰液浓稠难以咯出的患者可以采取雾化吸入的方式,以防肺部感染的产生。
1.2.6 心理护理: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良好的治疗和护理环境,通常谢绝探视,病房的布置要轻松、整洁,使患者保持精神宽松、心情舒畅。医护人员要动作轻柔、语言亲切、态度和蔼,关心患者,在介绍病情的时候语言要恰当,解除其心理的不安和恐惧,使其具有安全感,鼓励患者使其能够有信心战胜疾病。
1.3 评价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做好治疗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的相关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9.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 s x± )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卧床时间的情况比较。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卧床时间都比对照组要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见表2。试验组患者压疮、蛛网膜再出血、便秘、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SAH的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无前驱症状,起病急骤,突然呕吐、恶心、剧烈头痛。重症者会出现意识障碍,更甚者会出现昏迷,通常其再发率在30%左右。而在患者死亡的原因中,蛛网膜下腔再出血是最主要的因素。因此,在对SAH再发的预防中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对降低其死亡率显得至关重要。在本研究中,护理干预措施主要采用:急性期的护理干预,要求患者严格卧床休息,以避免再出血;对生命体征进行24 h检测,防止脑疝、再出血等并发症;定期消毒,保持环境卫生,避免患者院内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的咯痰方法进行正确的指导,使呼吸道保持通畅,对于痰液浓稠难以咯出的患者可以采取雾化吸入的方式,以防肺部感染的产生;护理人员要关心并积极疏导患者的心理情绪,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4 参考文献
[1] 邱秀芬.高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J].河北医学,2010,16(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