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护理学》

骨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发表时间:2014-01-22  浏览次数:655次

护理的安全性能就是指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患者发生了法律、规定以外的一些意外,造成了功能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是死亡等[1]。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护理工作点多面广,琐碎复杂,一时疏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存在不安全因素,影响护理效果,也影响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骨科患者具有意外伤害多、急症多、疼痛多、手术多、卧床患者多、功能障碍多的特点[3]。骨科患者在治疗、诊断、护理、康复过程中所具有的动态性、双重性、特殊性都有潜在安全隐患。为此,加强对骨科护理工作的重视,认清安全隐患问题所在,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消除骨科护理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减少医患纠纷,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就骨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及防范措施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入选的98例患者均为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科收治的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等确诊。其中女44例,男54例;年龄18~69岁,平均(30.76±8.26)岁。患者疾病类型包括腰椎骨折20例,双胫腓骨骨折19例,上肢骨折24例,骨盆骨折13例,下肢骨22折例。80例患者实施手术治疗,18例实施保守治疗。

2骨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问题

2.1患者因素:骨科患者多因车祸或意外事故致伤,缺乏心理准备,易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可能影响治疗效果;因下床活动不便,卧床休息时间多,故易发生意外伤、肺部感染及泌尿道感染等并发症;患者对疾病知识缺乏,饮食功能锻炼进入误区;严重创伤患者体质虚弱或老龄患者视力障碍,易发生跌倒及坠床等意外。以上因素很容易造成严重的医疗安全事故。

2.2护士因素

2.2.1护士责任心:因多方面原因,很多医院的护理工作人员处于缺编状态,护理人员长期超负荷工作,所得报酬却未相应提高,导致护理人员身心过度劳累,易出现抵触情绪,岗位责任心较差,成为引发护理安全不良事件重要内在因素之一。在护理工作中不认真执行各种护理工作制度、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如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各项操作流程等;对新入院危重、大手术患者未按制度要求床旁交接,未按时巡视病房致不能及时发现压疮、管道脱落、液体渗漏;输液或口服药、外用药等未做到“三查七对”而使患者用错药等。

2.2.2专科知识不足:骨科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足或缺乏骨科护理经验,容易造成技术操作失误引起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专科护理知识不扎实,专科护理技术操作不熟练,对潜在或已存的护理问题预见不足,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不到位,易出现判断失误:如在抢救急、危、重患者时操作技术不过硬,导致抢救措施不能及时实施、起效;观察病情、发现问题并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的能力不足,多发伤、复合伤等严重创伤的患者伤情严重、复杂,病情变化迅速,护士往往只是机械地执行医嘱,却难以主动及时地发现病情的动态变化,导致延误抢救时机;专业知识不足还导致护理记录不及时,不能准确反映病情变化及处置措施,或医疗记录与护理记录不符;同时近年来骨科专科新增各类治疗仪较多,少数护理人员未经培训,不能完全掌握操作方法、未按要求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也易导致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护士专业知识缺乏还易导致护患沟通不良,护患交流的信息量少,护士没有能力提供患者迫切想了解的信息,如有关病情、用药、治疗、特殊检查、预后、护理安排等。

2.3管理因素

2.3.1人员配置:护理人员层次结构不合理,排班欠合理,未充分考虑重点时段人员安排,护理岗位职责模糊,边界不清晰。

2.3.2缺乏完善的制度流程,制度落实不到位,缺乏监督:未制定完善可行的各项制度流程,或虽有制度流程,但只是挂在墙上或仅形成文字,未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学习和考核,使制度流程流于形式而未落实,护理专职监管机构不完善,职业道德教育薄弱,护理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对护理方案是否落实到位缺乏有效监督,都对护理安全构成威胁。

2.3.3质量管理:无专业的质控组织或虽有专业质控组织但未能实施有效质控,缺乏及时反馈及持续改进。

2.4环境因素:病房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容易转嫁到护理工作中,同时骨科住院患者往往都是活动不便、身体虚弱的患者,更易出现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如骨科患者治疗到中后期需下床进行锻炼,但病区各种光线安装布置不合理,地面不平坦或湿滑,走廊、卫生间无防滑措施,病区环境内障碍物过多,物品未定位放置,使患者在经过湿滑地面或绕行障碍物时易发生跌倒摔伤;床栏未及时配备或不够牢固易发生坠床;危险电器、设备等存放或使用不当,造成漏电甚至火灾,而骨科患者普遍行动不便,发生危险时躲避、撤离困难,受漏电或火灾的危害可能较其他病种患者更为显著。

3防范措施

3.1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康复锻炼指导:骨科患者病程长,反复难愈,对自身疾病缺乏认识,容易产生抑郁、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护士应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不良的心理状态可能对骨伤患者诊疗、术后康复及其预后产生负面影响,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并通过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让患者及其家属能够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积极配合,主动参与护理过程,以期达到最佳护理效果,减少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骨科患者应进行康复锻炼以恢复其功能,护士要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及采取的治疗措施做好康复锻炼指导,如及时提醒使用内固定材料的患者在锻炼时要注意防止内植物断裂,出现异常要及时就医。对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要告知患者由于肢体位置、肢体移动或功能锻炼不正确等因素可引起关节脱位等。

3.2加强学习和培训: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直接关系到护理效果,同时也是衡量医院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4]。要对护理人员进行经常性法律、法规培训,组织护士学习各项护理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以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其知法、守法、依法,增强其责任心,严格按规章制度规范护理行为。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护士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护理道德观。定期召开护理安全会议,以生动的事例将骨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法律问题及相应对策等传达给每个护理人员,使其深刻认识到骨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可能造成的后果,以此起到激励、警示的作用。严格“三基、三严”培训,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包括医学护理基础理论,骨科专科护理常规、骨科新技术、新项目的护理培训、骨折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骨科护理风险预案,骨科常见风险事件的原因、程序、结果、影响范围、骨科常见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原因、改进流程、加强措施。定期组织全科护士理论考试,规范护理技术操作,不断通过学习和考核培养护理人员的观察力和提高预见性护理思维的能力。

3.3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长期的压力和疲惫容易导致工作上的失误,出现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只有保障护士良好的工作状态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应充分考虑科室现有人员的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按照工作量和工作内容合理安排班次和人员。结工作量大、工作内容复杂的护理重点时间段,实行弹性排班,并注意同班护理人员的搭配,消除人员配置上的不安全因素,保证患者的护理安全。

3.4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要结合骨科护理及其不安全因素的特点,明确制定各项护理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和规范,并根据不同时期对护理安全的不同要求进行修订。制度制定后要组织护士学习考核,重点抓落实,定期检查,必要时要采取公平的绩效评价措施,以保证制度的执行力度。

3.5重视护理安全质量评价及质量持续改进:成立科室质控小组,建立防范护理安全隐患的管理体制,严格质控各项护理制度流程及操作规范的执行情况,层层把关,鼓励护理人员上报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对发现的护理安全隐患、护理缺陷进行认真分析,形成反馈意见,及时传达到护理人员,督促持续改进,并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形成PDCA(戴明环)良性循环。

3.6制定并实施环境安全管理措施:将安全知识宣教纳入入院宣教,从入院开始就使患者认识到自己的潜在危险因素,从而增强自我安全护理意识和能力,同时结合环境与患者个体实际,评估不安全因素,按照评估结果将高危患者安置在接近护士站的病室,如高龄患者、视力障碍患者等;病区光线分布适宜,无死角;尽量创造无障碍病室环境,患者活动区域勿随意摆放杂物,病室、走廊、卫生间等区域物品放置固定,避免经常挪动;病床加护床栏,危险物品远离患者,将常用物品置于床旁易于取放处,以防意外伤害;浴室内放置防滑垫,走廊安装扶手,地面保持干燥、清洁。

护理安全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安全隐患存在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要时时警觉,事事认真,处处小心,才能保证环节质量[5]。只有通过不断完善安全服务,针对骨科护理安全隐患,切实落实各项护理安全措施,才能做到使科室整个护理流程环环相扣,紧密连接,从而有效避免和防止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使骨科护理工作安全、稳定、健康的发展。

4参考文献

[1]张二炜.神经内科临床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J].吉林医学,2011,12(32):2490.

[2]阎成美,翁庐英.护理安全重在细节的管理[J].管理杂志,2006,6(6):59.

[3]贺爱兰,张明学.实用专科护士丛书骨科分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40,191.

[4]潘绍山,孙方敏.现代护理学[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49.

[5]薛焕芬.护理细节安全管理应重视的几个问题[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1):70.

[收稿日期:2013-01-11编校:赵英/徐强]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