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护理学》

急诊科AM I好转的早期静脉溶栓再灌注治疗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4-01-21  浏览次数:740次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1]。临床上,常采用静脉溶栓的治疗方案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2]。与此同时,需对患者加强监护和护理[3]。我院对40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早期静脉溶栓再灌注治疗,并予以合理的护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接诊的80例AMI 好转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36~88岁,平均(70.1±6.5)岁。其中广泛前壁AMI患者13例,下壁AMI患者10例,高侧壁患者9例,下壁合并正后壁AMI患者8例。对照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 35~90岁,平均(71.1±6.7)岁。其中广泛前壁AMI患者14例,下壁AMI患者9例,高侧壁患者9例,下壁合并正后壁AMI患者8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状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对采取早期静脉溶栓再灌注治疗的患者采取一般护理措施,包括积极的心电监护和吸氧,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全程的护理干预措施。①溶栓前准备:入住CCU病房。绝对卧床休息,给予氧气吸入,监测生命体征,床旁全导联心电图检查,抽血查血常规,肾功、心肌酶谱、心肌钙蛋白、凝血三项、建立两条静脉补液通道。准备好除颤器、吸痰器、临时起搏器、心电图机及多巴胺、阿托品、肾上腺素等急救药品。②溶栓过程护理:尿激酶100~150万IU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 30 min内滴完,现配现用。辅助用药,口服抗凝剂:肠溶阿司匹林片300 mg,波立维300~600 mg。溶栓后配合低分子肝素(克赛40 mg或达肝素5 000 U)皮下注射每12小时维持疗效1次,疗程5~7 d,继以肠溶阿司匹林片、波立维口服。③溶栓后护理:溶栓后2 h内评估胸痛是否迅速缓解和消失是判断冠脉再通的有效指标,故应实行专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发现溶栓后的并发症,并即时处理。

1.3 观察指标: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体征及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分析。并对溶栓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工作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8.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 s x ± )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发现试验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13.5±2.1)d 明显比对照组(20.1±2.0)d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4]。对于心肌梗死的治疗,临床可采取静脉溶栓术,并对患者进行严格的护理监督[5-6]。

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表明对急诊科AMI好转的早期静脉溶栓再灌注治疗,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效果良好。

对急诊科AMI好转的早期静脉溶栓再灌注治疗,治疗过程中予以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王翠莲.急性心肌梗死70例静脉溶栓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323.

[2] 郭 东,朱欠元.70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60例分析 [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1):74.

[3] 郑昭艳.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126.

[4] 叶世华,魏振华,黄洁莲,等.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26(1):71.

[5] 贺增喜,李 芸.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期的临床特点及护理[J].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140.

[6] 刘子琦,孙立红,李金荣.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当代医学,2009,15(1):106.

[收稿日期:2013-04-15 编校:苏建东]

生研界微信
生研界移动端
生研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