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患者转运的安全性分析与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4-01-15 浏览次数:796次
[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急诊患者转运的安全隐患及其护理对策,达到安全转运的目的。方法:对376例院内急救患者的转运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总结分析,提高了护士对急诊患者转运的安全隐患认知,确保患者的安全转运。结论:急诊患者转运,必须充分做好转运前的评估及准备工作,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提高安全意识,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保证患者的转运安全。
[关键词]急诊转运;安全隐患;护理
急诊科是急诊患者的首诊科室,是抢救生命的第一线。各类急诊患者经初步处理后,因诊断与治疗需要,必须进行院内转运。如何安全的转运急诊患者,已越来越成为急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然而在转运过程中,因病情、环节、人为意识等因素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有文献报道,院内转运能增加重症患者的并发症,转运患者的死亡率比正常高出96%的危险[1]。因此,安全成功转运对提高急诊患者抢救成功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中376例院内急救患者的转运情况,对转运过程中患者的安全性进行分析与探讨,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以提高急诊患者转运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急诊患者376例,年龄5~82岁,平均(505±92)岁,男168例,女208例。其中脑血管意外103例,多发伤9例,颅脑损伤49例,胸部外伤16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急性发作22例,急性心力衰竭31例,心肌梗死18例,消化道出血17例,支气管哮喘10例,高热惊厥4例,腹痛待查35例,骨折56例,其他6例。转运中需机械通气者17例,面罩吸氧者28例,鼻导管吸氧者93例,建立两条及以上静脉通路者31例。转运目的为护送患者行CT、B超、X线检查、手术及专科住院治疗。
1.2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科室发生并记录在案的转运中的安全隐患进行整理统计,归类总结。
2 结果
转运中共发生安全隐患29例次,其中途中突发心跳呼吸骤停2例,窒息1例,坠床1例,输液导管脱落或堵塞6例,未电话通知收住科室5例,送错科室2例,护送人员不知情3例,转运途中处理不当5例,交接不清4例。
3 讨论
3.1急诊患者转运安全隐患分析
3.1.1转运指征未正确把握:急诊患者转运指征的正确掌握是安全转运的前提,尤其是病情危重的患者,病情不稳定,在转运过程中随时发生病情变化,影响安全转运。因此盲目转运或不合适宜的转运都会造成转运失败[2]。
3.1.2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不到位:急诊患者因病情因素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躁情绪,希望得到最快的救治,往往对转运工作不理解配合,同时医护人员因救治工作而忽略了心理因素,未及时进行有效沟通与心理护理,导致转运工作的延误及纠纷发生。
313转运前准备不充分:护士在转运前对患者病情未全面进行评估,导致急救药品与器械配备不全;转运前未通知或及时通知接收科室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影响患者的进一步救治;转运前各种管道未固定妥善、急救仪器性能未检查影响途中转运。
3.1.4转运前预处理未完善:转运前预处理如气道分泌物的清除、舌后坠患者口咽通气道的放置、躁动患者的约束、休克患者两组以上通道的建立、外伤患者伤口的包扎处理等未完善均可导致转运工作的延误。
3.1.5转运人员的安排不合理:急诊患者的转运人员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有一定判断及应急处理能力的人员担任。转运前未合理安排人员,如高风险患者或重症患者让低年资护士、实习护士或转运工人甚至让其家属自行转运,导致途中意外状况不能及时处理,影响患者的转运。同时因转运人员经验不足、应急能力弱,缺乏评判性思维及预见性护理,从而也影响患者的安全转运[3]。
3.1.6转运环境与行程缺乏人性化设计:因转运环境的客观因素如搬动、颠簸等,影响转运过程中的观察。同时,转运前未设计最佳行程路线,导致转运路线重复、等待,从而延长了转运时间。
3.1.7转运途中病情观察不仔细:转运途中未及时发现各种危险先兆,如脑疝、大出血、窒息等,导致病情加重延误最佳抢救时机;未及时检查床栏、约束带及各种管道固定情况,从而导致坠床及管道脱落等情况的发生。
3.1.8转运交接不全面:转运交接时转运工作的最后一环节。与病房护士未做好病情、用药、治疗检查等方面交接,将影响患者进一步救治,甚至引起纠纷的发生。
3.2急诊患者安全隐患的护理对策
3.2.1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强化风险意识[4]: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法律知识与风险管理知识培训,增强法律意识与风险意识。加强护士专科技能培训,重视急诊常见的急、危、重症疾病抢救的临床护理路径的学习,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技能和水平。
3.2.2完善转运前准备,实施系统化转运护理
3.2.2.1规范转运流程:根据急诊患者的特殊性,制定急诊患者转运交接流程,组织学习并实施,要求人人掌握并灵活运用于工作中,保证转运患者的安全。
3.2.2.2正确全面评估患者:转运前充分评估患者病情,严格掌握转运指征,并全面评估患者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好各项防范措施。
3.2.2.3加强心理护理与沟通:针对急诊患者及家属存在的紧张、焦躁情绪,在不影响救治工作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与沟通,讲解检查、转运的必要性,取得理解与配合。
3.2.2.4完善转运前准备与预处理:及时电话通知收住科室并汇报病情,让其做好充分准备;妥善固定各类管道,检查各类转运仪器设备是否完好状态并根据患者病情准备途中抢救用药。同时完善各项预处理工作,如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外伤患者及时正确处理伤口、躁动患者做好安全约束等。
3.2.2.5合理安排转运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及存在的风险因素,合理安排护送人员,如病情危重患者由医生护士共同护送、高风险患者必须由高年资护士护送等,同时加强转运工人、护士转运知识理念的培训,开展转运演练,确保安全转运。
3.2.2.6优化转运路线:根据患者的转运目的及医院具体环境,设计最省时、快捷的转运路线,优化转运路线,缩短转运时间,降低转运风险[5]。
3.2.3规范转运中护理,保障患者途中转运安全
3.2.3.1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急诊患者因病情的复杂与多变性,往往易发生病情变化,转运人员必须有敏锐的观察与判断能力,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先兆以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为患者抢救赢得宝贵时机。
3.2.3.2及时检查各管道,保持固定妥善通畅:对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应检查固定是否妥善、通畅,必要时可加固原有固定,以保持管道位置正确、通畅,防止滑脱;途中及时检查输液通畅情况,若输液管道的脱落、堵塞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抢救和治疗;及时关注各种引流管、吸氧管、胃管、尿管的固定情况,防止扭曲、受压;烦躁患者及时给予保护性约束,防止坠床。
3.2.4严格执行双交接,落实转运交接制度:急诊患者转运至接收科室时,应与收住科室护士完成“六交接”工作,包括患者姓名、诊断、病情、治疗用药、检查结果与皮肤管道的交接工作,严格执行双交接制度,完善转运的终结流程,保证患者的安全交接。
急诊患者的转运目的是进一步检查、专科治疗与手术,转运的成败也直接影响其救治成功率。因此,急诊患者在转运前充分进行评估与准备,完善预处理工作,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全面了解转运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确保急诊患者的转运安全。
4 参考文献
[1]林涵真,危丽华,董馨急诊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17(7):4027
[2]张桂萍,李丽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安全隐患分析和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09,7(9):153
[3]陈洁瑛,陈凤华,张日军,等急诊危重病转运途中发生意外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21):2955
[4]方方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23(9):22
[5]关秀丽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细节管理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