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肿瘤学》

口服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4-10-21  浏览次数:910次

子宫肌瘤(Hysteromyoma)又称子宫平滑肌瘤,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成,多见于40~50岁围绝经期女性[1],为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子宫肌瘤也随之增大、增多,并且即使患者实施子宫肌瘤摘除术后也可能复发[2],这也是导致子宫切除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孕激素在子宫肌瘤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3],因此临床常用米非司酮这类孕激素受体拮抗剂进行治疗。笔者采用米非司酮对2011年11月~2013年4月间我院诊治的105例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05例患者均结合临床症状、体检和B超确诊为子宫肌瘤,并均已排除子宫内膜以及宫颈管内恶性病变。年龄42~53岁,平均44.8岁。无明显症状者11例,其余94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下腹坠胀、尿频、排尿困难、经期延长、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增多、贫血等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半年内均未接受过激素类药物治疗,均无口服米非司酮的禁忌证。

1.2 方法:于月经第1天开始,睡前空腹口服米非司酮12.5mg,连用3个月。治疗开始前和治疗3个月后查血常规,用B超测量子宫及子宫肌瘤的三维径线,计算子宫体积和子宫肌瘤体积(多发性肌瘤计算最大肌瘤体积)。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人数。

1.3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改善情况: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有贫血表现的82例患者,平均血红蛋白由(68.1±2.4)g/L上升至(92.4±4.7)g/L,用药后升高明显(P<0.01)。下腹坠胀、尿频、排尿困难症状明显好转。

2.2 子宫体积和子宫肌瘤体积变化:治疗后患者子宫体积和子宫肌瘤体积均明显缩小(P<0.05),详见表1。

2.3 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初期26例患者出现轻度疲乏无力、食欲减退、恶心等不良反应,均无需停药,服药2~3周上述不良反应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

3 讨论

孕激素(Progestationalhormone)在子宫肌瘤的发病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孕激素通过刺激子宫肌瘤的细胞核分裂,从而促使子宫肌瘤体积迅速增长,产生一系列的压迫症状,如下腹坠胀、尿频、排尿困难,以及子宫出血、净量增多、经期延长、周期缩短、贫血等临床表现。子宫肌瘤增长迅速者,会有子宫全切的后果。而相关研究表明,子宫能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并且具有内分泌功能,绝经前切除子宫者,即使保留卵巢也可引起冠心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发生率的增高和发病的提前[4]。采用药物减小子宫肌瘤体积,不仅能改善临床症状,而且使保留子宫的机会增加,因此药物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米非司酮作为孕激素受体拮抗剂,能以更强的亲和力与孕酮争夺受体,从而阻滞孕激素活性,促使黄体溶解,因而体内孕激素水平随之降低。米非司酮还能抑制孕激素受体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减少靶组织中孕激素受体的含量,对抗孕激素,并通过非竞争性抗雌激素作用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抑制排卵,进而诱发闭经。同时,米非司酮还通过减少子宫动脉血流的作用,使子宫肌瘤供血减少,促使肌瘤体积缩小[5]。随着闭经和子宫肌瘤体积的缩小,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甚至消失,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4 参考文献

[1] 高小琴,李 雪.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40例临床观察[J].河北医学,2009,15(2):214.

[2] 吴伟英.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114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0,50(2):362.

[3] 王正峰,王维东.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剂量探讨[J].中国计划生育杂志,2004,105(7):41.

[4] 尚丽新,张忠福,王德智,等.子宫肌瘤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5,30(4):233.[5] 王惠群,靳家玉.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及子宫层雌、孕激素受体的影响[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2):79.

[收稿日期:2014-02-26 编校:潘宏竹]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