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老年前列腺肿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发表时间:2014-10-08 浏览次数:820次
前列腺癌是临床多发的男性泌尿系统肿瘤,具有较高的病死率。由于前列腺癌患者发病隐匿,且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故早期诊断不易。为进一步提高老年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我们对患者开展了多项肿瘤标志物检测,为临床早期诊断与鉴别提供依据。结果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间收治的60例老年前列腺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均经超声与病理学检查确诊,年龄60一83岁,平均年龄69.8岁。同时,选取同期收治的60例前列腺良性病变老年患者作为对照A组,年龄61一82岁,平均年龄70.4岁;100例参加本院健康体检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B组,年龄60一80岁,平均年龄71.1岁。3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O5,具有可比性。2.方法:所有受检者均空腹采集静脉血2ml,离心分离血.清后,4℃保存。酶联免疫法检测癌胚抗原、前列腺特异抗原、前列腺特异膜抗原以及前列腺特异性酸性磷酸酶的水平。前列腺特异抗原标准参考值为毛4},g/L,前列腺特异膜抗原标准参考值为,15},g/L,前列腺特异性酸性磷酸酶标准参考值为蕊10},g/L,癌胚抗原标准参考值为蕊5},g/L,指标检测结果在参考值以上为阳性。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前列腺特异抗原为(5.27士0.43)},g/L,前列腺特异膜抗原为(28.91士4.19)卜g/L,前列腺特异性酸性磷酸酶为(16.65士3.98)林剔L,癌胚抗原为(7.56土4.37)协郭L,均显著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1)。观察组患者前列腺特异抗原阳性率为96.7%,前例腺特异膜抗原阳性率为93.3%,前列腺特异性酸性磷酸酶阳性率96.7癌胚抗原阳性率为93.3%,均显著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O5,表2)。讨论目前,前列腺癌已成为全球公认的威胁生命的肿瘤疾病。近年来,受环境污染及生活方式转变等多因素的影响,前列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上升趋势,已引起临床广泛关注,。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为下尿路综合征症状,伴随病情的不断迁延,症状会逐渐加重。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较复杂,部分患者主要由于遗传因素导致癌变,DNA细胞的高度甲基化也是引发疾病的主要原因,此外肿瘤发生也与生长因子和表皮基质相互作用有关。前列腺癌比较容易发生骨转移,或累及腰部或骨盆部,产生疼痛或胃·折等情况。早期诊断与治疗是延长肿瘤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前列腺肿瘤的临床诊断方式较多,直肠指诊具有简单易行且无创伤的优点,是诊断的早期筛查方法,但该种方法受到较多客观局限,与临床医师经验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无法作为唯一评判标准。磁共振成像也经常在临床中应用,通过有效分区后判断肿瘤性质与转移情况。前列腺MRI常规序列、D}I及动态增强能够表现出患者的多种信息,具有早期诊断价值5!。肿瘤标志物检测也是最新确立的临床诊断方法之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自发现以来受到了广泛重视,显著提高了前列腺肿瘤早期发现的概率。有研究显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相关检验可显著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率。苏秀琼等〔7也开展相关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研究,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敏感度与特异性较高。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往往在前列腺炎、尿储留等相关疾病患者中普遍升高,需要穿刺活检的辅助依据。所以,多种相关性标志物联合检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前列腺特异抗原为(5.27士0.43)},g/I,前列腺特异膜抗原为(28.91士4.19林g/L,前列腺特异性酸性磷酸酶为(16.65士3.98林群L,癌胚抗原为(7.56土4.37)N}g儿,显著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提示肿瘤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会发生显著增加,在前列腺特异抗原升高的基础上,联合其他几种标志物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可保证诊断的准确度。良性病变患者的结果也高于健康人群,充分证明了多项检测联合应用的必要性。各项检测的阳性率中,观察组患者的前列腺特异抗原阳性率为96.7%,前例腺特异膜抗原阳性率为98.3%,前列腺特异性酸性磷酸酶阳性率为96.7%,癌胚抗原阳性率为93.3,大大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的阳性率,进一步表明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有效性。综上所述,前列腺肿瘤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具有较好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可明确病变性质,同时可通过联合检测对预后进行评估,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具有确切的应用价值。参考文献[1] 赵琛,李冬严,张振文. 多项肿瘤标志物检测在前列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24)[2] 苏秀琼,任蓬程,郑岗,王小勇.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临床意义[J]. 临床医学工程. 2013(12)[3] 阚秀芳,赵丽晶,李倩,李浩,王贺彬,赵雪俭. 前列腺癌诊断模式与发病率的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23)[4] 王正林,张雪玲. 3.0T磁共振多参数成像对老年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J]. 实用老年医学. 2013(11)[5] 刘军. 托瑞米芬能有效降低接受去势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骨折风险[J].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3(05)[6] 李波.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及意义[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3(03)[7] 陆庆明,宋鹏,王玉伟,李晓玲,谢晓华.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联合腹腔镜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临床观察[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