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肿瘤学》

肾细胞癌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和MRI特征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的相关性

发表时间:2014-10-08  浏览次数:907次

肾细胞癌的发生与多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与有关,例如抑癌基因VHL,TSC和癌基因MET,EH等。itxF}细胞癌对放疗和化疗治疗均不敏感,因此新型靶向和免疫治疗方法成为主要发展方向。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L,GF)是评价肿瘤血管生成及肾细胞癌恶性程度、疗效及预后的重要免疫组织化学指标。肾细胞癌的CT表现与血管生成的关系已有报道a,但是准确率及评价效果尚需要进一步研究。我们通过研究肾细胞癌的CT及MR1特征,明确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间在我院接受检查的并经病理学确诊的肾细胞癌患者30例为研究组。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6}71岁,平均51.1岁。均为单肾发病,其中左肾17例,右肾13例。主要表现为腰背部不适、血尿、伴高血压等其中囊性肾透明细胞癌16例,囊性乳头状腺癌10例,囊性颗粒细胞癌4例。另外选取10例因肾外伤等原因行肾脏手术的成年患者为对照组。2.检查方法:(1)CT扫描:仪器使用128排螺旋CT机(Siemens),对比剂采用碘海醇(扬子江药业,20103635),剂量1.5ml/kg,注射流率为2.Oml/s患者检查前做屏气训练,屏气时间约10s,中途不要进行吞咽动作且屏气幅度一致患者注射1ml对比剂进行过敏试验。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抚,防止患者出现焦虑情绪。扫描方式:首先进行病灶的最大层面扫描,然后进行同层螺旋CT动态扫描(延迟时间14一15s,层数17一24层),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加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即皮髓、实质及排泄期。图像后处理:选取肿瘤中的一定大小区域作为的感兴趣区(R01),然后测定CT值,计算CT增加值(pHu)和组织血管增强比值(TBR),以时间为X轴,C`r值为Ir轴做图,自动生成相应的时间一密度曲线}'r_DC),计算升段斜率(S}。并用计算机软件收集相应T-D曲线下面积(AR)值。在皮髓期,用肿瘤的CT值与邻近的肾皮质CT值比率,实质期及排泄期用肿瘤的CT值与肾实质CT值比率。扫描结果采用两名影像医师双r法检查,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2)MRI检查:使用Siemens1.5T超导MRI扫描仪。患者俯卧于检查床上,背部位于相阵列表面线圈内。然后进行横断面扫描:①平扫:常规肾脏Tl}'1,T2}'1扫描,TR,TE,TI分别为9000,72,150ms,层厚为3.Omm,时}}}12mino②动态增强:G<I-DTPA-T1}'1增强扫描,TR,TE分别为4.42,1.41ms,层厚1.2mm,重复扫描6次,每次60s;注入对比剂后分别在25,120,180s行扫描。常规平扫行横断、冠状、矢状面成像。动态增强采用横断面成像,扫描层厚5一6mm,矩阵128x256,视野24x38cm。每次图像采集12一15层,扫描时间15s。然后记录和计算最大上升斜率(MSI),信号增强率(SER)、正性增强积分(PEI)、最大下降斜率(MSD)和峰值(PV)。(3)免疫组化:对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进行取材,取材区域尽可能与术前CT和MRI测量RDI位置一致,然后采用LSr}B法进行检测〕CD34抗体试剂盒、兔抗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多克隆抗体、兔抗鼠多克隆抗体为北京中山生物制剂公司产品。检测结果通过E600型'Vikon显微镜和图像采集处理系统进行分析。分析测定CD34染色片中MVD和VEGF的表达情况,MVD的计数方法多采用Kuhlemann等的方法,VEGF的评分则根据其染色范围和强度决定。同时,对10例非肿瘤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士标准差(x士、)表示,双盲结果评分采用Kappa评价。对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以P<0.O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检查结果:病理性检查显示,肿瘤多为圆形及类圆形,最大径为2一20.Scm}I期9例,且期12例,111期7例,W期2例。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MVD为(134士10.78),对照组患者MVD为(74士25.3)个,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VEGF阳性21例,阴性9例。VEGF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r=0.262,Y<0.O5;表1)高分期肾细胞癌的VEGF表达高于低分期,且明显高于正常肾组织,肿瘤大小与VEGF的表达明显相关。对照组VECF阳性1例,阴性9例。2.CT检测与肿瘤血管关系:肾细胞癌CT成像质量评价结果显示,经过Kappa检验,两位医师对肾细胞癌螺旋CT成像质量评价结果高度一致(Kappa值均>0.8,表2)。三期CT扫描结果显示,病灶中心的CT值较高,与边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5,表3)。病灶中心与边缘的各参数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3.MRI检测与肿瘤血管关系:只期MRI扫描结果显示,病灶中心信号值显著高于边缘(P<0.05),且二180s信号值增强,与平扫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5)。病灶中心与边缘的动态增强曲线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灶边缘与中心之间的MSI,SER,PEI,MSD及P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O5,表6)。讨论肾细胞癌是一种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也是一种常见的富血供肿瘤,其恶性程度高、转移早、预后差与大量肿瘤血管形成有关[8。目前,针对肿瘤血管靶向治疗肾细胞癌是研究的重点方向。肿瘤血管生成被认为是肿瘤生长、肿瘤营养供给的主要因素,而癌细胞的生长、转移依赖新生血管的形成。VEGF是最有效的促血管生长因子。因此,在多数肿瘤中,VEGF呈高表达状态。VEGF能够调节血管的发展,通过结合到受体数量的血管生成和淋巴管,促进肿瘤血管生成。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肾细胞癌中VEGF和MVD的表达,结果显示,‘肾细胞癌组织的MVD和VEGF表达高于正常肾组织,在肾细胞癌不同分期及肿瘤直径的比较中,VEGF表达与肿瘤分期具有相关性,高分期肾细胞癌VEGF高表达,肿瘤直径>7cm者的VEGF表达高于肿瘤直径<7cm者,说明随着肾细胞癌的发展,肿瘤而_管的数量增加,同时VEGF的表达可以作为高分期诊断和鉴别的重要因素。日前,肾细胞癌的诊断及鉴别依赖于病理结果,超声和CT等辅助手段受到患者个体差异的影响。有研究显示,通过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能够直观地观察病灶及发生情况。本研究中,我们通过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检测肾细胞癌患者,比较了病灶中心与病灶周围的CT参数差异,结果显示,病灶中心的CT参数与病灶周围明显不同,可以反映病灶具体位置,并为后期的诊疗提高参数依据。说明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可以明显区分肾细胞癌的边界,且可以反应肿瘤血管的生成情况,与相关的报道基本一致。MRI检测也是临床常用的肿瘤检查方法,针对肾细胞癌肿瘤血管的MRI检查尚未见报道。MRI中的主要参数MSD是病变增强前后灌注信号强度之差的绝对值同增强前信号强度之比。本研究显示,肾细胞癌病灶中心与病灶边缘的SER有明显差异,且一与肿瘤MVD具有显著相关性,说明MSD可以反映病灶范围和肿瘤血管的生成情况。同时,MSI作为门静脉而流灌注曲线评价指标,也是反映微循环血流量的直接指标。木研究显示,病灶中心和边缘的MSI具有差异性,说明肿瘤中心的血管较多,边缘较少综上所述,’肾细胞癌中心具有明显的三期动态增强CT和MRI特征,与肾细胞癌肿瘤血管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和MRI可以作为诊断肾细胞癌及判断肿瘤血管生成的方法。参考文献[1] 王家强,邱书珺,乔智红,李毅红.  囊性肾细胞癌13例CT报道并文献复习[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3(02)[2] 申艳光,苏兰芳.  肾透明细胞癌多层螺旋CT增强与肿瘤血管形成的相关性[J]. 中国热带医学. 2012(07)[3] 于德新,马祥兴,魏华刚,张晓明,王茜,李传福.  3.0T动态增强MR评价肝细胞癌血管生成及其成熟度的价值[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9(03)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