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临床X线分析
发表时间:2014-04-23 浏览次数:700次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目前在我国女性中以>3%的速度上升,而且趋于年轻化,严重威胁女性的健康及心理。早期发现、早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乳腺X线摄影被认为是早期发现和诊断乳腺癌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资料完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6例乳腺癌,均为女性。年龄31~73岁,平均51岁,其中<40岁4例,40~50岁26例,50~60岁17例,>60岁19例。其中包括:导管原位癌2例,浸润性导管癌54例,浸润性乳头状癌2例,浸润性导管癌伴黏液腺癌3例,浸润性导管癌伴浸润性小叶癌2例,黏液腺癌、不典型髓样癌、透明细胞癌各1例。其中肾癌转移1例,双乳癌1例。
12 就诊症状:以乳腺肿块就诊62例,以腋下肿物、体检发现、乳腺疼痛及转移症状腰痛就诊各1例。症状伴疼痛19例,伴瘙痒2例,伴乳头回缩3例,乳头溢液1例。
13 X线检查:全部病例均使用GE公司的Senographe2000D全数字化平板乳腺摄影机投照摄取双乳头尾位(CC)及内外侧斜位(MLO),投照条件采取32kV、100MAS,压力约为10~12Dan。
2 结果
根据美国放射学会创立并推荐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的分类标准,本组66例乳腺分型:致密型18例,多量腺体型13例,少量腺体型15例,脂肪型19例。其中左侧32例,右侧33例,1例双乳癌。原发癌65例,转移癌1例。原发癌中出现淋巴结转移21例,同时伴有远处转移2例。乳腺转移癌比较少见,本组资料此例为脂肪型乳腺,肿块位于乳头后方,大小约12cm×13cm,不伴簇状钙化,边缘见毛刺,并见血管影深入肿块内,邻近局部皮肤增厚,乳头未见回缩,腋下及乳内未见淋巴结影。
3 讨论
乳腺癌X线所见可分为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直接征象包括肿块、簇状钙化、毛刺征及局部致密浸润及结构扭曲;间接征象包括血管异常、厚皮征(包括酒窝征、乳头回缩、脂肪层混浊)、大导管征、淋巴结肿大以及彗星尾征等。
31 乳腺癌直接征象:①肿块影:肿块影是乳腺癌最常见、最基本的X线征象。本组资料肿块影55例,占83.33%,其中伴簇状钙化20例。肿块大小在1.0~35cm者43例(占78%),小于1.0cm者3例,大于35cm者6例,肿块边界不清无法测量大小者3例。由于乳腺癌细胞生长不均衡,故肿块边缘不规则,可呈分叶状或星芒状,可伴有钙化及毛刺,部分边界不清。X线片上测得的肿块体积较临床触诊的肿块要小,常是诊断乳腺癌的可靠依据(Lebourgne定律)。这是由于癌肿浸润生长,侵犯周围腺体,与周围正常腺体分界不清,而临床触诊肿块往往将部分正常腺体测量在内,所以造成临床测量肿块大小要大于X线上测量的大小,这取决于乳腺分型、肿块位置、边缘及活动度等。本组资料临床触诊所及大小大于X线片上测得的肿块大小者26例,占394%。肿块影呈较高密度,是由于癌瘤细胞生长迅速且排列紧密,含有较高的矿物质,且癌肿引起周围组织水肿以形成鲜明对比等有关。有学者认为,肿块密度越高,恶性的可能性就越大。②钙化:钙化是乳腺癌的主要X线征象之一。本组资料恶性钙化26例,占40%。X线多呈密集泥沙样分布,密度不均、大小不等,部分呈簇状针尖样、小分支状或无定型状分布。钙化是乳腺癌细胞坏死、脱屑及钙盐沉积所致,有研究认为每平方厘米超过5~10枚密集的钙化灶,乳腺癌的可能性较大。簇状微钙化是诊断早期乳腺癌或导管内癌的重要征象,有时是唯一征象。微钙化的形成是由于癌组织坏死后钙盐在导管内沉积、肿瘤细胞分泌引起异常代谢、或某些与矿化相关的蛋白和细胞因子的参与所致[1-2]。本组簇状微钙化17例,占恶性钙化的65%,以簇状微钙化为唯一表现者6例,占9%。出现簇状微钙化时,要高度怀疑,但要慎重。本组资料1例双侧致密型乳腺,右乳X线内可见簇状微钙化,左乳X线未见异常,但临床可触及左乳肿块,行左乳肿块切除,右乳钙化切检。结果病理:左乳黏液腺癌,右乳囊性增生。所以行乳腺癌X线诊断时,要密切结合临床。③毛刺:毛刺征亦为乳腺癌的一个重要征象,常见于肿块或浸润区的边缘。本组资料毛刺征39例,占59%。毛刺形态可有长毛刺、短毛刺及尖角状突起,毛刺可稀疏、密集及散在分布。形成毛刺的原因可能是癌细胞直接向周围浸润扩散而引起癌灶周围的间质反应,癌细胞沿乳导管或淋巴管扩展,或是癌细胞牵拉癌周小梁结构等因素所致。乳腺癌的毛刺有癌浸润毛刺、血管型毛刺、导管型毛刺、淋巴管毛刺及悬韧带毛刺。④局部致密浸润及结构扭曲:本组资料有4例,占6%。X线表现为双乳腺体局部不对称,病变形态不规则,局部密度增高,病变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及脂肪型乳腺中孤立的片状不规则阴影。需要双侧乳腺进行对比才能明确。结构扭曲是乳腺癌的重要征象之一,是由于肿瘤侵犯周围腺体及结缔组织,破坏其正常结构而引起乳腺实质的变形、紊乱。发现双乳腺体局部不对称或结构扭曲,先要排除其他因素所致的良性改变,例如发育不对称、肿块切除或穿刺活检后改变、乳腺炎性反应等。排除了良性改变,诊断乳腺癌时,仍要高度警惕,应摄点压片及结合其他检查,如穿刺活检、乳腺MRI检查等。
32 乳腺癌的间接征象:本组资料中,X线影像表现大都伴有1~2个间接征象。①血管异常:本组资料为21例,占318%。血管阴影增粗、增多是乳腺癌的一个重要的间接征象,X线表现为患乳血管增多、增粗、密度增高,病变区出现粗大、迂曲的引流静脉及多条细小血管丛,甚至可见到1到数支血管深入肿块内。②厚皮征:本组资料为17例,占258%。早期皮下脂肪层模糊,Coopers氏韧带增宽,本组资料“脂肪层浑浊”7例,占106%;中晚期乳腺癌通常表现为乳晕、病变局部皮肤增厚,乳头凹陷及酒窝征,这是由于癌肿侵犯皮肤所致。③大导管征:本组资料为11例,占167%。X线表现为乳头后方或下方可见一较致密的导管影指向病变处。病理基础为癌肿侵犯大导管,导管增粗扩张、密度增高,导管内充满癌细胞或上皮细胞残屑,肿块与乳头间被大导管连接起来行形成“癌桥”。④“彗星尾征”:本组资料为5例,占75%。X线表现为肿块边缘的不规则带状阴影或在光滑的边缘中有一部分轻微的不规则,系乳腺实质被癌肿牵拉所致,在肿块边缘形成彗星尾样阴影。⑤淋巴结肿大:本组资料为20例,占303%。X线表现为腋下淋巴结增大,密度增高,淋巴结门消失。淋巴结肿大可为癌瘤转移所致,也可为炎性反应所致。有时是患者就诊的唯一症状。
总之,钼靶X线摄影是基本的乳腺检查方法,其广泛应用明显提高了乳腺癌的检出率。对于难于定性病例,应密切结合临床及采取多种方法进行确诊,如超声、MRI等,必要时穿刺活检。
4 参考文献
[1] 马 捷,左 敏,孙国平,等.乳腺癌X线表现与雌激素受体表达相关性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6(1):11.
[2] 杨 光,张祥宏,张志刚,等.乳腺癌钼靶X线表现与癌组织骨桥蛋白、骨连接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6,25(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