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后不同内分泌药物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4-04-09 浏览次数:656次
乳腺癌是女性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且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并且趋向年轻化发展。手术仍然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尤其是内分泌治疗显著提高治疗疗效。内分泌疗法具有疗效确切、较低不良反应及价格低廉等特点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被广泛应用于各期乳腺癌的治疗及高危人群的预防[1]。本文应用不同方法及不同内分泌药物辅助乳腺癌术后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使患者获得最长的生存时间及提高生活质量,为临床合理选择药物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5年2月~2010年3月来我院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64例,均为女性,年龄在31~65岁,平均为45.7岁。所有患者均无明显治疗禁忌证,按规定时间完成治疗。
1.2方法:未绝经38例给予他莫昔芬(TAM)20 mg/d口服;其中服TAM 2年后符合绝经状态的26例患者换用依西美坦25 mg/d口服;26例绝经患者:16例给予阿那曲唑,1 mg/d口服,10例患者口服来曲唑,10 mg/d。所有患者定期随访,至少完成5年内分泌治疗。
1.3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包括5年总生存率和5年内无病生存率;②患者治疗期间毒副反应主要有恶心、食欲减退,腰腿酸痛,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增厚,远处转移等。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所有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87.5%(56/64)、5年内无病生存率为64.1%(41/64)。
2.2不良反应:服用他莫昔芬(TAM)患者较服用第3代芳香化酶抑制剂(AI)如来曲唑、阿那曲唑和依西美坦,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服用3种AI类患者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3讨论
乳腺癌已成为发病率最高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2]。目前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手术是目前早期乳腺癌最重要的治疗手段,而乳腺癌是与内分泌密切相关的疾病,成为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对乳腺癌行内分泌治疗,有助于提高其治疗效果。
目前内分泌治疗的药物,主要包括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孕激素受体拮抗剂、芳香环酶抑制剂及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四大类。有研究发现低剂量的雌激素可以刺激人乳腺癌细胞生长[3],临床应用较多的是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如他莫昔芬、托瑞米芬等。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AI),如来曲唑、阿那曲唑、依西美坦等,对于绝经后妇女的疗效更加显著。目前,我国的乳腺癌患者中绝经前发生乳腺癌的患者比例可高达60%左右。因此,临床上大多数患者是接受TAM治疗期间进入绝经期即转换AI的治疗。本研究应用内分泌不同药物对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5年总生存率和5年内无病生存率均有良好效果;服用他莫昔芬(TAM)患者较服用第3代芳香化酶抑制剂(AI)如来曲唑、阿那曲唑和依西美坦,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多,而服用3种AI类患者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差异。可见内分泌治疗有效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4参考文献
[1]沈镇宙,邵志敏.现代乳腺肿瘤学进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187-188.
[2]孙建刚,史奎宗.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新进展[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0,23(2):183.
[3]汤钊猷.现代肿瘤学[M].第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84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