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那曲唑在晚期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4-03-21 浏览次数:649次
乳腺癌是一种激素依赖性疾病,也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2]。内分泌治疗在乳腺癌治疗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术前采用内分泌治疗在有助于控制癌细胞转移,使瘤体缩小为后期手术开展,准备更好的术前条件。为探讨阿那曲唑在晚期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疗效,开展术前内分泌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82例女性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29~63岁,平均(49.26±4.11)岁。所有患者均病理活检证实为乳腺癌,且为临床或B超可测量,ER阳性,可手术或有潜在手术可能的局部晚期,无远处转移。采用对照研究,根据用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阿那曲唑组与他莫昔芬组,每组41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基本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患者均于术前12周接受内分泌治疗,其中阿那曲唑组用药为阿那曲唑(国药准字J20100107,AstraZeneca Pharmaceuticals LP生产)1 mg,1次/d,他莫昔芬组组用药为他莫昔芬(国药准字J20050005,Rottendorf Pharma GmbH 生产) 20 mg,1次/d。治疗前后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肿瘤客观观察指标、血雌二醇水平(E2)、不良反应情况。探讨两种药物的临床应用价值。
1.3 结果判定:①疗效:参考依据WTO“实体肿瘤客观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3]。②E2抑制率=(疗前E2基础浓度-术前检测的E2浓度)/疗前浓度×100%。③不良反应:参考 WHO“抗癌药物常见毒性反应标准”[4]。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 s x ± )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阿那曲唑组的有效率(39.02%)明显高于他莫昔芬组(2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259,P <0.05),详见表1。
2.2 血E2水平:两组患者血E2水平在治疗后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19,t2=15.21,P<0.05),且治疗后两组比较,阿那曲唑组明显低于他莫昔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6,P<0.05);阿那曲唑组的E2平均抑制率明显高于他莫昔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186,P<0.05),详见表2。
2.3 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各有6例患者出现轻度的发热、疲乏、烦躁、阴道分泌物增多等不良反应,且未出现阴道出血,血栓性疾病,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的损害等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晚期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受到广泛关注。内分泌治疗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①术前应用。在术前采用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使瘤体缩小及控制转移,为后期手术做准备。②术后应用。在术后采用辅助内分泌治疗,以巩固手术治疗的效果,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及生存质量。③复发或转移后的解救治疗。相对化疗和手术治疗,内分泌治疗因作用温和且起效后能长时间保持疾病稳定,且对生活质量几无影响,使得术前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而手术之前进行内分泌治疗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5-6]。
随着药物研究的不断发展,用于晚期乳腺癌术前内分泌治疗的药物也不断增多,乳腺癌患者也将更多地受益于内分泌治疗,而内分泌药物的选择,对治疗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为术前接受内分泌治,结果显示,阿那曲唑组的有效率(39.02%)明显高于他莫昔芬组(29.27%),两组患者血E2水平在治疗后均明显下降,且治疗后两组比较,阿那曲唑组明显低于他莫昔芬组,而阿那曲唑组的E2平均抑制率明显高于他莫昔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186,P <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了阿那曲唑治疗的优越性。长期以来,雌激素受体调节药物他莫昔芬被公认为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首选药物。但是,随着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的研制和开发,对他莫昔芬治疗的“金标准”地位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7]。本次研究中所采用的阿那曲唑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研究结果也显示了其较为优越的作用。同时,晚期乳腺癌患者中,绝经后妇女比例较大,其雌激素主要来源于肾上腺、肌肉、脂肪等性腺外组织的雄激素经芳香化酶转化而来,阿那曲唑是通过与芳香化酶可逆性结合,抑制芳香化酶活性,抑制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有效降低血雌激素水平,抑制肿瘤生长[8]。综上所述,阿那曲唑用于乳腺癌术前新辅助治疗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轻微、耐受良好,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黄 岚.2007年~2009年长江流域4城市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4):309.
[2] 刘显红,左学荣,崔洪霞.围绝经期晚期乳腺癌卵巢功能检测与内分泌治疗相关性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0,16(20):52.
[3] 李 昀,刘金萍,武军驻.绝经后乳腺癌术前新辅助治疗效果观察 [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6):848.
[4] 蒋一维,周力恒,陆劲松.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展[J].肿瘤学杂志,2011,17(5):335.
[5] 陈德滇,黄 胜,周绍强,等.戈舍瑞林联合阿那曲唑作为一线内分泌方案治疗绝经前伴中、高危复发转移因素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J].中国癌症杂志,2011,21(3):225.
[6] 廖 宁,张国淳,李学瑞,等.药物去势联合化疗在绝经前Luminal A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癌症杂志,2010,20(6):457.
[7] 谢瑞莲,王茂源,赖政洪.阿那曲唑和他莫昔芬对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血脂影响的对比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4):4153.
[8] 龚 畅,陈 怡,贾卫娟,等.芳香化酶抑制剂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三苯氧胺耐药的老年性局部晚期乳腺癌的研究[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0,10(5):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