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肿瘤学》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4-01-15  浏览次数:537次

临床妇科生殖道常见良性肿瘤类型中,子宫肌瘤占有较高的发生比例,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构成了严重威胁。近年来,微创医学取得了巨大进步,腹腔镜技术研究不断深入和完善,已在临床广泛开展应用。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0例,均为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随机按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术式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00例,年龄23~48岁,平均(33.6±2.1)岁。均经B超检查及妇科检查确诊。多发肌瘤 86例,单发肌瘤14例;即往腹部手术史32例,无生育史11例。随机按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划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行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手术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开展,取膀胱截石位,头低足高。设置气腹压力在 15 mm Hg(1 mm Hg=0.1333 kPa)及以下,凝固和切割电流为 40~60 W输出功率,腹腔镜自脐孔处置入,另外3个操作孔位置在下腹部选取,取相应的器械放置。在生理盐水20 ml加垂体后叶素12 U,在肌壁与肌瘤交界处注入,瘤体包膜在单极电凝下切开,瘤核暴露,对瘤体行钳夹操作并向外牵拉,肌瘤行钝性剥离,电凝止血,子宫切口用1号Dexon线连续缝合,避免遗留死腔,后将粉碎后的瘤体自盆腔取出。

1.3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 s x ± )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平均手术操作时间略高于对照组(P<0.05),但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肛门恢复排气的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病率为2%,对照组为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情况比较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经济的迅猛发展显著提高了医疗科技水平,微创医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加之公众健康意识的增高,对手术质量有更高的要求。在达到疾病治疗的同时,又保护患者机体各项器官生理机能是开展手术的原则。子宫能够分泌生物活性物质,是功能复杂的内分泌器官,同时在盆底结构完整性的维持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子宫切除易造成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故在子宫肌瘤治疗中,患者对保留子宫的要求逐日升高。传统开腹手术模式术后易发生盆腔粘连,创伤较大,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胃肠功能恢复较快,术中出血少,并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患者有较高依从性[1] 。子宫肌瘤采用腹腔镜下剔除术的操作要点如下:术前需对患者情况行正确评估,合理选择适应证,以免手术时间延长,引发意外。同时,术者需提高操作技巧,依据先电凝止血,后实施剔除的原则。对瘤体较大或肌壁间肌瘤,需取宫缩剂在术中应用,如米索前列醇、垂体后叶素等,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提高镜下缝合技术,以缩短手术时间,达到恢复解剖、止血的目的,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肛门恢复排气的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仅手术操作时间略长于对照组,其原因为均在腹腔内完成各项操作,镜下对创口缝合存在一定难度,相应随着医疗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操作技巧的提升,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本术式使生育功能得以保留,加快了月经恢复进程,注入垂体后叶素,有效减少了出血量,提供清晰的操作视野,为手术成功实施创伤了有利条件。更高的要求。在达到疾病治疗的同时,又保护患者机体各项器官生理机能是开展手术的原则。子宫能够分泌生物活性物质,是功能复杂的内分泌器官,同时在盆底结构完整性的维持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子宫切除易造成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故在子宫肌瘤治疗中,患者对保留子宫的要求逐日升高。传统开腹手术模式术后易发生盆腔粘连,创伤较大,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胃肠功能恢复较快,术中出血少,并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患者有较高依从性[1] 。子宫肌瘤采用腹腔镜下剔除术的操作要点如下:术前需对患者情况行正确评估,合理选择适应证,以免手术时间延长,引发意外。同时,术者需提高操作技巧,依据先电凝止血,后实施剔除的原则。对瘤体较大或肌壁间肌瘤,需取宫缩剂在术中应用,如米索前列醇、垂体后叶素等,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提高镜下缝合技术,以缩短手术时间,达到恢复解剖、止血的目的,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肛门恢复排气的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仅手术操作时间略长于对照组,其原因为均在腹腔内完成各项操作,镜下对创口缝合存在一定难度,相应随着医疗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操作技巧的提升,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本术式使生育功能得以保留,加快了月经恢复进程,注入垂体后叶素,有效减少了出血量,提供清晰的操作视野,为手术成功实施创伤了有利条件。综上所述,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微创、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美观、易于机体恢复、避免子宫切除等优点,使预后明显改善,显著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廖旭日.腹腔镜与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6):38.

[收稿日期:2013-04-12 编校:苏建东]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