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与CEF方案用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09-06-24 浏览次数:672次
作者:刘国柱
作者单位:临沂市肿瘤医院,山东 临沂 276000 【摘要】 [目的] 对比观察EC(表阿霉素+环磷酰胺)与CEF(环磷酰胺+表阿霉素+氟尿嘧啶)方案用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64例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Ⅱ、Ⅲa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EC组30例,表阿霉素75mg/m2静滴d1,环磷酰胺600mg/m2,d1,每2周重复;CEF组34例,环磷酰胺500mg/m2,d1,表阿霉素60mg/m2静滴d1,氟尿嘧啶500 mg/m2静滴d1,8,每3周重复。[结果] EC组CEF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3.3%和76.5%,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EC方案和CEF方案用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均有较高的疗效,EC方案能缩短术前化疗时间,避免延迟手术时机。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新辅助化疗 药物疗法
我院乳腺病治疗中心自2002年6至2005年10月将EC方案(表阿霉素+环磷酰胺)与CEF方案(表阿霉素+环磷酰胺+氟尿嘧啶)应用于Ⅱ、Ⅲa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取得较好疗效。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4例病人均为初治病人,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为乳腺癌,年龄23岁~56岁,中位年龄40岁。临床分期Ⅱ期22例,Ⅲa期42例。化疗前Karnofsky评分80分以上,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均正常。
1.2 治疗方法
EC组30例:表阿霉素75mg/m2静滴,d1,环磷酰胺600 mg/m2,d1,每2周重复,第1个周期化疗结束后根据血象变化预防性应用G-CSF。
CEF组34例,环磷酰胺500 mg/m2,d1,表阿霉素60mg/m2静滴,d1,氟尿嘧啶500 mg/m2静滴,d1,8,每3个周重复。2个周期无效的病人不进行第3个周期化疗。所有病人化疗结束半个月后手术。
1.3 评价标准
术前进行疗效评价。按WHO实体瘤近期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变化(NC)和进展(PD)。以CR+PR为有效。按WHO1981年统一标准评价毒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近期疗效
全组64例病人均完成至少2个周期化疗,其中2个周期38例,3个周期26例,均可评价疗效。EC组CR 2例,PR 20例,总有效率73.3%,CEF组CR 3例,PR 23例,总有效率76.5%。两组均无PD病人,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χ2=0.049,P>0.05)。详见表1。
2.2 毒性反应
按WHO1981年统一标准评价毒性,结果见表2。
3 讨 论
新辅助化疗的概念由Frei在1982年提出,一般是在手术前给予2~4个周期化疗,然后再手术或放疗[1]。目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主要应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是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方案之一。新辅助化疗不但使手术易于切除,更使不可切除的肿块变为可切除,降低临床分期,遏制微转移灶的发展,对提高远期疗效具有重要意义[2]。
含蒽环类药物的方案用于新辅助化疗最早见于1998年NSABP B-18和2000年EORTC 10902 Ⅲ期临床试验结果的报道,对于临床Ⅰ期和Ⅱ期的乳腺癌患者来说,AC方案(阿霉素+环磷酰胺)和CEF方案(环磷酰胺+表阿霉素+氟尿嘧啶)新辅助化疗对可手术乳腺癌原发灶客观有效率为49%~79%。剂量密度疗法的理论基础是Norton-S理论,即根据肿瘤生长动力学的数学模型每2周给药能最大程度地打击肿瘤[3]。
我们将EC 2周方案用于乳腺癌病人的新辅助化疗,与CEF 3周方案取得了同样较好的疗效,与文献报道相似[4]。目前尚无大宗资料对两者的疗效进行比较,一般认为两者疗效相近。对EC组我们采用了2周方案,较CEF 3周方案缩短了1/3的治疗时间,尤其对于化疗无效的病人避免延迟手术时机。由于病人治疗观念等多方面原因,两组病人术前化疗均为2~3个周期。结果显示两组病例化疗3个周期者有效率均高于化疗2个周期者,如果适当增加化疗周期数可能会取得更好的疗效,EC组更能体现出密集化疗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孙燕,周际昌. 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 第4版.北京:2003.295.
[2] 徐兵河. 乳腺癌[M].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174-175.
[3] 储大同.当代肿瘤内科治疗方案评价[M].第3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35.
[4] 李洪胜,方驰华,王远东,等.CEF与CMF方案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临床观察[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5,3(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