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肿瘤学》

E-cd及CD44V6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发表时间:2012-04-20  浏览次数:469次

  作者:吴绍新,王涛,付颖,官德元 作者单位:荆门职业技术学院病理学教研室,湖北荆门448000

  【摘要】 目的 探讨E-钙粘素(E-cadherin, E-cd)及粘附分子CD44的变构体CD44V6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淋结巴转移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3例乳腺癌中E-cd、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 53例乳腺癌组织中,E-cd、CD44V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15%(34/53)、64.15%(34/53),有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Ⅲ、Ⅳ者CD44V6的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和Ⅰ、Ⅱ期者(P均<0.01),而E-cd的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和TNM临床分期Ⅲ、Ⅳ者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和Ⅰ、Ⅱ期者(P均<0.01)。结论 CD44V6在乳腺癌中的过度表达及E-cd的下调表达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协同起作用,并可作为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关键词】 乳腺肿瘤;E-钙粘素;CD44V6;免疫组织化学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癌细胞的转移是一个多阶段多步骤、多元素等综合作用和发展的过程[1],其中癌细胞脱离原发灶是肿瘤发生浸润和转移的关键步骤和先决条件。笔者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E-cd及CD44V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乳腺癌的转移和临床分期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武穴市、京山县人民医院及荆门市三医院2002年1月~2005年6月间79例乳腺癌住院病人中选取典型浸润性导管癌(见图1)并行乳腺癌手术的病例53例,均为女性,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47.9岁。患者术前未做过任何化疗或放疗,按2003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和美国肿瘤联合会(AJCC)联合制定的TNM分期法,Ⅰ~Ⅱ期35例,Ⅲ~Ⅳ期18例,伴淋巴结转移32例,其中可查淋巴结转移21例,原发灶周边有典型淋巴管癌栓11例(见图2)。

  1.2 方法

  1.2.1 试剂

  即用型鼠抗人E-cd、CD44V6单克降抗体,即用型SP试剂盒和DAB显色试剂盒均购自福州迈新试剂有限公司。

  1.2.2 染色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取所选的病例蜡块连续切片,厚4μm,常规脱蜡水化后,采用微波进行抗原修复,操作过程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操作,DAB镜下控制显色,以PBS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用已知阳性切片作阳性对照。

  1.2.3 染色结果判断

  判断标准以癌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呈黄色或棕黄色为阳性。E-cd表达定位于细胞膜和(或)细胞质,呈棕黄色细颗粒状,阳性标准参照Nemeth等[2]的标准:无着色为(-),着色癌细胞≤25%为(+),26%~75%为(++),≥76%为(+++),将其中(-)~(+)归为阴性表达,(++)~(+++)为阳性表达。

  CD44V6表达定位于细胞膜和(或)细胞质,细胞阳性率分为4个等级:无阳性染色细胞或<5%细胞呈阳性反应为(-),阳性细胞数在5%~24%之间为(+),阳性细胞数在25%~50%之间为(++),阳性细胞数>50%为(+++)。

  1.2.4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E-cd、CD44V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53例乳腺癌组织中, E-cd表达于细胞质和(或)细胞膜(见图3),阳性率为64.15%(34/53),CD44V6表达于细胞膜或细胞质(见图4),阳性率为64.15%(34/53)。

  2.2 E-cd、CD44V6的表达与淋巴转移的关系

  见表1。在53例乳腺癌组织中,有淋巴结转移者CD44V6阳性表达率为78.13%,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42.86%,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而E-cd则相反,无淋巴结转移者阳性表达率为90.48%,明显高于有淋巴转移者的46.88%,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表1 E-cd、CD44V6的表达与淋巴转移的关系(略)

  2.3 E-cd、CD44V6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的关系

  见表2。在53例乳腺癌组织中,CD44V6表达在Ⅲ~Ⅳ期为88.89%,明显高于Ⅰ~Ⅱ期的51.43%,而E-cd则相反,其在Ⅰ~Ⅱ期的阳性率为77.14%,低于Ⅲ~Ⅳ期的38.89%。E-cd及CD44V6分别在Ⅰ~Ⅱ期和Ⅲ~Ⅳ期的表达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表2 E-cd、CD44V6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的关系(略)

  3 讨论

  CD44和E-cd均属于粘附分子家族的成员,是一种跨膜糖蛋白,所不同的是E-cd介导同质型粘附,而CD44介导异质性粘附。CD44有标准型(CD44S)和变异型(CD44V)2种,CD44V有10个亚型,其中V6与肿瘤侵袭、转移最为密切。目前认为CD44V6主要参与异质型粘附,即瘤细胞与宿主基质的粘附,异质型粘附在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促进作用[3]。Rudy[4]将CD44V6、cDNA转染至无转移潜能的肿瘤细胞株,可使其获得转移潜能。目前比较肯定的是CD44V6的过量表达与多种人体恶性肿瘤,如结肠癌、胃癌、乳腺癌等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5]。E-cd是一种钙依赖性跨膜糖蛋白,介导细胞同质粘附反应,是上皮细胞建立与保持正常极性及同型细胞紧密连接的分子基础,在维持细胞粘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6]。大量研究表明,乳腺癌、胃癌、结肠癌、卵巢癌等均发生E-cd表达减少。我们的研究表明,在伴有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较晚的乳腺癌中存在着CD44V6的过度表达和E-cd的表达下调,提示CD44V6的过度表达与E-cd的表达减弱与乳腺癌的转移密切有关。其机理可能为肿瘤细胞E-cd表达减少或丧失,同质型粘附能力减弱,从而容易从原发灶脱落和游走,引起肿瘤的转移[7]。而CD44V6作为一种透明质酸的受体,能与细胞外间质及基底膜的透明质酸结合,调节细胞的运动及形态,异质型粘附能力加强,促进肿瘤细胞的直接扩散;另外,CD44可激活T淋巴细胞,介导淋巴细胞向局部淋巴结转移。CD44V6的阳性表达可能使肿瘤细胞伪装成淋巴细胞而进入淋巴结或通过其胞质区域信号传递,介导瘤细胞的转移效应。

  综上所述,E-cd及CD44V6的表达失调在乳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大,其预后也较差。因此我们认为联合检测E-cd及CD44V6的表达在乳腺癌的转移判断、生物学行为及制定临床治疗方案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方伟岗,张蘅.肿瘤转移的分子生物学,医学分子生物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869.

  [2]Nemeth L, Rolle U, Puri P. Altered cytoskeleton in smooth muscle of aganglionic bowel [J]. Arch Pathol Lad Med,2002,126(6):692-696.

  [3]Yoshida R, Kimura N, Harada Y, et al. The loss of E-cadherin alpha and beta-catenin expression is associated with metastasis and poor prognosis in invasive breast cancer [J]. Int J Oncol,2001,18(3):513-520.

  [4]Rudy W, Hofmann M, Schwartz-Albiez R, et al. The two major CD44 proteins expressed on a metastatic rat tumor cell line are derived from different splice variants:each one individualiy suffices to confer metastatic behavior [J]. Cancer Res,1993,53(6):1262-1268.

  [5]Saito H, Tsujitani S, Katanok, et al. Serum concentration of CD44 variant 6 and its realation to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rcinoma [J]. Cancer,1998,83(6):1094-1100.

  [6]Kitagawa T, Matsumoto K, Nagatuchi A, et al. Co-expression of E-cadherin and alpha-catenin mdecules in colorectal cancer [J]. Surg Today,1999,29(6):511.

  [7]Jiang WG. E-cadherin and its associated protein catenins,cancer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J]. Br J Surg,1996,83(3):437-446.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