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法治疗老年恶性肿瘤伴发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2-03-27 浏览次数:428次
张 清,杨 卉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复兴医院,北京 100038)
【摘要】 目的:研究活血化瘀疗法对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伴发下肢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4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与观察组(22例),对照组进行一般治疗;观察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治疗,银杏达莫注射液20 mL加入0.9%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2次/d,2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i)水平与小腿周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1.82%)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P<0.05);治疗后观察组小腿周径变化与D-Di水平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PT与PLT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活血化瘀疗法对老年恶性肿瘤伴发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疗效肯定,安全性良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恶性肿瘤;下肢静脉血栓;活血化瘀;银杏达莫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therapy of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on elderly cancer patients with lower limb vein thrombosis. Methods: Forty-two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wenty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treatment and twenty-two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both routine treatment and therapy of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Yinxingdamo injection 20ml added into 250ml 0.9% saline for intravenous infusion, once daily). Results: The overall respons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is 81.82%,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70.00%. The changes of calf perimeter and D-Di content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a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The prothrombin time and platelets contents have no significant change. Conclusions:The therapy of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has positive effect on elderly cancer patients with lower limb vein thrombosis and is worthy of further study.
[KEY WORDS] Cancer; Lower limb vein thrombosis;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Yinxingdamo injection
下肢静脉血栓是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大约有15%的恶性肿瘤患者会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1],且多发生于下肢。下肢静脉血栓易并发肺栓塞和栓塞后综合征,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后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上越来越引起重视。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2]建议,所有肿瘤患者入院治疗时都应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然而,由于肿瘤患者的特殊状况,抗凝治疗疗效甚微,且易引起更多、更严重的出血综合征;而且在实际临床操作中,这种方法也不适用于所有的肿瘤患者。对中晚期癌症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的抗凝治疗还有待于更明确的规定。因此,临床中肿瘤患者的血栓状态治疗应引起重视,以便及早进行处理。本文对老年恶性肿瘤伴发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进行了初步探索,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5月~2011年2月我科住院治疗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4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治疗过程中死亡1例,脱落1例;对照组死亡1例,脱落2例,两组脱落病例均为转院脱落,实际收治患者42例,其中观察组22例,男性15例,女性7例;年龄64~79岁,平均69岁;原发病:结肠癌6例,胃癌5例,肺癌4例,直肠癌3例,胰腺癌、肝癌、前列腺癌、膀胱癌各1例;静脉血栓累及范围:左下肢14例,右下肢6例,双下肢2例。对照组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62~79岁,平均67岁;原发病:胃癌6例,结肠癌5例,肺癌3例,直肠癌2例,胰腺癌、肝癌、前列腺癌、膀胱癌各1例;静脉血栓累及范围:左下肢12例,右下肢7例,双下肢1例。两组患者均为国际抗癌联盟(UICC)TNM分期Ⅳ期患者,并且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为下肢静脉血栓。临床表现及分型:根据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所制定的诊疗指南[3],其主要临床症状为患侧肢体肿胀、疼痛,活动后加重,抬高患肢可好转;体征为患侧肢体肿胀,皮肤多正常或轻度瘀血,严重者可呈青紫色,患处皮肤温度降低,Homans征(+)以及Neuhofs征(+);根据血栓形成范围分型[4]:观察组混合型12例,周围型8例,中央型2例;对照组混合型12例,周围型7例,中央型1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进行一般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疗法治疗。(1)一般治疗:患者均卧床休息,抬高患肢20~30度,局部用硫酸镁溶液湿敷,肢体活动度不宜太大,禁止翻身、按摩患肢,以免血栓脱落,诱发肺栓塞;(2)活血化瘀疗法:银杏达莫注射液20 mL加入0.9%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2次/d,2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严密监测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瘀点或瘀斑、鼻腔或牙龈出血、咯血或便血等。
1.3 观察指标
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i)水平与小腿周径变化。D-Di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外周血2~3 mL,使用肝素钠抗凝,用免疫比浊法测定D-Di水平,正常人血清水平为0~500 μg/L。小腿周径:应用卷尺测量患肢肿胀程度,并与健侧肢体进行对比,治疗前先测量患侧肢体与健侧肢体的膝下(髌骨下)15cm处小腿周径之差,待疗程结束后再次复查患侧肢体与健侧肢体的小腿周径之差,正常人双侧肢体周径差低于1 cm。
1.4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彩超检查显示血栓消失;显效:症状、体征显著改善或消失,彩超检查显示血栓减少50%及以上,周围血管有血流信号;有效:症状、体征减轻,彩超检查显示周围血管无血流信号;无效:症状、体征无减轻甚至出现坏死,彩超检查显示周围血管无血流信号[5]。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的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症状与体征均得到了改善,对照组治愈1例,显效6例,有效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治愈3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81.82%,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的比较
两组无1例发生出血不良反应。治疗前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PT、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T与PLT均有所下降,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表1 两组PT与PLT测定结果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D-Di 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D-Di水平均明显升高,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D-Di水平均下降,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图1。
2.4 两组治疗前、后小腿周径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下肢均有不同程度肿胀,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肢肿胀程度均有所改善,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图2。图1 治疗前、后D-Di水平图2 治疗前、后小腿周径差
3 讨论
早在19世纪,著名医学家Virchow就提出了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分别为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随着医学的发展与现代化检测技术的进步,不断出现新的科学依据支持Virchow的观点,并逐渐得到医学界公认。
这3种因素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存在[6]:(1)恶性肿瘤患者一般长期卧床,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再加上肿瘤压迫等因素,易导致静脉血液流速减慢、血液瘀积。(2)肿瘤细胞可释放黏附分子,诱导凝血,并使血小板与白细胞黏附于血管内皮上,损伤血管壁;恶性肿瘤患者大多有手术治疗史,手术易导致血管壁损伤;化疗药物也可对血管壁造成刺激性损伤。(3)肿瘤细胞本身也会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可通过促凝因子激活凝血系统;激活一系列肿瘤衍生因子间接或直接损伤血管内皮;通过多种生化途径活化一系列细胞因子或化学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β(TGF-β)等,抑制内皮细胞分泌抗凝物质,使血液呈高凝状态。多项研究也已经证实,恶性肿瘤是形成下肢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且随着肿瘤分期越高,发生静脉血栓的几率越大[7]。
另外,本组患者年龄均为60岁以上。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脆性增加、血黏度增高,易导致高凝状态;另一方面患者年龄较大,同时伴有多种内科疾病,特别是心肺功能衰竭及脑梗,因此必须接受多种药物治疗,而这些药物有可能是与抗凝药物相互作用的,提示抗凝溶栓疗法并不适用于所有恶性肿瘤患者,还需要不断研究。
下肢静脉血栓的治疗目的是在可接受的出血综合征前提下,预防致死性肺栓塞的发生以及静脉血栓复发,积极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可降低致残率与死亡率。近年来,其治疗以抗凝溶栓治疗为主,药物主要选择低分子肝素与华法林,已经成为下肢静脉血栓的标准治疗方法。然而肝素容易诱发血小板减少症,华法林长期应用也容易导致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研究选择银杏达莫注射液进行活血化瘀治疗。银杏达莫为复方制剂,含银杏总黄酮及双嘧达莫,作用为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红细胞流变特性,有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静脉侧支的建立,静脉吻合网的扩张。丰富的侧支循环可以部分补偿局部静脉血栓造成的静脉回流障碍,既可避免抗凝溶栓治疗引起的出血等不良反应,又可以发挥活血化瘀功效。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得到显著改善,提示活血化瘀疗法对下肢静脉血栓起到治疗作用,改善血液循环,从而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直接测量小腿周径变化是观察下肢肿胀的有效指标,治疗后患者小腿周径差显著减少,提示活血化瘀疗法可显著改善下肢肿胀,促进血栓再通,从而改善下肢功能。D-Di是纤溶酶被激活后,降解交联纤维蛋白多聚体的特异性产物,因此定量检测D-Di可以反映血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中,所有患者治疗前D-Di水平均升高,而经过活血化瘀治疗后,其含量显著降低,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提示银杏达莫治疗可显著降低D-Di水平,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促进血液循环。另外,在本研究中PT与PLT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由于样本量太小造成的,在临床研究中仍应监测凝血功能,一旦发现患者有出血倾向,应及时停药。
本研究结果显示,活血化瘀疗法对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伴发下肢静脉血栓治疗有效,且安全性良好,值得进一步研究。但本研究病例数目较少,且多为Ⅳ期患者,年龄较大,一般状况较差,在以后的研究中应纳入更多患者,并尽量选择早期患者及早筛查,对阳性患者进行治疗,更有利于患者预后,研究结果也将对临床更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Letai A, Kuter D. Cancer, coagulation and anticoagulation[J]. The Oncologist, 1999,4:443.
2 Wagman LD, Baird MF, Bennet CL, et al. Venous thromboembolic disease.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J]. J Natl Compr Canc Netw, 2006,4(9):838-869.
3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S].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8,23(3):235-238.
4 孙建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见:兰锡纯.心脏血管外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70.
5 邓应忠,张庆华.华法令治疗血栓18例[J].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8,5(5):424-425.
6 Mousa SA, Petersen LJ. Anti-cancer properties of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 Preclinical evidence[J]. Thromb Haemost, 2009,102(2):258-267.
7 Lee KW, Bang SM, Kim S,et al. The incidence, risk factors and prognostic implications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J]. J Thromb Haemos,2009,8(3):540-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