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P胶体联合90Sr敷贴器治疗混合型毛细血管瘤
发表时间:2011-10-25 浏览次数:424次
作者:吴立兵,刘刚,李伏燕,裴之俊 作者单位: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核医学科,湖北 十堰 442000
【关键词】 32P胶体 90Sr敷贴器 混合型毛细血管瘤
混合型毛细血管瘤单纯注射32P胶体或单独用90Sr皮科敷贴器治疗,疗效均不是十分理想。本文旨在探讨注射32P胶体联合90Sr敷贴器对于治疗混合型毛细血管瘤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4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利用β射线治疗的混合型毛细血管瘤患儿232例,男121例,女111例;年龄在6个月以下的103例,7~12个月78例,1~3岁27例,3岁以上24例,所有患儿血常规检查正常,瘤体表面无溃烂。随机分为单纯治疗组112例,联合治疗组120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情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32P胶体和90Sr敷贴器均购自中国原子能研究院,90Sr敷贴器的型号为02-302,面积为3 cm×4 cm,每年校正剂量一次。
1.2 方法
两组患儿根据瘤体面积取32P胶体,1岁以下者按300~500 kBq/cm2, 加地塞米松0.3 mg/mL;1岁以上者按370~740 kBq/cm2取32P胶体,加地塞米松0.5 mg/mL;首先计算32P胶体用量,然后将32P胶体与地塞米松混合,皮肤常规消毒。准备完成后将注射针沿血管瘤基底部刺入,有无回血均可注入,同时变换针头方向由近到远使整个血管瘤得到均匀注射,也可多针多点注射,但总量控制在事先准备的药量。拔针后立即以无菌纱布压迫注射部位,直到无液体渗出,然后包扎好。若需第二次治疗,重新测量血管瘤面积,32P胶体用量计算方法同第一疗程。单纯治疗组治疗1~4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二个月。联合治疗组依患儿年龄、部位不同,注射32P胶体加地塞米松治疗2个疗程,方法同单纯治疗组,每个疗程间隔2个月,2个疗程后利用90Sr敷贴器继续治疗。90Sr敷贴器治疗剂量为一岁以内每疗程总剂量为1 500 rad,一岁以上1 500~2 000 rad,分10次照射,每日一次。需要重复治疗者,每疗程间歇一个半月左右,同一部位一般不超过二个疗程。利用90Sr敷贴器治疗前用2 mm厚橡胶皮保护瘤体周围正常皮肤,照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瘤体及周围正常皮肤颜色变化,如有起泡,立即停止照射,按辐射损伤及时处理,避免感染。
疗效判断标准[1]:⑴痊愈:血管瘤完全消失且肤色恢复正常,仅在原发病灶处留有色素沉着或脱失现象;⑵显效:血管瘤体积缩小1/2以上;⑶好转:血管瘤体积缩小或停止生长;⑷无效:血管瘤治疗后几乎无变化。有效=痊愈+显效。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单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9.4%,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5%,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与疗效的关系。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不同年龄与疗效的关系
3 讨论
混合型毛细血管瘤以单纯性毛细血管瘤合并海绵状血管瘤多见。皮下海绵状血管瘤内有许多大小不一、相互吻合的血窦,其疗效好坏取决于药物的局部聚积性。32P胶体是磷酸铬悬浮30%右旋糖酐溶液中形成的直径为0.6~2.0 μm的颗粒,悬浮液为草绿色,性质稳定。32P胶体为纯β粒子发射体,其半衰期14.3 d,最大能量1.71 MeV,平均能量0.695 MeV;颗粒大小平均1~2 μm,不易进入血液循环;在组织中射程是2~4 mm,最大射程8 mm,其能量和射程特别适合局部照射,而对邻近组织、器官无明显影响。β射线能使组织产生电离辐射反应,破坏增生的血管内皮,局部形成血栓、坏死,使瘤体纤维化。加入地塞米松能引起血管瘤的血管收缩,调节血管内皮增殖,同时有抗炎作用,二者起协同作用并减轻局部放射性反应。在治疗过程中配制的药物体积必需合适,如果容积过小,难以达到均匀注射;如果体积过大,瘤体容纳不下,药液将溢出。90Sr敷贴器治疗是利用90Sr衰变后的90Y子体发射的纯β粒子产生的辐射生物学效应使增生的毛细血管封闭、纤维化而达到目的。32P胶体和90Sr敷贴器都是利用β射线对毛细血管瘤进行治疗,32P胶体主要作用于皮下的海绵状血管瘤,而90Sr敷贴器主要作用于单纯性毛细血管瘤,两者在治疗方面具有互补性。
本研究表明32P胶体联合90Sr敷贴器治疗组痊愈率(84%)明显优于单纯32P胶体治疗组痊愈率(50.9%),高于陈进木等[2]报道单纯用90Sr皮科敷贴器治疗混合型毛细血管瘤的治愈率(49.03%)和高志红等[3]报道的单纯注射32P胶体治疗混合型毛细血管瘤的治愈率(54.9%)。因此利用32P胶体联合90Sr敷贴器治疗混合型毛细血管瘤可以大大提高治愈率,临床应用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本研究发现血管瘤的治疗效果与年龄有密切关系,年龄越小、病变发展迅速者对β射线敏感性高,同时年龄越小,病程较轻,皮损浅表,治愈率较高,与国内其他学者报道一致[4],因此尽早治疗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潘中允,主编.放射性核素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62-363.
[2]陈进木,刘向农,陈胜平,等.90锶敷贴治疗小儿皮肤浅表性血管瘤456例[J].皮肤病与性病,1998,20(4):10-11.
[3]高志红.32P胶体联合激素治疗海绵状血管瘤临床分析[J]. 现代肿瘤医学,2007,15(7):1 038.
[4]杨天正,闫瑞红.32P胶体治疗海绵状血管瘤166例的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药,2007,20(1):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