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适形推量治疗19例脑转移瘤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1-08-31 浏览次数:418次
作者:金永,任洪军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分金亭医院肿瘤治疗中心,江苏泗洪 223900
【关键词】 三维适形放疗;脑转移瘤;疗效观察
2005年3月至2006年9月应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推量治疗19例脑转移瘤,现将疗效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19例患者中男14例,女5例,年龄48~72岁,中位年龄62岁,肺癌脑转移10例,胃癌脑转移4例,食管癌脑转移3例,乳腺癌脑转移2例。19例均为单发病灶,9例在治疗过程中配合化疗。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诊断,治疗前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头痛、恶心、呕吐或肢体运动障碍等神经症状。
2.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用热塑面膜固定,应用6 MVX线全脑两野对穿放疗30~36 GY,单次量2 GY/次,后行CT检查,对残留病灶行三维适形放疗。将真空垫置于适形定位架,患者戴热塑面膜固定头架仰卧固定于真空垫上,面膜上做好摆位标记点,行螺旋CT增强扫描,层厚层距5 mm。将获得的CT图像资料用扫描仪输入三维TPS计划系统,参照放疗前CT图像勾画靶区GTV,GTV外放20 mm为PTV,采用东影公司Angelplan2000 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V.2003(R),对4~5个非共面野照射,95%以上的剂量曲线完全覆盖PTV,单次剂量2.5 GY/次,5次/周,总次数6~8次。放疗过程中配合甘露醇及激素治疗。化疗患者应用NP、TP或TA方案化疗。
3.疗效评价及结果 治疗结束后1~2个月后用螺旋CT增强扫描,与适形定位片比较,按WHO肿瘤疗效报告标准进行评价。疗效评价标准:CR:病灶完全消失;PR:病灶缩小50%以上;NC:病灶缩小不及50%或增大未超过25%。总局部控制率为CR+PR。本组CR15例,PR3例,NC 1例,有效率为94.7%。脑水肿变化及症状改善情况,在治疗中或治疗后全部病人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头痛、头晕症状减轻或消失,肢体运动障碍症状减轻或恢复正常。
讨论
身体其它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到颅内,称作脑转移瘤,是肿瘤晚期的一种表现,也是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尸检资料表明:死于肿瘤的病人,50%有颅内转移,其中40%是单发病灶。脑转移瘤好发于40~60岁,男性多于女性。肿瘤的来源以肺癌最多见,男性更是如此,而女性则以乳腺癌为主[1]。除此之外,还有肾和肾上腺、消化道、盆腔脏器、皮肤、前列腺、骨骼等部位的恶性肿瘤。脑转移瘤大多慢性起病,但病程往往进展迅速。70%以上的脑转移病人有神经系统方面的症状和体征,脑转移病变可与原发肿瘤同时诊断或脑转移作为首发症状就诊,但约80%的脑转移病变发生在原发病变诊断之后;大约50%的患者有头痛症状,多发生在清晨,一般提示肿瘤为多发或位于枕部[2];其次常见的有恶心、呕吐、语言障碍、肢体肌力减退、共济失调、颅神经麻痹等;25%的患者出现视乳头水肿。发病部位以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等血运较丰富区域为主,占一半以上,而且容易发生在灰质和白质交界处,以额、颞、顶叶多见,枕叶少见[2]。小细胞肺癌常发生小脑转移。发生脑转移后如果不治疗,中位生存仅为1个月左右[2],尽管给予了积极的治疗,生存期有了明显延长,预后仍很差,大多数仍死于脑转移病变。
脑转移病变治疗上可选择激素治疗、外科、外放射治疗和X刀等治疗,依病情可结合全身化疗。除病人情况非常差以外,不行单纯激素治疗。全脑放疗为脑转移患者的通常治疗方式。由于多发脑转移占多数,而且随MRI技术的改善和广泛应用,多发脑转移的诊断比例将增加,这样适合外科手术的患者将进一步减少。三维适形放疗是用非共面上从不同角度对准靶区进行治疗,射线聚集于靶区,使靶区获得较高的肿瘤致死剂量,而周围正常组织受量比传统常规治疗方法减少30%~50%的剂量。三维适形放疗可以看成是全脑放疗的局部加量治疗,应用全脑放疗后对颅内的亚临床病灶起了有效的控制作用,缩小转移肿瘤的体积,又可以减少适形放疗的体积及减少周边剂量,所以更符合肿瘤的治疗原则[3]。我院在全脑放疗后用三维适形放疗推量治疗脑转移瘤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今后的治疗中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于金明.肿瘤精确放射治疗学[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941.
[2]殷蔚伯.肿瘤放射治疗学[M].第3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092-1095.
[3]孙 燕.临床肿瘤学[M].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6,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