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肿瘤学》

放疗联合帕米磷酸二纳治疗脊椎转移癌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1-03-07  浏览次数:389次

  作者:王家桥 黄伟荧 金志良  作者单位:434100 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肿瘤中心

  【关键词】 放射治疗;帕米磷酸二纳;脊椎骨转移癌

  脊椎骨转移癌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脊椎是骨转移癌最常见的部位,尤其胸、腰椎骨转移癌最为常见,相当一部分晚期肿瘤,如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鼻咽癌、肠癌,可发生脊椎骨转移癌,引起剧烈疼痛,高钙血症、继发性神经功能不全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放射治疗和帕米磷酸二纳是治疗脊椎转移癌最有效方法之一,我院于2007年3月至2009年12月采用放疗联合帕米磷酸二纳治疗脊椎转移癌,取得较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脊椎转移癌患者,男48例,女32例;年龄28~91岁。所有病例均有病理诊断或穿刺细胞学诊断证实,其中肺癌38例,乳腺癌10例,鼻咽癌9例,大肠癌8例,食管癌7例,其它8例,并经MRI、ECT等证实有骨转移癌(溶骨性破坏)。脊髓转移部位颈椎9例,胸椎60例,腰椎78例,骶椎20例。其中单发部位36例,多发部位44例。治疗前3 d,治疗后2周,行MRI、ECT等检查,并对骨痛、骨质修复情况和不良反应进行评定,预计生存期≥3个月。 8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放射治疗+帕米磷酸二纳)42例,单放组(单纯放疗)38例。2组临床资料相近,具有可比性。见表1。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放疗均采用直线加速器,照射范围包括转移椎体及上下各1/2椎体,每次每天300 CGy,每周5次,总剂量3 000~3 900 Cgy,单放组放疗后2周评价疗效。治疗组放疗开始给予帕米磷酸二纳治疗(仁怡)(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帕米膦酸二钠葡萄糖注射液30 mg/250 ml),第1天30 mg,第2、3天均60 mg,帕米磷酸二纳每30毫克静脉滴注2 h,3周重复,2周期后评价疗效。

  1.3 疗效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1.3.1 骨痛:按WHO疼痛程度分级法(VRS)分为4度[1]。疼痛缓解评价标准:显效:疼痛减轻Ⅱ级以上者;有效:疼痛减轻Ⅰ级以上者;无效:疼痛减轻,但在疗程中疗效又恢复原有程度,或者疼痛未缓解或加重。显效+有效=总有效。

  1.3.2 骨质修复评定标准:Ⅰ级(有效):X线或骨显像检查证实所有部位的转移灶出现钙化及消失;Ⅱ级(显效):X线检查证实转移灶上下径和横径的乘积减少或其钙化>50%,或者骨显像显示转移灶数量减少>50%;Ⅲ级(好转):X线检查证实转移灶的两径乘积减少或其钙化>25%,或者骨显像检查证实转移灶数目减少>25%;Ⅳ级(无效):X线证实转移灶的两径乘积或其钙化<25%或无变化,或者骨显像显示转移灶数目减少<25%或无变化。

  1.3.3 不良反应:按WHO毒性分级标准评定,观察有无发热,肌痛及对血常规,心、肝、肾功能的影响。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止痛效果

  治疗组42例,显效19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8%(39/42)。对照组38例,显效15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4.2%(32/38)。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单放组(P<0.05)。2组治疗前后疼痛分级情况见表2、3。表2 2组治疗前疼痛分级情况表3 2组治疗后疼痛分级情况

  2.2 骨膜修复情况

  单放组有效率显效3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21.05%(8/38),治疗组有效4例,显效7例,好转7例,总好转率42.85%(18/4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表4 2组治疗后骨膜修复情况

  2.3 不良反应

  单放组Ⅰ度白细胞下降2例,治疗组白细胞下降3例,轻微恶心4例、乏力,一过性发热肌痛6例,体温37.5~39.5℃,经对症治疗后缓解,无其他合并症的发生。

  3 讨论

  脊椎骨转移癌造成的疼痛是癌性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骨转移癌的形成与癌细胞的直接侵蚀有关[2],肿瘤细胞从原发灶脱落,经过血液及淋巴运行至骨组织中,刺激破骨细胞使其活性增加,而成骨过程并不加快,因此产生溶骨性破坏。同时肿瘤细胞能分泌一些致痛介质如前列腺素、乳酸等,从而加重疼痛[3]。脊椎骨转移癌会因为压迫、缺血,造成脊髓的严重损伤。脊椎骨转移癌首发症状为疼痛,可占80%左右,根据有关资料显示,脊椎骨转移癌单纯放疗有效率85%左右[4]。本研究单纯放疗有效率84.2%,与国内资料接近。

  帕米磷酸二纳是第二代双膦酸盐类药物。该药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起止痛作用:(1)该药能牢固地吸附在骨小梁的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选择性地阻挡破骨细胞的骨溶解作用;(2)抑制破骨细胞的发育成熟,从而抑制其活性;(3)抑制前列腺素、乳酸等致痛介质。因此,帕米磷酸二纳能有效地减少肿瘤转移引起的骨质破坏,消除骨转移性疼痛,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治疗脊椎骨转移癌的方法很多,有放疗、化疗、核素、双膦酸盐类药物及癌症三阶梯镇痛药等。单纯化疗对骨转移引起的疼痛疗效差,有时为了提高疗效,多药联合时,不良反应严重;放疗难以对广泛骨转移病灶同时照射;核素治疗骨髓抑制较为严重;用镇痛药物不能对骨组织破坏起治疗作用,骨发并症多。

  本研究治疗组采用放疗+帕米磷酸二纳治疗脊椎骨转移癌,结果显示止痛有效率92.8%,单放组有效率84.2%(P<0.05),2组骨质修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42.85%,单放组21.05%(P<0.05)。在治疗组中白细胞下降3例,轻微恶心、乏力4例,一过性的发热肌痛6例,体温一般37.5℃~39.5℃之间,经对症治疗后缓解,无其他合并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孙燕,顾慰萍主编.癌症三阶梯止疼指导原则.第1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20.

  2 任群,余建和,吴祥.帕米膦酸钠联合放疗冶疗胃转移癌的疗效观察.临床肿瘤杂志2006,11:117.

  3 肖震宇.大剂量帕米膦酸二钠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临床研究,2006,26:560561.

  4 卢健.脊椎转移癌的放射治疗.全国肿瘤放射与综合治疗新技术研讨会.中国.西安.2006.8.9.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