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肿瘤学》

鼻咽癌350例常规放疗的摆位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10-09-09  浏览次数:396次

  作者:李莉萍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中心,广西 南宁 530021

  【摘要】 目的:分析鼻咽癌常规放射治疗摆位误差的原因,寻求解决摆位误差的方法。方法:摆完治疗体位放射治疗前,测量治疗室激光定位线与定位时激光线标记的吻合度。结果:在1 750人次的测量中,95%能达到治疗体位的标准,还有5%需要修正,方可进行治疗。结论:为了确保常规放疗的质量保证,定期做好各项设施的调整与校正是很必要的;放疗师的培训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

  【关键词】 鼻咽肿瘤 放射疗法 体位

  Posture in 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 of the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in 350 cases

  LI Liping, YANG Chaofeng, ZHOU Guie, XU Zhouying

  (Center of Radiotherapy, Hospital of Tumor, Affiliated to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Nanning53002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posture errors in 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 of the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seek methods of rectification. Methods: The patients undergoing radiotherapy were postured and the agreement of laser beam mark line before radiotherapy and collimated laser beam line were analyzed. Results: Of the caliper of 1 750 times, 95% posture met the criteria of radiotherapy, 5% required rectify. Conclusion: To warrant the quality of 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 it's necessary to adjust and proof the system of radiotherapy before the treatment; the training of radiotherapist is indispensable.

  [KEY WORDS] Nasopharyngeal tumors; Radiotherapy; Body

  鼻咽癌在广西为高发癌,每天在我院放疗中心接受治疗的约有30人,其中6~8人能接受高精确度的调强放射治疗(IMRT)或三维适形放疗(3DCRT),还有2/3以上的患者由于家庭经济问题只能接受常规放射治疗,曾有学者计算统计:放射治疗过程中体位偏移3 mm疗效会下降3.3%;偏移5 mm疗效会下降18.4%;偏移6 mm疗效会下降33.1%[1]。因此,放疗师如何把握好常规放疗定位、热塑膜的固定以及摆位等技术,是放射治疗成功的关键、放射治疗的质量保证。对350例鼻咽癌的常规放射治疗(简称放疗)过程进行分析,寻找要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了从2006年9月~2007年8月在我院放疗中心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350例鼻咽癌患者进行系统回顾分析。男性235例,女性115例,年龄18~71岁,中位年龄42岁;无精神障碍和精神类疾病,有较好的自控能力。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低分化鳞癌、腺癌。

  1.2 材料

  定位用东芝模拟定位机;治疗加速器为Elaktaprecise 1120型医用直线加速;U型热塑网状面模头颈固定装置;ABCDE5种型号的塑胶固定枕。

  1.3 方法

  1.3.1 U型热塑网状面模头颈固定 根据面模的材料不同,通常水箱水温在70~80 ℃之间。双手握住未成形的带圆孔面模板的两边,将其略为弯曲放入热水中浸泡,1 min后当面模板颜色变通透,面模有下坠及漂浮感时从水中取出,面模用干毛巾吸干水份后而又不烫伤头颈部皮肤时,操作者站于患者头部方向,用双手将面模垂直轻压患者面部,手指轻压鼻根部,使其贴住皮肤尽快固定成形。患者颈部的面模边缘,必须做圆滑,以避免日后治疗时刮伤颈部皮肤。

  1.3.2 模拟机定位 根据患者的头型、颈部长短等情况从ABCDE5种型号的固定枕选用合适的头枕,①让患者仰卧于定位床上,头颈部位置端正且患者仰卧舒适、符合治疗技术要求,定位室内两侧激光器的水平线激光过患者双耳屏,垂直线激光过患者双耳屏下缘或双侧外耳孔。若患者面颊部有不对称或畸形,垂直线激光改过双耳根上缘。纵向激光线过患者头部及体部正中矢状线。②面颈联合野和面颈分野的定位:面颈联合野和面颈分野不等同于一中心;颈部切线野:根据淋巴有否转移情况,一般采用全颈或下半颈前切及颈后三角区电子线野;鼻前野:针对前组筛窦、鼻腔、上颌窦及眶部受侵病变,作补充剂量照射而设。③患者头颈部位置一经确定,必须在患者双耳屏附近、鼻前或颌下正中等处用贴上胶布用笔标记激光线的位置。

  1.3.3 加速器治疗 患者取定位时的头枕型号及面罩仰卧于加速器治疗上,操纵治疗床,使治疗室的激光线十字交叉点与面罩上两侧的十字交叉点重合,射野中心十字交叉点与面罩上照射野中心十字交叉点标记吻合。

  1.3.4 摆位的误差测量 以照射野中心点为坐标原点,设水平侧野照射时患者前后方向为X轴,头脚方向为Y轴。测量治疗室的激光定位线与患者摆位后面罩上的激光定位线的吻合度,激光线偏移0~1 mm 的为吻合性好;激光线偏移2~4 mm为允许范围内的偏差;激光线偏移≥5 mm为摆位失误,必须分析原因、纠正误差后方可进行治疗。

  2 结果

  350例NPC患者,放射治疗摆位时每个患者进行了5次(治疗开始2次、治疗中期2次、治疗后期1次)测量,共1 750次。在X、Y轴方向上都有不同程度上的偏移,对误差2~4 mm 左右取平均数(即左右兼顾),使其误差在允许范围(≤2 mm)[2]进行治疗;对误差≥5 mm,者进行校正后方可治疗。350例NPC患者摆位X、Y方向上偏移情况见表1。

  3 讨论

  摆位误差分为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常由机器精度等原因造成,随机误差则由摆位时的误差范围X轴方向(人次)Y轴方向(人次)不确定性造成。每次治疗时单独产生的误差称为分次内误差(intrafractional error),多次治疗时产生的误差称为分次间误差(interfractional error)。分次内误差是定量评价每次摆位所产生的误差,它对于剂量分布曲线的影响在于靶区与等剂量线的位置变化;分次间误差是评价整个治疗阶段的误差,它对于整个治疗的等剂量分布曲线的影响在于使等剂量线的边缘变得模糊(blurring),相当于增加了“半影”的区域。造成剂量模糊的主要原因是摆位误差中的随机误差。测量、记录、分析的350例NPC患者中,每人每次误差几乎是相同的,采取纠正误差的方法也几乎是相同,但最终目的是确保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的重复性,也就相当于每次治疗时单独产生的误差——分次内误差(intrafractional error),不致于造成分次间误差(interfractional error),而引起的等剂量分布曲线边缘变得模糊(blurring),增加了“半影”的区域。从摆位的过程来看:首先是病人趟下时身体的偏斜而至头部的摆放不正及衣领的防碍,其次是下巴的仰度不够而导致激光定位线偏移的机随误差,经过调整大多数的偏移得到了纠正。有1.4%~3.4%的患者经过调整偏移依旧存在,说明系统误差在整个放射治疗过程同样是存在。造成摆位误差的原因:①系统方面:激光定位灯的误差、治疗床平面的倾斜、源距离指示器的误差。②患者方面: 患者由于开始治疗的不适应、紧张、呼吸运动等原因出现偏移,造成摆位困难。患者治疗过程也可能出现移动,造成靶区的偏移。③放疗师方面:经验、技巧及责任心。对策:①定位室与治疗室激光定位器每周检查调整校准一次,能杜绝激光灯引起的误差,确保定位室与治疗室激光线的重合。②头部U型热塑网状面罩的固定要适中,掌握不同型号U型热塑网状面罩的收缩率,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好面罩,不能过紧也不能过舒服。制作时向患者详细交待,必须等面罩完全冷却后才能取下。③放疗师的培训:加强工作的责任心,正确应用治疗单上的若干参数,掌握技巧及各种辅助装置的正确使用。④合理安排工作流程:每次必须有2个放疗师参加摆位,应安排有较充裕的摆位时间。如何降低放射治疗摆位过程中的误差成了放疗界关注的问题,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lectronic portal imaging device, EPID)[3]是进行射野定位验证以减少照射误差的新技术。EPID记录放疗分次间误差的靶区变化,放疗进行中的分次内误差靶区变化,随机和系统误差的分布,对治疗靶区边界的影响等。还可以进行实时/离线的摆位误差纠正,大大提高了放疗治疗的精确度,我院也初步应用于临床中。

  【参考文献】

  1 胡逸民,杨定宇.肿瘤放射治疗技术[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1.

  2 胡逸民,张红志,戴建荣.肿瘤放射物理学[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9.456463.

  3 杨超凤,会庆国,李莉萍,等.使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提高头部肿瘤放疗摆位准确性的研究[J].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7,4(5):431433.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