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后放疗所致放射性肺炎的防治
发表时间:2010-09-09 浏览次数:380次
作者:赵彩霞 , 任勇军 作者单位: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肿瘤防治中心;2.川北医学院医学影像系,四川 南充 637000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放疗不同设野方式和放射性肺炎的发病率的关系。方法:2000年11月~2003年10月采用传统设野方式—锁骨上野+胸壁切线野。2003年11月~2006年10月改进传统照射野方式,增加CT模拟定位、三维计划系统进行数字化重建并加楔形板等技术积极防治。结果:改进照射野方式比传统设野方式放射性肺炎发病率明显下降。结论:缩小肺照射面积、减少照射剂量,则放射性肺炎发病率明显下降。
【关键词】 乳腺肿瘤;辐射性肺炎;放射疗法
Prevention and cure of radiation pneumonitis after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of breast cancer
ZHAO Caixia1, REN Yongjun2
(1.Center of Tumou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Nanchong Central Hospital, Sichuan Province, Nanchong 637000,China; 2.Department of Medical Imagiology,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Nanchong 637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setting up field mode for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of breast cancer and the incidence of radiation pneumonitis. Methods: All the cases from Nov.2000 to Oct.2003 were performed by traditional setting up field mode-the upper field of clavicle and tangential chest wall field. From Nov.2003 to Oct.2006, advanced setting up radiation field mode was used by added CT simulation and 3D program system performing digital reconstruction, added wedge-shaped plate and other techniqne for positive prevention and cure. Results: Transformed radiation field mode obviously decreased the incidences of radiation pneumoniti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setting up field mode.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radiation pneumonitis can obviously decrease if radiated lung field area is diminished and radiation dose decreased.
[KEY WORDS] Breast tumor; Radiation pneumonitis; Radiotherapy
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现多采用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而放射治疗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绝大多数乳腺癌患者术后均需作放射治疗。由于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期延长,放疗后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就显得愈来愈明显,其中最重要的并发症为放射性肺损伤,主要表现为急性期的放射性肺炎和慢性期的肺间质纤维化[1]。2000年11月~2003年10月,采用传统的设野方式,放射性肺炎发生率高。2003年11月~2006年10月,我科对乳腺癌放疗患者采取改变照射野方式,并积极防治,使放射性肺炎发病率下降。现对比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2~74岁,中位年龄48岁,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组织学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黏液腺癌、硬癌、髓样癌等。手术方式: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依据UICC乳腺癌分期标准,2期217例(T1N1M0 57例 T2N1M0 116例 T2N01M0 44例),3期41例(T2N2M0 29例 T3N1M0 12例)。
1.2 放射治疗设野
全部患者均于手术后1个月内行放射治疗,设锁上野+胸壁切线野。
2000年11月~2003年10月,123例患者采用传统设野方式锁骨上野上界环夹膜;下界在第2肋间;内侧界位于体中线,沿胸锁乳突肌上行;外侧界是一竖线,机器臂架倾斜15度,使照射野内界在器官边缘,避开气管、食道及脊髓,参考点深度以3 cm计算照射。胸壁切线野:上界为锁上野的下界;下界在乳房皮折线下2 cm;内界体中线;外界在腋中线或腋后线,包括2 cm左右肺组织[2]。
2003年11月~2006年10月,135例改进照射野,锁上野下界设在第1肋下缘。胸壁切线野体模固定CT模拟定位,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将CT图像进行数字化重建,勾画胸壁CTV及心、肺等危及器官,加30度楔形板照射后胸壁剂量均匀,切线照射野设计为沿胸壁掠过,尽量使受照射的肺组织达到最少,处方剂量均为50 Gy/25次/5周。
1.3 放射源的选择
6MV-X线。
1.4 放射性肺炎诊断标准
患者有肺炎症状(如干咳、发热、气急等)与体征,特别是胸部平片和CT检查在照射野内出现肺组织炎性改变的影像学征像81者,即可诊断为放射性肺炎,但须排除肺转移。出现区域主要在肺尖部及患侧肺门部[3] 。
2 结果
共收治术后放疗患者258例,2000年11月~2003年10月123例,采用传统设野方式的患者出现放射性肺炎29例,占23.6%(29/123)。2003年11月~2006年10月共135人,采用改进照射野方式的患者出现放射性肺炎12例,占8.9%(12/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放疗剂量均为Dt50 Gy,由于锁骨上野下界的改变和胸壁切线野设野方式改变,肺受照面积减小,从而使放射肺炎发病率下降[4]。
3 讨论
目前,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已占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且呈不断上升趋势,放射治疗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放射性肺炎是乳腺癌术后放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外报道乳腺癌接受放疗和化疗时,放射性肺炎的发病率为8.7% [5] 。它的发生机制仍未阐明,从近来研究资料表明,放射性肺炎有两种学说: ①传统型放射性肺炎学说,认为主要是由于照射引起在照射野局部细胞因子的产生,导致肺纤维化。②播散性放射性肺炎学说,认为它是由免疫介导产生双侧淋巴细胞肺泡炎和局部放射野外的反应,照射野面积与照射剂量是放射性肺炎的最主要因素,肺受照射面积越大,剂量越高,越易发生放射性肺损伤[6]。
防治放射性肺炎预防重于治疗。在放疗前,需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心肺功能状况,是否用过化疗以及药物的种类和剂量,并对肺功能差的患者服用养阴清肺膏滋阴润肺[79]或(和)地塞米松.;在放疗中,要清楚了解照射野面积、正常肺所受照射的体积、照射剂量,还应根据病灶的缩小及时调整照射野面积,密切观察患者的早期症状如咳嗽和呼吸困难,并及时处理;在放疗结束后,应与患者说明注意事项,严防感冒。
【参考文献】
1 谷铣之.现代肿瘤学(临床部分) [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388.
2 谷铣之,殷蔚伯.肿瘤放射治疗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804.
3 吴恩惠.医学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75477.
4 郝颖坤,李杰,韦森,等.Ⅱ期乳腺癌的术后放疗[J].中华放射肿瘤杂志,1998,9(7):145148.
5 傅尚志.放射性肺炎研究进展[J].中国癌症杂志,1999,9(1):57.
6 王淑莲,刘跃平,孙倩,等译.放射肿瘤学-治疗策略与实施[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1.295.
7 韩娅,丁言琳,陈燕燕.自拟清肺活血方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放射性肺炎61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17(3):260
8 陈小玲,王戈.乳腺肿块的超声诊断分析.海南医学院学报,200,11(4):323.
9 陈显钊,唐启信.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4,10(6):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