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I粒子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探讨
发表时间:2010-08-11 浏览次数:406次
作者:王强 胡 凤 钱海龙 卢建华 作者单位:包头市第七医院核医学科,2.肿瘤内科,3.放射科,内蒙古包头 014030
关键词: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探讨
食管支架置入术可解决晚期食管癌患者的吞咽困难问题[1],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对疾病本身无治疗作用。放射性粒子直接对肿瘤部位近距离放疗,有靶区精确、剂量高、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我们用125I粒子自膨式钛镍合金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本院6例食管癌患者,男5例,女1例,年龄50~72岁,平均62岁,病灶均为食管环周病变,长度4~8cm,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肿瘤临床分期均为Ⅲ~Ⅵ期。术前全部行活检,病理报告证实癌变。术前常规行食管钡餐造影观察病变长度及狭窄程度,查血常规及免疫指标。支架为南京微创带膜可携带125I放射粒子的捆绑自膨式钛镍合金支架,125I粒子由北京原子能研究院堆工所提供,6711型产品。每颗粒子为25.9~33.3Mbp,直径0.8mm,长度4.5mm,半衰期为60.2d。根据食管病变长度定125I粒子自膨式钛镍合金支架,先定层数,一般1.5cm长度安装一层125I粒子,每层5颗125I粒子。由核医学医师将125I粒子安装到支架上,完成后进行介入手术操作。125I粒子自膨式钛镍合金支架置入手术程序与普通自膨式钛镍合金支架置入手术程序相同。
2 结果
支架置入释放到位,释放过程均顺利,释放过程中未出现125I粒子脱落。患者吞咽困难的症状明显改善,钡餐造影复查支架通畅,患者全身状况明显好转。2例自述置入支架后胸骨后烧灼感。1例出现术后疼痛,使用止痛药可缓解。未发现支架移位、胃肠道反应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3个月门诊复查血常规、免疫指标未见明显异常。术后1个月CT扫描结果显示食管周围病变明显缩小。
3 讨论
晚期食管癌患者几乎都面临着吞咽困难,且失去手术机会或没有手术指征。行食管支架置入术确实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仅仅是一种姑息治疗。外放疗是晚期食道癌的主要手段,疗效确定,但并发症率高,有报道达14.9%[2]。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内近距离放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创治疗技术[3],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头颈部等实质性脏器的肿瘤[4]。用于空腔脏器肿瘤的报道尚少,因其可能与引起管腔穿孔有关,食管支架置入术后可能发生出血、穿孔、移位、肿瘤过度生长、食管-气管瘘。近年来国内有外科医师将其置入到未切除的食管肿瘤部位,取得较好的近期效果,且未出现严重并发症[5]。本组中使用带膜支架,未发生移位、因放疗所致的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另一方面我们用带膜支架可起到堵塞瘘管,止血的作用。125I粒子是一种放射性核素,其半衰期为60.2天,能量为27keV,辐射半径为17mm。衰变过程中持续不断的释放低能量的γ射线,125I粒子所产生的能量虽然不大,但能持续的对肿瘤细胞起作用,破坏肿瘤细胞的DNA双链,因此能不断的杀伤肿瘤干细胞,经过足够的半衰期积累剂量使肿瘤细胞全部丧失增殖能力,从而达到杀灭肿瘤的效果。避免外放疗时照射野正常组织损伤修复的治疗间隙期肿瘤细胞的大量增殖而使病变难以彻底控制,导致治疗失败[6]。125I粒子外径0.8mm,长4.5mm,粒子间距离在1.5cm左右,且用量小,总剂量只有外放疗的1/3,对人体影响是有限的。随访6个月中患者血常规和免疫指标均未发现明显变化,患者1个月后CT复查显示病灶缩小,这说明放射性粒子对肿瘤具有抑制作用。
综上所述,125I粒子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肿瘤既能杀灭肿瘤,不良反应又小,短期疗效较好,临床初步应用是安全有效的。但患者在安装125I粒子支架后出院,射线防护问题、患者在短期内死亡后如何回收处理放射源应引起注意。本研究病例数少,随访时间短。随着病例数的增加和研究的深入,125I粒子支架作为一种既能杀灭肿瘤且不良反应小的方法将得到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