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肿瘤学》

肺硬化性血管瘤15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0-05-20  浏览次数:469次

  作者:邵景山 夏李明 作者单位:324100 浙江省江山市肿瘤医院肿瘤外科(邵景山) 310022 浙江省肿瘤医院胸腹外科(夏李明)

  关键字:肺硬化性血管瘤

  肺硬化性血管瘤(PSH)是肺部少见的一种原发性肿瘤,1956年由Liebow和Hubbel首先报道,临床上极易误诊。本文统计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1998年4月至2005年7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PSH 15例的临床资料。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例,其中男3例,女12例,年龄34~78岁(平均49.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7例(其中伴咳痰、痰中带血3例,伴咯血3例,干咳1例),无明显临床症状体检发现8例。术前X线及CT检查,均提示肺部有结节影或块影,其中右上肺1例、右中肺2例、右下肺5例、左上肺2例、左下肺5例。术前支气管镜检查6例,均无阳性发现。术前诊断:良性肿瘤7例,肺癌4例,转移性肿瘤1例,肺结核球2例,肺霉菌感染1例。

  1.2 手术及病理报告

  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术,其中肺叶切除7例、肺段切除1例、肿瘤摘除2例、肺楔形切除4例(包括1例胸腔镜下切除)。切除组织行病理确诊。肿瘤大小0.6cm×0.8cm~7.0cm×6.0cm,其中直径≤3.0cm 10例(66.7%)。病灶呈圆形或卵圆形,有包膜,表面光滑,质地偏硬,有结节或钙化;区域性淋巴结肿大9例,病理上均呈反应性增生。

  2 结果

  15例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天数10d。术后随访10个月至8年,随诊率100%。13例术后无复发或转移,2例死亡(分别死于直肠癌和并发的右腭黏表癌)。

  3 讨论

  3.1 临床特征

  女性比例高(男女比例约为1:4),好发于26~60岁,无症状者比例高(约50%~87%)[1]。临床症状和肿瘤大小及部位有关,位于肺实质或周边部者可症状轻微甚至无自觉症状[2],本组53.3%体检发现;肿块增大压迫周围组织出现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张时可有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咳啖、痰中带血,常有咯血,尤以痰中带血多见,少数有低热、乏力。肿瘤多位于肺下叶。

  3.2 影像学表现

  X线胸片:肿瘤呈边缘光滑的圆形或类圆形的孤立结节或团块影,大小不等,其内部密度较均匀,边缘光滑、规则,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无卫星病灶。CT:表现为类圆形结节影,边缘清楚,多无分叶,无毛刺,无卫星灶,密度均匀,偶有钙化,增强可见明显强化(CT值90~110Hu),少数病例肿块周围有空气半月征环绕,还可有囊性化表现;可见局部淋巴结肿大(本组9例),但对预后无明显影响[3]。

  3.3 病理特征

  血管增生伴硬化倾向,乳头样突起,出血,肺泡及基质内有成片的类似于组织细胞的圆形细胞浸润,因其形态类似于皮肤软组织中的硬化性血管瘤,故命名为肺硬化性血管瘤。肉眼所见肿瘤局限,有假包膜,呈球形或卵圆形,切面呈灰、黄色,实性,质中,有散在红棕色出血区。镜下见小血管增生,管壁玻璃样变增厚明显;肺泡壁毛细血管增生,形成乳头状突起,乳头表面覆有立方或低柱状上皮,肺泡间隔或肺间质内有大的多角形上皮细胞巢。

  3.4 组织起源及免疫组化分析

  PSH的肿瘤细胞来源曾经引起争论,随着免疫组织学技术的发展,新抗体的不断应用,越来越多的学者支持上皮细胞源这一观点[4]。本组10例行免疫组化,结果:EMA(上皮膜抗原)阳性见于多角形细胞和立方细胞,CK(细胞角蛋白)阳性仅见于立方细胞表达,Vimentin(波形蛋白)阳性见于多角形细胞表达。提示PSH可能起源于原始呼吸上皮细胞[6],亦有益于PSH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3.5 诊断

  由于本病较罕见,多数病例无症状、X线表现无特异性,临床上极易误诊。对X线胸片上表现出孤立性、边缘清楚、表面光滑、密度均匀的圆形或卵圆形结节影的成年女性尤其要考虑本病。术中冰冻组织学检测对PSH误诊率较高(本组15例均冰冻切片检查,其中5例误诊为炎性假瘤),确诊有赖于术后病理。

  3.6 治疗

  首选早期手术。因为:(1)与早期周围型肺癌鉴别困难;(2)肿瘤增大压迫周围组织可引起肺不张及肺部炎症;(3)PSH虽为良性肿瘤,但存在恶变倾向[6];(4)尽管生长缓慢,但也可无明显诱因下有较快的生长速度[7]。手术方案选择:根据肿瘤大小及与周边情况,选择楔形、肺段或肺叶切除。因存在淋巴结转移可能,建议摘除肺门和纵隔肿大淋巴结。由于腔镜手术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本组有1例经胸腔镜行肺楔形切除术,效果良好。

  3.7 预后

  手术效果及预后良好。本组除2例分别因并发口腔癌及直肠癌复发死亡外,其余13例随访无复发。

  【参考文献】

  1 王宗林,戴天阳,吕俊杰,等. 肺硬化性血管瘤11例临床分析. 临床外科杂志,2005,13(6):398~399.

  2 江山平,王林,董书坤,等. 肺硬化性血管瘤10例临床分析. 中华内科杂志,2000,39:14~16.

  3 Yano M, Yamakawa Y, Kiriyama M, et al. Sclerosing hemangioma with metastases to multiple nodal stations. Ann Thorac Surg, 2002,73(3):981~983.

  4 Wang E, Lin D, Wang Y, et al. Immunohistochemical and ultrastructural markers suggest different origins for cuboidal and polygonal cells in pulmonarg sclerosing hemangioma. Hum Pathol,2004,35(4):503~508.

  5 张建强,周晓军,孟奎,等. 肺硬化性血管瘤组织中甲状腺转录因子-1的表达及其组织起源的探讨.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2,31(1):42~45.

  6 Chiba W, SawaiS, Yasuda Y, et al. positive expression of c-mycand p53 products in two cases of p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 Nihon Kyobu Shinkkan Gakkai Zasshi, 1995,33(12):1348~1354.

  7 吴骏,张志泰,孙国卿,等. 突入左支气管的肺硬化性血管瘤.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8,14(1):36.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