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BCT的牙槽突裂植骨的三维定量研究
发表时间:2014-10-13 浏览次数:1240次
才槽突裂的自体骼骨松质骨移植修复术已成为唇鳄裂序列治疗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在以往的牙槽突裂植骨研究中,对牙槽突裂缺损及}r移植后效果的评价多采用一维X线片进行,存在着局限性。随着三维引技术的发展,特别是CBCT的出现以及三维重建技术与测rn:方法的发展,为牙槽突杭胃分级提供了更好、更新的可能,部分学者在这一力一面已经做了此良好的尝试一’一3。但这此=维研究中也多局限于对移植骨的体积,吸收率,高度等方面的研究,并一未关注到植骨后的小同部位骨质变化情况。本研究所采用CBC't'井联合图像处理软件Image-J对移植骨的二维结构进行精确的定位定量分析,以探讨移植骨各个部位在不同时间点的吸收特点。材料和方法1设备:G13C'1'型弓为DCT-PRO-048ZC侧。国,成泰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参数:曝光时间L5、:管电流7m入;管电压90hVp9扫描视野12cmX17cm;扫描层厚。4mm。2临床资料一:收集2010年9月一2012年IO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行单侧牙槽突裂自体骼骨移植修补术患者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9一20岁,平均11.6岁手术采用唇侧切曰结合裂隙侧切曰术式廿.-}ni'牙簇缘、畏隙边缘、鼻凄边缘环形切开,分别形成畴侧孙n硬李.异庆:骨膜瓣及鳄侧载骨膜瓣,充分暴露裂隙两侧牙槽·nn壁。依次缝合关闭鼻底裂隙和J侧裂隙,封闭[I-I,}-形成杭骨床取日体骼骨松质骨,修剪成小颗粒状,压紧允填于牙槽突裂隙R,缺损区,上界与健侧前鼻靖平齐,「界平健侧牙糟崎顶,适度超填缝合关闭唇颊侧劲骨膜瓣。I术后I周,I月.3月}6月.I}月定期进行CBCT扫描,观察·丹移植的一维重建影缘移植骨量的定量计算:移杭骨量通过移植,n体积计算。将C:BCT数据以DICOM格式存储,导入Image-J软件中,对移植哥区域进行标识(图1),计算各层而移柏骨面积,然后累加,即可得术后移植i-.i.fj的体积牙槽突裂移植n,f7体积二工各层面植t.f7面积X层厚山于牙槽突裂隙骨缺损形态近似十箱状梯}I5对十移植胃的体积GI算应先进行冠状向垂白向及矢状向卜一等分分别。计算每一等分内骨量与术后1周骨量的比值,动态了解该部位移植骨量比率变化情况,从而对移植骨的各个不同时问段不同部位进行精确走量分析统计学力一法采用}YSS1I.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配对t检验分析比较相邻不同时问段骨量比率的差异,f'<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移植骨的二维币建影像观察:术后1周至术后12月才槽突裂隙有骨桥形成.续I:体积呈减少趋势(图2)。2.1冠状向,术后12月,近中l/3,中1/3及远中1/3部分移梳骨质比率均有减小,相互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部位在术后后3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oo5)。术后3月、6月、12月间比较P>0∞,差异无统讠|学意义(表1。2.2垂白向,术后12月,在上1/3、中1;}3、下1/3不同部位移丰内肾最比率有差异,I'<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下1/3司环;i移植骨量比率在术后1月、术后3月与术后6月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件1/3移杭骨量比率fI各刊间点1'>0.05,差异无统训学意义(衷2)。2.3矢状向,术后i2月在唇1%3,中1i3,H7Ii3部位移植骨量比率,I'<0.05,差异有统训学意义各个部位在术后1月与3月间比较P<0.05,差异仃统计学意义愕1/3部位术后3」与C月间比较P<0.05,其余无有统计学意义‘表3)。讨论牙槽突裂植骨手术目的是修复牙槽突的骨质缺损,恢复上领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帮助裂隙附近的恒牙能够正常萌出;为鼻唇外形提供必要的骨性支持,改善鼻唇塌陷畸形;为进一步种植义齿修复植入种植体提供必要的骨量,以及提供正领外科上领骨截骨手术所需的解剖生理基础。裂隙处的骨量恢复情况是最重要的指标,该指标一般采用影像学的方法进行测量。针对这些目的,如何客观精确评估牙槽突裂隙移植骨的存留量,以减少植骨的吸收是目前才槽突植黔术研究方向一4准确地了解在植,n区域的不同部位骨质吸收情况,可以为手术的入路,植骨超填,正畸、修复治疗的适时介入提供依据。(:BCT扫描范围灵活,扫描时间短,图像伪影少;其最小层厚0.1mm,图像精度高、被投照物之问比例1:1。体素各向同性保证图像更加清晰细腻,整个答积可以改变方向,所以可便捷地从容积数据中生成用JI临床观察诊断的任意断而图像,并可对三维图像的任意断面进行观察。为本研究测量的精确性奠定了基础。所得影像数据可以以DICOM格式泞出,支持lmage-J等图像应用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和分析,为后期的测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研究将CBCT扫描得到的图像,通过图形处理软件Image-J,将图形进行三维重建,按照不同的需要进行观察及测量。可沿裂隙边缘将缺损进行标记,运用图像处理技术,将其密度加强,与周围骨质密度形成明显区别,利用滤镜技术进行处理,即可得到每一CT扫描层的裂隙区或植骨·区面积,将所有加强密度阴影的裂隙区或植骨区图层整合处理,即可得到整个裂隙区或植入松质骨的体积困。将移植骨体积经过三个维度上再次三等分的分割定位观察移植骨在裂隙的小同部位的存留骨量,通过对比手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移植骨比率来精确评估手术效果。在CBCT三维成像观察中,移植胃比率的变化主要发生在手术后3月以内,在术后3月,6月,以及12月时移植胃·量比率虽有差别,但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移植骨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吸收主要发生在术后3月以内,愕侧以及牙槽蜡顶处骨量在6月时仍有一定的吸收改建。随时间延长,骨质吸收趋于稳定,速度减低,骨质基本维持存在。在冠状}句,移植骨在裂隙的两侧形成明显的骨桥连接,在近中、中间、远中骨质吸收变化相似。在垂直向,在上中下不同部位移植骨比率有明显小同,移植骨的吸收存在明显的差异,以中I/3部位骨量最多,可能与牙根部位的骨质吸收改建活跃,_i/3鼻底处骨量次之,卜I/3近牙槽靖顶处的骨量最少,牙槽靖顶处骨吸收最多可能与该处骨膜未完全覆盖包裹移杭·黔组织,使得软组织快速生长入裂隙当中,导致移植骨吸收较多而成骨较少有关mo-}(1J近鼻底处梨状孔下缘骨质也有较为明显的吸收,可能是裂隙在此部位最宽,骨缺损最大,导致成骨效果并小理想。其成·胃量与骨缺损大小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在矢状向,术后12月移植骨量比率在唇,中,愕部位骨质数量山唇侧间愕侧递减。提示移植骨在愕侧较唇侧有较为明显的吸收可能因pnn5侧软组织瘫痕较多,移植骨量受限以及术后关闭缺习1间隙处软组织的力一式不同有关[[71木研究通过软件对CRCT所提供的资料进行分割计算,结果较以往研究更为精确,从通常的总体定量分析提高到了对一移植骨的结构定位定量分析,从而掌握移植骨的改建吸收特点,为今后的科研和临床工作提供了史有利的评价方法。参考文献0ber。is,ChiguruPatlR9GillP,etalⅤolumet"cassessmentofsec-。ndaryalveolarb。negraftingusing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J]CleRPalateCraniofacJ,2009,46(5):503-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