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口腔医学》

CD44v3及CD44v9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

发表时间:2014-07-31  浏览次数:1023次

  细胞豁附分子是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豁附和相互作用的分子。透明质酸受体(CD44分子)属于细胞豁附分子家族,是一种广一泛分布在各种细胞表面的跨膜糖蛋白。CD44分子分为两种类型:标准型CD44(CD44s)和变异型CD44CCD44v),CD44v3和CD44v9均属于变异型CD440CD44s分布在间质和造血组织中,CD44v主要分布在上皮细胞中,两者均可在肿瘤细胞中表达。  CD44的功能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能与细胞外基质中的透明质酸等基质结合,参与淋巴细胞的转归和激活,能与细胞骨架蛋白结合、参与细胞的伪足形成,与细胞的迁移运动有关,参与肿瘤的侵袭与转移团。口腔鳞状细胞癌在口腔领面部恶性肿瘤中最为常见,易发生深层的侵袭和局部淋巴结转移,死亡率较高。本研究通过检测CD44v3和CD44v9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拟探讨CD44v3和CD44v9与OSC生物特性的相关性。  1材料与方法  1.1组织标本标本:收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病理科2010年12月一2012年3月存档蜡块标本,筛选出带有癌旁组织(手术切除肿瘤组织过程中扩大切除1.5cm范围内的组织)的43例原发OSCC蜡块及其中42例原发OSCC蜡块和13例转移淋巴结蜡块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7例,女6例;年龄30-}80岁,平均年龄56岁。术前均未行放疗或化疗等辅助治疗,且术后经病理诊断为口腔鳞状细胞癌。病理分级根据WHO制定的病理分级标准。  1.2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1.2.1试剂CD44v3:CD44v3antibodv二VFF一327卫Cab34229)(稀释浓度为1}300).购自Abcam公司;CD44v9:RabbitAnti一CDiiv9二HCAMV妇(BA0730)(稀释浓度为1,700),购自博士德公司:通用型SP试剂盒(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一过氧化物酶连接法.即用型)购自福州迈新公司1.2.2实验方法对蜡块行约4}cm厚的连续切片。切片在C)J℃烤箱里加热王b,脱蜡,梯度酒精脱水.清水冲洗.封闭液(3写的过氧化氢)10mm去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柠檬酸高压修复2min以暴露抗原;自然冷却.PBS冲洗3次.每次3min.每张切片加50}L一抗,40C过夜;PBS冲洗3次,每次Jmin,除去PISS液,每张切片滴加50浏放大剂(鼠-兔),室温下孵育10min;PBS冲洗3次,每次3min,除去PBS液,每张切片滴加50E}L多聚酶结合物,室温下孵育10min;PBS冲洗3次,每次3min.除去PBS液·每张切片滴加50uL新鲜配制的DAB溶液,显微镜下观察5min,自来水冲洗.苏木素复染,0.100HC工分化,氨水返蔽经梯度酒精脱水干燥,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1.3免疫组化结果判定在光镜下观察,凡细胞膜出现明显的棕黄色颗粒者为阳性细胞。已知阳性组织切片作为阳性对照,PBS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由两名病理科医师采用双言法阅片,采用双评分半定量积分法’3作为评分标准:靶细胞阳性率s5%为0分,6%一25%为1分,26%一50%为2分,51%一75%为3分,X75%为生分;显色程度按切片中细胞显色有无及染色深浅记分,细胞无染色为0分.浅棕黄色为1分,棕黄色为2分,棕褐色为3分:将两分数相乘。  1.4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对两类样本和多类样本分别进行Mann一Wh工:neyUtest和Kruskal一ksrankandinspection2结果  2.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CD44v3和CD44v9染色的阳性信号为棕黄色颗粒均匀分布,CD44v3定位于细胞膜;CD44v9定位于细胞浆及细胞膜,以胞浆为主2.2CD1iv3和CD44v9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在口腔载膜癌旁组织中CD44v3和CD44v9主要在基底层及棘层有表达,向表层逐渐变弱,颗粒层及表层无表达.见图.  2.3CD44v3在OSCC中的表达及特点CD4-4v3经免疫组化镜下所见:随着病理分化程度的降低CD44v3的表达减弱,部分区域甚至不表达,其着色由深变浅,细胞膜多变得不完整。高分化中的角化珠中央未见着色,其边缘线形着色,均匀分布,见图2。中分化中细胞膜着色较高分化浅淡.部分胞膜不完整,见图3。低分化中细胞膜着色不均匀,胞膜多不完整.癌细胞呈小条索样分布,见图4.CD44v3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及转移灶(淋巴结内)中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LO.05),见表1.CD44v3的表达在组织学分级、部位、发生或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4CD44v9在OSGC中的表达及特点在43例OSCC中有23例未表达CD44v9,20例多以胞浆着色,少数细胞膜着色,均呈淡棕黄色颗粒均匀分布.见图5。随着病理分化程度的降低,CD44v9的表达也随之减弱,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见表3.  CD44v9的表达在组织学分级、部位、发生或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及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和转移灶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讨论  OSCC是口腔领面部恶性肿瘤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易复发,预后较差,但该病的病因至今仍尚未明确。本实验探讨CD44v3和CD44v9的表达与OSCC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  本研究发现,CD44v3和CD44v9在癌旁组织中均有表达,且观察到细胞膜较完整。从正常上皮到单纯增生再到异常增生的过程中,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发现,CD44v3的表达在棘层和基底层细胞数量增多且表达依次增强,颜色逐渐变深,细胞膜较完整;而CD44v9颜色基本无明显的变化,大部分在胞浆中表达.由于细胞中核浆比例的增加,细胞多形性等原因CD44v,在胞浆的表达多不均匀,但呈依次增强状态。从正常上皮到异常增生过程中,细胞大多呈增殖状态,提示CD44v3和CD44v9的表达可能参与了细胞增殖。发现CD44v3和CD44v9在正常涎腺组织的导管细胞与腺泡细胞中表达,其原因可能是涎腺组织中有来源于上皮的细胞借其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勃附特性来维持其导管和腺泡组织形态.其确切的作用机制有待深人研究。  本研究统计结果显示,CD44v3在伴有淋巴结 转移的原发灶和转移灶(淋巴结内)中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且原发灶的表达高于转移灶(淋巴结内)。这与BankfalviA发现的结果相似。StevenJ.Wan等研究发现,在头颈部鳞癌中高表达的CD44V3可以传递致癌信号,促进肿瘤的进展及转移。提示,CD44v3可能在OSCC的转移中起到重要作用。CD44v3作为透明质酸受体,一部分与细胞外基质中的透明质酸等基质结合使肿瘤细胞在原发病灶部位的细胞外基质及基底膜上”定居”;一部分激活细胞内某些信号的传导机制,使肿瘤细胞分泌蛋白水解酶,加速胞外基质的降解,有利于肿瘤细胞的转移L6}。同时CD44v3作为淋巴细胞归巢的受体能活化肿瘤细胞使其易于在淋巴结中定居、存活。本研究发现,从癌旁组织到癌组织这一过程中CD44v3的表达减低。在癌组织中CD44v3的表达随着临床病理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减少,但是无统计学意义,这与A.Kosunen等匡研究的结果相似。从癌旁组织到癌组织过程中CD44v9的表达减少.癌组织中CD44v9随着临床病理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减少,这与李建华,和UeT等研究的结果相似。CD44v表达的减低可能减弱了口腔鳞癌细胞间的豁附能力,使肿瘤细胞更容易从原发灶分离出来,进而增强了侵袭能力,促进了转移.  本研究观察在43例OSCC中,有2例CD44v9表达在鳞状上皮棘层和基底层的细胞核上,在肿瘤组织的中心有散在的CD44v9表达在细胞核上,通过Ki-67抗体检测肿瘤细胞增殖状态,镜下所见,Ki-67主要表达在鳞状上皮的基底层及大部分肿瘤细胞中。至于在肿瘤细胞中CD44v9是发生特异性反应还是与肿瘤细胞的增殖有关,可考虑今后扩大样本量进行深人研究。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CD44可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GregoireF等发现,在食管癌中CD44表达的增高与E一钙豁蛋白的减少有关,且CD44可促进金属蛋白酶一9介导的肿瘤细胞侵袭。AMielgo}lz}等研究发现,CD44v的高表达能与Fas蛋白相互作用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  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Reategui等研究发现头颈部鳞癌中CD44v3的表达较在正常组织中增强,CD44v3的高表达在肿瘤进展迁移中起重要作用。Sat等研究发现在舌癌中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CD44v9的表达也随之减弱,同时表达的减弱者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CD44v4和CD44v;}在口腔鳞癌组织中多呈低表达,且呈低表达者多发生转移。王茜等报道认为,舌癌中CD44v3的阳性表达在转移灶(即转移淋巴结内)明显高于原发灶。CD44v在OSCC中的作用的报道较少,而巨由于判定标准的不同,其研究的结果并不一致本研究采用半定量的判定标准,可以从形态学方面更深人了解CD44在OSCC疾病进展过程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OSCC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Ponta H,Sherman I,Herrlieh P. 0D44:from adhesion mol-ecules to signalling regnlatom [J].Nat Rev Mol Ce11 Biol.2003,4(1),33一45  Wielenge VJ,Heider KH,Offerhaus UJ .et al. Experssionof CD44 variant proteins in human colorectal cancer is relatedto tumor progression [J]. Caner Res,  1993 .53(20),4754一4756  陈莉,李德春,远源. N'ET-1蛋白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探讨[J].病理学杂志,2005,3409):596-597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