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中部骨折80例临床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4-07-16 浏览次数:966次
面中部由上领骨、颧骨颧弓复合体、颗骨、鼻骨、筛骨等组成,位于面部较突出的部位。上领骨及其周围骨构成拱形支柱结构。当面中部受到轻度外力时,由于力量常被各骨连接处和窦腔骨壁分散消失而不引起骨折。当外力达到一定限度时即可在窦腔等薄弱部位形成高、中、低位的横断骨折。造成面部塌陷、咬合关系错乱、张口受限、复视及并发颅脑损伤。现将我科19992010年收治的80例面中部骨折病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下领的咬合关系,并用牙弓夹板固定,钢丝拴结。然后选择合适的微型钦板,两点或多点行坚强内固定,使骨折断端紧密贴合,固定稳足可靠。伴有上领窦严重塌陷者经骨折复位后在窦腔内填塞碘仿纱条,一端经下鼻道开窗后引入鼻腔,2周后可自鼻腔逐步抽出碘仿纱条。伴有眶底骨折者手术中回纳眶内容物,必要时用钦网修复骨组织缺损。术后应用抗生素,支持及对症治疗,定期随访,摄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共80例,男65例,女15例,年龄1765岁。受伤时间2周以内者62例,合并颅脑损伤18例。颧上领体骨折50例,颧骨一上领一眶骨折8例,鼻眶筛骨折2例,不典型Lefort骨折20例.80例皆出现不同程度的面部塌陷畸形,42例出现张口受限,12例出现眼球内陷、复视等症状。合并颅脑损伤32例,合并下领骨骨折28例。交通事故伤60例,工伤10例,跌伤7例,其它损伤3例。2治疗方法所有病例皆在术前做全领曲面断层片及CT平扫,必要时做CT .-}_维重建以明确骨折情况,设计手术进路颧弓单纯”M”型骨折病例在伤侧发迹内做约2 cm纵切口,用骨膜剥离子进入颧骨或颧弓深面,用力将骨折片向前外方复位,不做内固定。其余病例皆在鼻腔插管全麻下进行手术。手术切口采用原开放伤口、发际内切口、眶周小切口、口内上领前庭沟切口、头皮冠状切口等组合进路。开放性骨折尽量选用原伤口进路,面部低位骨折病例采用上领前庭沟切口,对于复杂型骨折病例采用头皮冠状切口。合并下领骨骨折病例复位顺序为先卜领骨,再上领骨,利用咬合关系复位上领骨,再复位颧骨、颧弓及鼻骨。手术切口应分离至骨膜,沿骨面进行翻瓣,充分暴露骨折线,刮除骨折处炎性肉芽组织及血凝块,使骨·折复位。对位好上77例患者切口I期愈合,3例伤口污染严重病例发生伤口感染,经换药后延期愈合。咬合关系欠佳者给予领间牵引1}2周后恢复正常,术区肿胀4-6周完全消退,全部病例术后咬合关系、面部外形恢复均满意,复视等眼部症状给予对症处理后逐步恢复正常。讨论对于面中部骨折病例的手术治疗以恢复咬合关系,解除张口受限,尽可能恢复面部外形为基本治疗原则。面中部由上领骨、颧骨颧弓复合体、颗骨、鼻骨、筛骨等组成,上领骨与咀嚼关系密切,在承受咀嚼压力明显部位,骨质比较厚,由此形成三对支柱,对于上下领骨多发性骨折的手术复位,应对好上下领的咬合关系,并用牙弓夹板固定,钢丝栓结。然后选用合适的微型钦板,在颧额缝、颧领缝、颧牙槽晴、颧颗缝、眶下缘处两点或多点坚强内固定,使骨折断端紧密贴合,稳定可靠。部分咬合不佳的病例可通过领间弹性牵引恢复咬合关系。复位顺序一般由下而上,由外而内,即先行下领骨复位,后行上领骨复位,接下来复位颧骨、颧弓,最后复位鼻眶筛骨骨折、眶底骨折、内毗韧带和鼻骨。计算机控制下的个体化复位模板和牵引成骨术的临床应用将成为面中部骨折复位的研究方向[fzl面中部骨折类型较多,应对不同骨折部位具体分析并施行相应措施。上领骨骨折的治疗要旨有二:①浮动和移位的上领骨块上的牙列,应以健康的下领牙列为标准,重建正常的咬合关系,无论Lefort I、II或IQ型骨折,都应选用带钩牙弓夹板牵引复位固定;② Lefort骨折多为横断水平骨折,其骨块的上界亦必须正确固位于骨折线以上稳固的颅骨上,固位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开放性钦板内固定和颅上领支架外固定。面部外伤时眶壁骨折很常见,当眶上缘骨折和眶内、外侧壁骨折时若无临床症状可不予处理。眶底骨折常出现眶周淤血、肿胀及眼球陷落、复视、眶下区麻木等症状。有报道发生率可达16.9 %一 19.8 % 。手术目的是使嵌顿的眼球肌组织和脂肪复位,恢复眶腔体积和眼球活动,改善眼球陷落和复视。眶底有缺损者可植入骨片或钦网,以重建眶底。手术时机的选择,全身情况好,骨折较单一,应早作手术。但大多数患者常合并颅脑损伤、四肢损伤、脏器伤、面部充血、水肿。治疗中应先抢救生命,待全身情况稳定后再进行手术。一般在伤后一周左右。选择好正确的手术进路与良好的内固定方式,是获得最佳手术效果的保证。手术进路的选择应根据骨折的程度,手术的难易程度,患者美容的要求进行综合设计。选择的顺序为原开放性伤口一上领前庭沟切口一发际内切口、眶周小切口一头皮冠状切口等进行组合,切口彼此之间可相互贯通,充分暴露骨折断端,进行坚固内固定,可减少手术疤痕,使患者满意。参考文献邱蔚六. 口腔颌面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17-218.史俊,徐兵. 个体化复位模板在颧骨复合体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5,(04):311-314.张益,何黎升. 关注颅颌面交通事故伤-加强宏观研究,提高防治水平[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6,(06):403-407.邱蔚六. 口腔颌面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94.张益,顾晓明,蔡业军. 对上颌骨骨折Lefort分类的改良补充方案[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5,(02):134-136.胡砚平,李祖兵. 面中部骨折并发眼损伤的诊治[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6,(05):462-463.